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就是這麼一所連教室都沒有的學校,當時卻引得許多學者自發前來任教。這裡校風開放,思想進步,屬於民國年間自由知識分子和愛國者雲集的私立大學。
元宵已過,寒料峭。
學校馬上就要開課了,呂思勉從鄉下老家返回上海,坐著黃包車前往光華大學教師宿舍。
“停一下!”經過校外的一家書店時,呂思勉突然喊道。
遞了半角錢給車伕,呂思勉提著皮箱走進書店,問老闆說:“最近有什麼新書嗎?”
“喲,原來是呂教授,”店老闆稔的問候道,“看您的樣子,應該是剛從老家回來,節過得還熱鬧吧。”
“還行,老樣子。”呂思勉點點頭。
店老闆介紹道:“你來得正是時候,大學者周赫煊剛出版新書,你肯定喜歡。”
“喔,周先生的新書,”呂思勉問,“是文學小說,還是學術專著?”店老闆從書架上取來兩本:“《全球通史》,分上下兩冊,售價6元整。”呂思勉直接掏銀子把書買下,提著箱子走向學校大門。來到自己的宿舍後,他都等不及整理行李,便迫不及待的拜讀起來。
呂思勉可不簡單,他在後世,和陳垣、陳寅恪、錢穆一起被譽為“現代史學四大家”。如今正是30年代初,呂思勉在史學界的名氣,甚至還高於錢穆,跟陳寅恪不相上下。
呂思勉的成名作是《白話本國史》,是中國第一部用白話文編寫的中國通史,在民國大學歷史專業中極為重要。目前,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國內大學,都在採用他的這本書作為中國史教材。
《白話本國史》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採用白話文編寫。它的內容也極為妙嚴謹,受到史學界的廣泛認可,並且具有獨特的治學風格。
總的來說,《白話本國史》繼承了乾嘉學派的考證傳統,又融合了西方的新史學思想,可謂中西合璧的一本上乘之作。
呂思勉在編寫這本書時,受到梁啟超很大的影響,從社會經濟、宗教、民族、文化多個方面闡述分析中國歷史。這跟周赫煊提出的現代史學方法很近似,只不過沒有周赫煊的理論那麼完善而已。
《白話本國史》唯一的缺點,就是使用的資料比較老舊,晚清以來新發現的史學材料並未涉及。不是呂思勉的學識欠缺,而是資料收集困難,畢竟憑個人能力編寫中國通史太難了。
呂思勉屬於中國史領域的專家,他對世界史也有涉獵,翻開周赫煊這本《全球通史》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本書的第一編論述人類在文明之前的200萬年的歷史,其餘卷編論述不足6000年的人類文明史……”剛讀到開篇第一句話,呂思勉就不由到驚訝,這篇幅也太宏大了吧。
周赫煊在民國時期寫歷史著作,最大的優勢除了先進的史學觀以外,還有那層出不窮的資料。對於信息傳遞極度原始的人們來說,每次閱讀周赫煊的學術專著,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那些聞所未聞的新資料可讀太強了。
呂思勉帶著興奮和驚歎繼續閱讀,第一編的第一章總論歐亞大陸,並涉及非洲和美洲。第二章開始寫人類的起源、舊石器時代和人種分佈。第三章寫農業的起源、傳播,食物的生產,以及農業對人口和種族的影響。
接著就是第二編,開始闡述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
第二編的內容還沒讀完,呂思勉便猛地神一振,因為他發現《全球通史》跟以往的世界史專著的明顯區別。周赫煊在論述古代文明時,就已經展出這本書最重要的東西——全球史觀。
《全球通史》把全世界的人類歷史看做一個整體,各個地域、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其中包括商業上的聯結,比如古代絲綢之路,影響了從遠東、中亞到歐洲的一系列國家歷史;也有文化上的聯結,比如字母文字的發明,影響了除中國以外的整個古代世界;至於宗教的傳播和影響,也被歸為文化聯結的其中一部分。
呂思勉讀得廢寢忘食,連午飯和晚飯都沒吃,直到肚子餓得呱呱叫,才猛地發覺外面已經天黑了。
囫圇著吃了些東西,呂思勉又熬夜閱讀半宿,第二天早上起已經出現黑眼圈。他拿著《全球通史》找到校長張壽鏞,開口便說:“伯頌兄,我建議把這本書選為光華大學的世界史教科書。”
“什麼書?”張壽鏞問。
“周赫煊的新作《全球通史》,”呂思勉推崇備至道,“此書寫得極為彩,內容通俗易懂,史學觀點深入淺出,非常適合大學生學習閱讀。”
“原來是周先生的著作,”張壽鏞笑道,“你是歷史系主任,你自己決定吧,我只負責出錢採購教材。”就這樣,《全球通史》成為光華大學歷史專業的必修課程。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東北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
不僅是學生在閱讀,連歷史專業的老師都在學習,因為《全球通史》裡的許多觀點和資料都比較新穎。老師們如果不好好學習,怎麼好意思給學生上課?
為了減輕學生們的負擔,《全球通史》的學校集體採購價只需要4元,遠遠低於市面上的6元零售價。
這本書一發放到學生手裡,立即引起競相閱讀。不只是歷史專業的學生,就連許多理工科學生都讀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本書寫得並不艱澀,完全可以當做科普讀物消遣。
直到抗戰爆發前夕,《全球通史》已經在中國普及開來,至少有九成的大學把它當做教科書,包括許多教會學校在內。
而在歷史專業的學生心目中,周赫煊已經成為大神級別存在,屬於世界史領域不可撼動的權威泰斗。
第414章【海軍與胖子】三月中旬,貨輪載著機器進入四川境內,眼看著就要抵達朝天門碼頭。
張謀之站在江輪甲板上,眺望著碼頭讚道:“這重慶倒是個好地方,水路通便利,不比九江差多少。”
“所以說呢,只要劉湘能夠繼續佔領重慶,好好的發展經濟,遲早有天能夠統一四川,”周赫煊指著朝天門碼頭說,“四川的槍炮彈藥,都必須要走長江水道才能購買,否則就只能從西南邊進貨。從這一點來看,劉湘的軍事後勤補給,就要比他的對手便利得多。”
“咦,那是什麼?”張謀之指著遠處江面上的小輪船驚問道。
周赫煊連忙望去,只見那些江輪造型奇特,船身兩側裝著鐵板,兩邊各焊接了一尊炮管。他不確定道:“這是武裝輪船?”負責運送機器的貨輪船長,明顯就比他們清楚得多。當看到那些裝有大炮的小江輪後,船長立即驚恐地喊道:“小心,小心,注意別把劉司令的軍艦翻了!要賠錢的。”周赫煊聽到這話狂汗,頓時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後世的蒙古海軍大名鼎鼎,一個不靠海的內陸國家,愣是搞了三條船七個人建海軍玩。
劉湘的海軍同樣大名鼎鼎,把普通的小江輪進行改裝,裝上鐵板做裝甲,裝上兩門小鋼炮當艦炮,經常在長江裡面訓練遊弋。
這可把沿江的漁民給愁壞了,不是怕被軍艦撞沉,而是怕自己駕著漁船,一個不小心把軍艦給翻。當時重慶有個民謠是這樣唱的:告爾沿江小漁船,翻軍艦要賠錢。買船用了五萬五,買炮用了三萬三。
劉湘的軍艦不僅噸位小,馬力小,開炮的時候更好玩。每次一開炮,船身就會因為後坐力而倒退一大截。不過川軍改造軍艦的技術還不錯,兩門小鋼炮焊得夠標準,不至於一開炮就讓軍艦在江面上打轉。
周赫煊連忙拿出照相機,對著江面上的幾條川軍“軍艦”狂拍,這些照片放到幾十年後可珍貴了。
眾人上岸後,立即聯繫碼頭的搬運工轉運機器,接下來的情況讓張謀之頗為欣喜。
“看來劉湘還是懂民政的,我們沿途而來,被收了許多苛捐雜稅。反而是到了重慶,只需要繳納一筆朝天門碼頭的關稅即可。”張謀之對劉湘的初次印象很好。
隨行受僱轉運機器的本地人說:“這要多虧了劉處長。”
“劉處長是誰?”周赫煊問。
那本地人說:“四川善後督辦公署財政處處長劉航琛,人家是北大的高材生,現在專門幫劉司令打理財政。劉處長剛剛上任,就裁撤掉30多個稅捐機關,咱們這些搞搬運的子也好過多了。”張謀之奇道:“這可稀罕,一般幫軍閥搞財政的,都想方設法多增稅,劉航琛居然大肆裁撤稅捐機關?”
“那可不是,現在都傳劉處長是財神爺轉世,”本地人興致的說,“我聽說啊,劉處長上任一個月,就讓一直倒貼錢的督辦公署結餘稅款100多萬,第二個月又結餘200多萬。”
“有點意思。”周赫煊笑道。
那本地人說:“何止有點意思,劉處長的故事可多了。以前當兵的找商家借款,那都是有借無還,大家只當破財免災。劉處長上任以後,也忙慌慌的到處借款,但人家很講信用。借款到期以後,沒有商家敢去要賬,劉處長卻親自帶人上門還錢,連帶利息一分錢都不少!”周赫煊突然明白,為什麼歷史上的劉湘,能夠在川軍諸多軍閥中站穩腳跟,最後從名義上統一四川了。
手底下有個懂得理財、又懂得收攏民心的行家,那是非常重要啊!
…
…重慶明顯跟別的地方不同,這裡幾乎看不到黃包車的影子。
山城嘛,拉黃包車還不得累死!
慣用的通工具是滑竿,兩結實的長竹竿綁成擔架,中間架著竹編的躺椅。周赫煊和張謀之坐在滑竿上,轎伕抬著滑竿爬坡上坎,覺搖搖晃晃的頗為舒服。
別說跟天津、上海比,就算跟九江比較起來,此時的重慶都顯得很落後。
基本見不到什麼現代建築,到處是傳統的木樓或者竹樓。劉湘在這裡悉心經營也才一兩年時間,重慶暫時還沒發展起來,可能過幾年會有比較顯著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