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2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想想即將爆發的全國大水災,又想想即將來臨的九一八事變,突然生出深深的無力。他能做的,也只是搖旗吶喊,勵人心,捐款提供點財力支持而已。

火車終於駛出鬼蜮般的山東,周赫煊的心情瞬間明朗許多,他抱著兒子逗道:“維烈,快數數給爸爸聽。”小維烈愣愣地看著老爸,就像個弱智呆傻兒。

張樂怡好笑地給兒子起頭:“1、2、3……”

“4、5、6、7、8、9、10。”小維烈順著往下數,數到10就已經到了極限。這表現足可稱得上神童,1歲零1個月的孩子,能夠數到10難能可貴。

當然,小維烈並不知道數數的意義所在。丟三塊糖在他面前,這小子只會進嘴裡吃,本無法說出糖果的數量是三。

看到兒子又聰明又呆傻的模樣,周赫煊突然笑起來。中國未來的希望,都在年輕的下一代身上,而周赫煊他們能夠做的,只能是盡到每個人的職責。

周赫煊剛剛穿越時很怕死,很怕民國這個吃人的社會。但現在各種情況見得多了,他似乎變得沒有那麼惜命,如果哪天真需要周赫煊為國家去死,他多半也會硬著頭皮衝上去。

不過除非萬不得已,周赫煊還是會選擇苟活,他家裡還有老婆孩子呢。

回到天津三樂堂,周赫煊繼續過著瀟灑的小子。平裡在家逗逗兒子女兒,跟著崔慧茀一起練習書法,偶爾陪大小老婆出門逛街,再去北平那邊給清華學生講課,或是被北研院歷史研究所請去指導學術,過得清閒而快樂。

跟周赫煊的快活小子比起來,張學良則是焦頭爛額。

自今年開以來,本在東北相繼製造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最近還在瀋陽街頭公開搞軍事演習。這一連串的無恥行徑,得東北人民義憤填膺,展開轟轟烈烈的排活動,這些活動很快便蔓延至全國。

對中國的商人而言,他們是樂見其成的,貨因排活動再次被抵制,國貨趁機藉著愛國之名佔領市場。

張學良和蔣介石可不這麼看,他們生怕排活動本,引發本關東軍的武力入侵。

蔣介石給張學良發電報說:“發生全國的排活動,恐被赤黨利用……故官民須協力抑制排運動。”他又發表《告國民書》稱:“排運動,荼毒國家,並損壞而已。”之後,老蔣嚴厲取締南京等地的排活動,想要緩和跟本人的矛盾。

張學良的做法雖然更溫和,但他的思考方式跟蔣介石一致,那就是萬萬不能本人。

張學良和老蔣都不是傻子,小本今年在東北頻繁挑事,就是為了獲得武力入侵藉口,他們能做的只有忍讓、忍讓、再忍讓。

沒辦法,中國的局勢太複雜,兩人都沒有做好戰的準備。

老蔣在今年初的記裡寫道:“廣西之桂逆,江西之紅匪,山西之判部,山東之馮部,四川之劣軍,皆須處置妥善,不使牽一髮而動全身。仿魯軍(孫連仲部)能遵命開至江西,則紅匪與馮部皆有辦法。至於桂逆,只求其解散張發奎所部,李、白迅即離桂即可矣。而山西急於四川,亦應速辦也。”從記中可以看出,老蔣想要調馮玉祥的舊部去江西,跟我黨的軍隊兩敗俱傷。桂系那邊以安撫為主,四川暫時可以放著不管,他的當務之急是併消化閻錫山的舊部和地盤。

老蔣打得好算盤,可惜突然出現意外,廣東那邊搞出個國民政府,瞬間讓他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就在周赫煊迴天津的第二個月,駐防河南的石友三突然造反,起兵擁護廣州國民政府。

石友三造反的主要原因是不滿現狀,他覺得自己很早就通電歸附張學良,卻沒有撈到太大的好處。憑什麼韓福渠能做山東省主席,而自己的兵力不在韓福渠之下,建制更加完整,卻只能駐防順德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於是石友三在河南造反了,他麾下擁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坦克部隊,共有六萬餘人的兵力,戰鬥力頗為強悍,曾在中原大戰中多次擊敗中央軍。

石友三的目標是趕走張學良,自己來做華北地區的土皇帝!

與此同時,廣州那邊也在積極配合,調兵遣將想要跟蔣介石一決勝負。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和張學良哪還敢招惹本人?東北軍的十多萬銳,留在華北本不敢動,必須先把石友三給剿滅再說。

不僅如此,張學良的堂弟兼發小張學成,如今就在石友三麾下。張學成上躥下跳,到處攛掇地方軍閥聯合反抗堂哥張學良,不但遊說孫殿英等人,還主動聯絡本人獲得支持。

本人、石友三和廣州國民政府,這三方是互有勾結的。

甚至遠逃至大連的閻錫山,都準備返回山西重掌大權了。閻錫山已經得到確切消息,甚至連本人什麼時候在東北動手都知道,他就是要趁九一八事變東山再起!

各方勢力蠢蠢動,蔣介石和張學良這兩位中國最風光的人物,如今正陷入內憂外患的糟糕局面。

於是張學良病倒了,把軍事給參謀長戢翼翹負責,自己待在醫院逃避般的開始養病。

戢翼翹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全權負責對閻錫山舊部的改編工作。這次討伐石友三也是他出面搞定,打仗打得有聲有,解決石友三叛亂只是遲早的事。

石友三很好解決,但真正的禍卻是閻錫山。

閻老西會選在九一八事變的前一個月返回山西,把張學良、蔣介石併消化華北、西北的計劃全部打亂,把東北軍銳牽制在華北地區無法動彈。

閻錫山搞教育、搞工業對國家有貢獻,但在中原大戰和九一八事變中,卻是誤國誤得很徹底。或許在於算計的閻錫山心中,國事也不過是一筆生意。

第433章【嗚呼哀哉】轟隆隆!

窗外雷鳴電閃,不片刻大雨傾盆而下。

崔慧茀連忙去關好書房的窗戶,回來看到周赫煊剛剛寫完的筆字,笑著讚道:“周先生的進步真是快,楷書、行書都練得極好。特別是行書,已經頗有名家風範。”

“崔小姐說笑了,就我這筆字,只能說勉強見得人,離名家還遠得很。”周赫煊自嘲地笑笑,投筆走到窗後,看著外面的暴風驟雨負手而立。

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周赫煊都有苦練過,其中楷書花的時間最多。但最有覺的卻是行書,周赫煊練起來得心應手,初時模仿顏真卿,繼而模仿王羲之,如今已略有小成。

崔慧茀說周赫煊的行書頗有名家風範,並非全是拍馬。因為周赫煊在掌握基本書法技巧後,寫起筆字來並不拘泥於形式,筆觸狂放中帶著些含蓄,秀麗中又有些健美之

從書法細節上來看,或許周赫煊比不上那些從小練字的傢伙,難免有點技法上的瑕疵,但總體而言卻別有靈動的韻致。

當然,這僅僅只限於行書,周赫煊的其他書法還是很糟糕——相當於舊時科舉考生的平均水平。

崔慧茀來到周赫煊身邊,笑道:“周先生喜歡看雨?”周赫煊嘆道:“這下的哪是雨啊,下的是一把把刀子,把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活活戳死!”崔慧茀由衷敬佩道:“原來周先生是心繫天下蒼生。”從七月初,南方就開始普降暴雨,江淮地區水患頻發,從四川到江蘇全部變成一片澤國。長江、金沙江、沱江、岷江、涪江、烏江、漢江、淮河、錢塘江、閩江、珠江、大運河全部氾濫,數千萬百姓離失所。

南方的洪災還沒結束,北邊又開始了。

黃河中下游地區淹得一塌糊塗,而東北也未能倖免,遼河、鴨綠江、松花江、江紛紛成災,受災地區已經超過20個省份。

用《申報》記者的話來說,真是“長江之水未退,黃河之水又增,漢口之難未纖,洛陽之災又起”。

這樣規模巨大的全國災害,其破壞力遠超去年的中原大戰。因為洪水到來之際,正好處於夏收時節,必將導致數千萬老百姓離失所、無米度,而各地政府的賦稅也沒法收上來。

有人統計,這場大水災的直接死亡人口達14萬,還有人說是40萬,更有人說是400萬!

周赫煊從《申報》上看到一張照片,是美國飛行員林白駕駛飛機航拍的,江蘇某縣已經變成汪洋大海。在一片水鄉澤國中,只能看到零星的樹冠和房頂,其他東西全被淹沒到水下。

百姓無糧,政府無錢,饑荒遍地,病疫四起,哪還有底氣跟本人打仗?

天津這場大暴雨,足足下了兩天。整個天空都被烏雲籠罩,宛若諸天神佛降下的懲罰,周赫煊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風雨如晦。

雨停以後,陽光普照,似乎才又重返了人間。

周赫煊站在二樓陽臺上,看著被淹沒的海河兩岸,吐口濁氣說:“天津也被淹了。”崔慧茀尊敬地說:“還要多虧了周先生,幸好有你說服洋人疏浚河道,興建海河水利改造工程。否則以海河歷年來的糟糕狀況,這次的大暴雨,很可能淹沒天津半個城。”聽了這話,周赫煊臉上突然浮出微笑。

是啊,他雖然不能改變天下大勢,卻能改變身邊的人和事。至少天津的洪災情況,就因為他而減輕了許多。

由於連暴雨,此刻張樂怡、婉容、孟小冬和廖雅泉四個女人正在打麻將。看到天氣放晴,她們紛紛走到花園裡,享受著難得的晴空藍天。

周赫煊百無聊賴地下樓,沒有去打擾太太們,而是叫上孫永振說:“跟我出去走走,整個人都快發黴了!”

“額來開車!”孫永振興奮道,他早就憋壞了。

周赫煊笑罵:“開的車,說不定街上都被水淹了。”天津的有些街道還真被淹了,不過積水不深,甚至還有不少黃包車伕蹚水而行。

對於窮苦百姓來說,洪水帶來的災難並不止於水患,更加耽誤了他們的工時。要是暴雨再下幾天,整個天津城的黃包車伕都得餓肚子,因為就算不出工拉車,他們也得按時按量給車行繳納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