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書華和隨行的北大科研部學生非常興奮,同樣興奮的還有記者們。
不僅《大公報》對此詳細報道,就連《申報》和《新聞報》也不吝溢美之詞。
《申報》用了一整版刊登此消息:“著名學者周赫煊以小說和學術專著稱道於世,然而他還是一個發明家。‘周氏內衣’如今風靡中國,該內衣正是由周赫煊先生髮明改進……
近,由周先生主導設計、北大科研部參與設計並研發的‘人力收割機’,在金山的稻田中進行了檢驗。現場參觀者眾多,有農礦部長易培基、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
當天安排了兩場比試,初時由於長工對機器不,導致收割進度落後。然只用了兩刻鐘,機器便超過人力……第二場比試,更是以機器大獲全勝而結束。通過科學之測量,該機器的工作效率是人力的三倍……
西人以科學技術領先於世,現代發明層出不窮,蒸汽機更是開創了工業時代。而我國人沒有發明神嗎?並非如此,古代四大發明皆出於中國,為人類社會和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之人力收割機,亦證明此理,我國人擁有聰明才智,並不輸於西人半分……
據周赫煊先生介紹,此次發明的人力收割機,主要用於收穫小麥和稻穀。因為中國南方多丘陵、河道,所以不適用大型機械。聯合中國的特殊農業地理環境,以及中國基礎工業不發達之現狀,北大的人力收割機主體為木質,既輕便易行,又廉價易制。此機器可在西南大山中使用,又適用於江南水鄉。傳統木匠,亦可自行仿製,實為切合國情之偉大發明創造。”由於上海報紙的競相報道,其他報紙也紛紛轉載,人力收割機的名氣迅速打開。
光吹牛是沒用的,新聞照片再加上比試結果,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印象更為直觀。那1比3的生產效率,更是以科學數據來證明其優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無數讀者對此讚譽有加,但也有不屑一顧的。
這些人認為,周赫煊跟北大發明的人力收割機,不過是西方聯合收割機的簡化版,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人家的聯合收割機,方便快捷而且高大上,中國的這個破收割機還得用人力搬抬踩踏,尚屬於傳統農具的範疇。
不管贊同還是反對,周氏收割機(也叫北大收割機)迅速普及開來。
甚至有傳統工匠開動腦筋,用竹片代替鐵釦、麻繩代替皮帶,仿製出“純天然”的山寨品。整部機器拆開,渾身上下見不到任何鐵器,連一顆鐵釘都沒有,因為人家用的是卯榫結構。
到30年代中期,人力收割機已經在中國農村遍地開花。由於地區和農作物不同,出現各種版本迥異的仿製品。這種機器一直使用到21世紀,直至被新式農用收割機代替,才終於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搞笑的是,由於大部分仿製品都是全木質結構,以至於後世很多人,以為這種機器屬於傳統農具。甚至有位教授寫論文,通過人力收割機大肆吹捧中國的傳統農具,認為其是現代聯合收割機的祖宗,從而鬧出大笑話。
第248章【情敵】就在農礦部幫忙推廣人力收割機時,蔣介石、吳稚暉、張靜江等人,也終於從北平回到南京——國黨即將召開五中全會。
而此時此刻,虞洽卿也在上海開會。
上海商界代表齊聚一堂,召開各行各業聯席會議,籌劃赴(南)京請願活動。
作為蔣介石的北伐最大金主,以及鐵桿支持者,虞洽卿這次要搞事,他在會議上說:“此行(赴京請願)名為請願,實為監督。當革命軍來上海時,我們商界人士竭力協助。現在北伐勝利了,他們反而不顧商民的痛苦,這是違反最初的革命宗旨的……現在洋貨稅輕、國貨重徵、洋船保護、國輪擅扣。以前每車貨物納稅30元,現在增加至900元。貸款利率各國最高六釐,本低至四釐,中國起碼是一分……國民政府以國民為主體,我等商民利益也需要保護,此次請願代表越多越好!”這幫商人瘋了,他們要跟蔣介石硬剛。
原因很多,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以陳德徵為急先鋒的上海黨部,正在肆無忌憚地對上海總商會下手;第二,國黨吃相太難看,兔子急了也咬人,這幫商人屬於狗急跳牆。
就在北伐的最後兩三個月,蔣介石由於軍費不足,居然玩敲詐勒索,強行迫以中國銀行為首的金融界人士籌款。張君勱的四弟張公權,如今是中國銀行的總裁,被籌措軍費的事
得徹夜難眠。
上個月,蔣介石這套敲詐玩法甚至搞到了北平。他強令北平某私營銀行貸款,對方不同意,結果直接下令罰款十萬元——莫須有罪名。
當初資本家們支持北伐,那是希望打倒橫徵暴斂的軍閥,同時也想玩政治投資賺取更大回報。可蔣介石回報他們的,卻是要霸佔上海總商會,貪得無厭地一次又一次敲詐錢財填補軍費空缺。
“阿德哥,祝你們馬到成功!”宋子文抱拳笑道。
“多謝吉言!”虞洽卿說。
沒錯,背後支持並慫恿上海商人請願的,正是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說來很玄乎,蔣介石的小舅子,慫恿蔣介石最大的金主,在國黨開五中全會的關鍵時刻鬧事。
這究竟什麼情況?
很簡單,宋子文想要整頓政府財政和金融市場,必須獲得江浙財團的支持。雙方的利益訴求是一致的,從而聯合起來,迫蔣介石做出讓步。
你以為宋子文真心為國?
呵呵,個人利益而已,他想真正的把國家財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等再過十年,宋子文就會聯合蔣介石,利用幣值改革等手段,把江浙財團的幾大銀行給霸佔。
金融家、大商人們,以為能夠控制國民政府,結果卻是被政府控制,最後落得一點發言權都沒有。
宋子文此時支持江浙財團和上海商人,甚至一點顧忌都沒有。他居然和請願團結伴而行,共同坐火車前往南京——宋子文是去開五中全會的。
周赫煊、張樂怡正好也是坐的這趟車。
宋子文看到張樂怡的瞬間,臉就陰沉下來。他很喜歡這個女人,不管是容貌姿
,還是思想談吐都很對他胃口,而且張樂怡的父母也在撮合,這本就是板上釘釘的婚事。
萬萬沒想到,張樂怡居然離家出走了!
張樂怡看到宋子文也頗為驚訝,但很快鎮定下來,而且微笑著問候:“UncleSong,你好。”
“你好,”宋子文勉強笑了笑,指著周赫煊問,“這位是?”張樂怡主動挽著周赫煊的手臂介紹:“這是我未婚夫周赫煊。煊哥,這是UncleSong,我父親的朋友。”周赫煊賤賤地笑道:“宋部長你好。”宋子文終於知道是誰給自己“戴綠帽子”了,他強忍著鬱悶和憤怒,和周赫煊握手說:“原來是周先生,久仰大名!”
“彼此彼此。”周赫煊說。
虞洽卿顯然不知他們的矛盾,笑著讚賞道:“周先生可是位大發明家,他發明的人力收割機,真乃利國利民的好東西。”周赫煊謙虛道:“我就出出主意,具體的研發工作,都是北大科研部負責的。”
“那也很了不起啊,發明創造嘛,最重要的就是有新想法。”虞洽卿對周赫煊的印象非常好。
周赫煊笑道:“阿德哥的褒獎,我是受寵若驚啊。”虞洽卿嘿嘿笑道:“我最佩服的,還是周先生敢跟陳德徵對著幹,而且還迫姓陳的做出讓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從這個角度而言,周赫煊和虞洽卿絕對算朋友。
陳德徵已經懟了虞洽卿好幾回,把虞洽卿氣得不輕。當然,雙方現在還沒徹底撕破臉,等到年底才好看,那時虞洽卿恨不得把陳德徵活活掐死。
周赫煊說:“阿德哥才是真的讓人佩服,白手起家闖出偌大的事業,而且還不忘為國為民。”
“哪裡哪裡,”虞洽卿笑道,“我就是有幾個臭錢而已,比不得周先生思想救國。”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吹捧,讓宋子文氣不打一處來。他終於忍不住問道:“周先生,你這次去南京有什麼要事嗎?”周赫煊道:“我是去廬山,跟樂怡的父母商量婚事的。”好嘛,不說還好,宋子文聽了更加憋屈。
宋子文是有情傷的,當年他苦戀盛七小姐,兩人情投意合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莊夫人(盛母)也對宋子文印象極佳。
於是乎,莊夫人派管家去打聽宋子文的情況,管家回來稟報說:“宋家原是廣東人,他父親以前是教堂里拉琴的,給洋人跑腿兒才發跡。盛宮保的女兒,怎麼能嫁給這樣的人家?”門不當,戶不對,婚事落空了。
宋子文心裡一直裝著盛七小姐,以至於三十多歲了還沒結婚。好不容易看上張樂怡,結果又遇到這種事情,你說宋子文有多憤怒?
周赫煊心想:宋先生,你還是回去找盛七小姐吧。人家盛七小姐還等著你呢,都快30歲的老姑娘了,為了你一直沒有出嫁。
對盛七小姐而言,歷史上的宋子文也是個負心漢:說好了事業有成回來娶我,結果整整等待十一年,等來的卻是你跟別人結婚的消息。
抵達南京後,周赫煊和張樂怡坐船而去。
宋子文看著滔滔江水,突然想起曾經的戀人。
離別那天,盛七小姐掏出一把金葉子,硬進窮困落魄的宋子文手中,她說:“我等你回來!”然而直到現在,宋子文都沒回去。
如今盛家正在鬧著分家產,三位盛公子聯合起來,排擠七小姐和八小姐。
此事宋子文是知道的,歷史上他已經有了新歡,因此讓姐姐出面幫盛七小姐打官司。但現在嘛……
或許,這次開完會就該回去了。
兩人的情且不提,宋子文打算回去幫盛七小姐爭家產。
周赫煊無意當中,幫了悽苦的盛七小姐一個大忙,讓她11年的苦等沒有白費——歷史上等了15年,宋子文結婚四年後她才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