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1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倘若如此,漢初呂氏之禍恐怕要在西秦重現了。

薛巧芸道:「義父,趙國調動北疆和南線大營兵馬之事恐怕是從上京城得來的吧。趙國太尉楚名棠是通過兵部下了不少調令,但小女子猜想這些命令本就未發至各大營,只是做給外人看的。確切地說,是做給我大秦在上京城的細作看的。」薛巧芸這番推論連秦王都尚未知曉,此時一聽,秦王忙問道:「巧芸,此事何以見得?」薛巧芸苦笑道:「皇上不覺得天機閣此次呈上來的情報少了許多嗎?而趙國大軍卻原地不動,兩相對照,小女子推測定是那楚名棠炮製出這幾份調令,就是為了對付我大秦密探。如今看來,我大秦的密探恐怕已經損失不少了,小女子今一早便已下令,天機閣在趙國的密探暫停一切活動。義父,軍中在趙國的密探也折了不少吧?」秦王見薛方仲沉默不語,知道薛巧芸所言非虛,他不想讓薛方仲過於難堪,便道:「薛卿,趙國兵馬調動即使是假,楚名棠此舉也絕非無的放矢,最終還是為了後進攻我大秦。傳朕旨意,命大秦所屬各部大軍進入臨戰狀態,官兵一律不得歸家探親,隨時聽候兵部調遣。」薛方仲悶聲道:「臣領旨。」秦王看了看這兩個親信之人,突然嘆道:「朕即位之初,著實沒有將趙國放在眼裡。趙國雖富裕,可趙王優柔寡斷,朝中世家林立,君臣之間爭鬥不休。朕只想將我大秦內部整治好後,便準備起兵一統天下。四年前朕派人聯合南齊一同攻趙,沒想到先受阻於方令明,後又有楚名棠異軍突起,全殲南齊近十萬大軍,又命水師揮師西進,得我大秦不得不退兵。如今趙國三大世家沆瀣一氣,楚名棠牢牢把持趙國朝政,而方令信身為相國之尊,甘願屈膝其下,真是咄咄怪事。」薛方仲也搖頭道:「這樣一來,趙王形同虛設,可趙國反而上下一心,三軍軍令暢通毫不受阻。僅這一點,我大秦就頗有不如。」秦王明白他的意思,秦國幾大世家已盡數被誅,可軍中受這幾家大恩的將領卻不少,雖迫於秦王和薛方仲之威不敢有異動,但仍有人與那些世家餘孽藕斷絲連。

只因這些人都手握兵權,沒有真憑實據,秦王也不便貿然下手。

薛巧芸忽道:「小女子有一不情之請,還請皇上恩准。」秦王笑道:「巧芸姑娘請講。」薛巧芸道:「小女子想親自到趙國上京城一趟。」秦王一聽薛巧芸要去趙國,不由得一驚,毫不猶豫便道:「此事絕計不可。」薛方仲卻心中一動,此女留在大秦遲早是個禍害,難得她自己要離開,不如順水推舟,於是咳嗽一聲道:「巧芸,你為何要去趙國?」薛巧芸道:「皇上,義父,巧芸對趙國的認識只限於書面之上,而天機閣送來的密報常有相互矛盾之處,實讓人難做決斷。兵法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趙國如今強盛,我大秦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因此小女子想去上京城,好對趙國有個更為細緻的瞭解。」秦王一揮手,道:「不必再說了,朕決不會答應的。」薛巧芸毫不退縮,道:「巧芸也是大秦子民,為國出力有何不妥?大王以何理由阻攔小女子?」秦王一愣,突然嘆道:「巧芸,你難道真不明白朕的心意嗎?」薛巧芸沒想到秦王當著薛方仲的面說這話,不由得臉一紅,忙別過頭去。

薛方仲暗叫不妙,故作未聞道:「皇上,巧芸也是一片忠君報國之心,而且說的也有理,軍中密探從趙國送來的情報為臣也常覺得似是而非。巧芸心思縝密,有她在趙國坐鎮,於我大秦益處頗多啊。」薛巧芸暗暗冷笑,自己這掛名義父的心思她一清二楚,薛方仲對她一直心存戒意,方才言中之意更是希望她久居趙國。

不過她確實想去趙國一行,原因無他,只為對楚名棠這人頗為好奇,一個世家沒落旁枝的子弟居然能一躍成為趙國實際的掌權者,在這個時代的確是罕有之事。

此人文武雙全,不但從政了得,對南齊一戰所顯的軍事才華也讓薛巧芸歎為觀止,為了瞭解此次戰役,薛巧芸詳細研究了各方送來的密報,發現楚名棠深謀遠慮,為了此戰心準備了五年之久,而齊國卻對此一無所知,可以說趙齊之戰尚未開始結局便已註定。

薛巧芸認為若不能對楚名棠有個較為徹底的瞭解,大秦面對此人決無勝機。

秦王看了看薛方仲,道:「薛卿,你難道忘了三年前魔門李萬山之事?巧芸為此事謀劃良久,連退路都已為之準備妥當。可他們殺了樑上允後不到一便陷入楚名棠重重包圍之中,僅赫連雪一人生還,可見趙國京城防範之嚴密。況且此去趙國何止千里,巧芸一個弱女子,路上若有什麼差池那該如何是好。」薛巧芸輕笑道:「皇上此言差矣。如若李萬山等人不去刺殺那趙國大臣,那楚名棠也未必能察覺,巧芸此去上京城,不過是打聽些消息,又無不軌之心,應不會引人注目。況且巧芸也不是什麼弱女子,這些年來也隨寇大娘學了些防身的功夫,等閒三五個大漢還應付得了。皇上若是不放心的話,就請寇大娘陪巧芸一同前往吧。」薛巧芸所說的寇大娘秦王也頗為悉,寇家一直是大秦鄭家最堅定的支持者,若沒有寇家鼎力相助,秦王自問本無力與朝中權臣相抗。

而這寇大娘是寇家當代家主寇海天的大姐,傳說其武功不在寇海天之下,若不是寇家從無女子執掌家門的先例,否則以她的能力,寇家家主之位還不輪到寇海天。

秦王稍稍放心了些,不過仍試圖勸說薛巧芸,道:「寇大娘朕自然信得過,可那楚名棠絕非善與之輩,當年那李萬山和赫連雪聯手比寇大娘也差不到哪去,加上還有那麼多魔門弟子卻仍全軍覆沒。巧芸,朕還是覺得此行兇險,你還是放棄此唸吧。」薛巧芸道:「巧芸心意已決,大王不必再勸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原四分而治已經持續近數百年,大王雄才大略,比始皇大帝也不遑多讓,足以成為一統天下的明君。巧芸深受大王知遇之恩,總覺無以為報,大王就放心地讓巧芸去吧。」秦王笑道:「巧芸,你真若想報答朕,朕倒希望你用另一種法子。」薛巧芸一窒,忙扯開話題:「說起李萬山之事,巧芸還真有些不解。當年那赫連雪回到咸陽,言語間吱吱唔唔的,定有隱情未報。巧芸自認為策劃得極為周全,李萬山等人只要小心謹慎些,楚名棠縱有天大本事,查找到唐甘江府上也需三五之後,怎會這麼快就給人圍住了?而且據事後密報,楚名棠顯然是早有準備,調集了諸多高手,否則僅靠尋常士兵,又怎會只逃出赫連雪一人?赫連雪身上又只有皮之傷,豈非咄咄怪事?」秦王嘆了口氣道:「朕何嘗不是覺得其中有異?不過魔門一下子損失了這麼多高手,早已群情憤,只得暫且安撫了。赫連雪雖有諸多可疑之處,可他的門下弟子在趙國傷亡殆盡,如今血刀宗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若說他與趙國勾結,這代價也未免太大了。巧芸,你就暫且不要再追究了。」薛巧芸有些不以為然。

這些魔門中人大都是不得已才投效秦王的,其忠誠度遠不及靈山古寺的和尚,更不要說世代守衛大秦的寇家了,雖說也可以派上一時之用,但若有外敵引誘,很難說他們會不會反戈一擊。

薛巧芸原想勸說秦王清理魔門,只留下可用之人,可秦王既然如此說了,她只好應道:「巧芸遵命。」秦王沉默良久,他是看著薛巧芸長大的,是知道這女子子極拗,一旦定下決心很難更改,唯今之計只能想辦法保證她的安全。

秦王無奈地說道:「巧芸,既然你心意已決,朕也就不勉強了,你準備以何種身份進入上京城?」此女做事向來謀定而後動,既然她決定去趙國,細節方面想必也已考慮妥當。

薛巧芸聽秦王已有允許之意,心中歡喜,微笑道:「巧芸想過了,準備以韓之楓夫人孃家侄女的身份進入上京城。」薛方仲立即反對,道:「不可。韓之楓是我大秦派往趙國最傑出之人,如今身居高位,已是趙國重臣。似此類人物豈可輕易動用。」薛巧芸對薛方仲道:「義父,巧芸此舉亦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這韓之楓在趙國之地位遠勝於他在秦國之時,享盡榮華富貴,恐怕已心生異志。當年李萬山等人到上京城之前,巧芸就曾命人轉告韓之楓,請他協助李萬山等人行事,可他卻百般推諉,藉口趙王命他到各地巡查,乾脆離開了上京城,像他這種人若再不督促,到時會悔之晚矣。」秦王心中卻另有顧慮,道:「巧芸,那韓之楓若真是如此,你到他府巧芸準備五後便起程。」秦王點點頭道:「那好,寇家那邊就讓朕替你說,這幾天你好好休息一下,畢竟千里迢迢,路上可要小心了。」秦王又叮囑了幾句,便與薛方仲離開了別院。

薛方仲有些心不在焉,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薛巧芸接近皇上就是為了討皇上歡心,要知道以她的出身想要入宮是件極其困難之事。

可今所見皇上顯然早有此意,反倒是薛巧芸頗不情願,若說她擒故縱也不像,皇上對她已用情極深,如此做法只會徒惹不快而已。

秦王絲毫沒注意身邊這位大秦名將在凝神苦思,他也正為此事苦惱,薛巧芸之前已經婉拒過他多次了。

他真不明白這女子在想些什麼,難道世上還有比自己更適合她的男子嗎?他對薛巧芸瞭解頗深,此女心機深沉,手段了得,而且頗有野心,秦王對這點倒無所謂,自己方處盛年,而且正一統天下,有這樣一個女子幫助自己倒也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