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軍政之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寬甸五堡的易手,讓蘇翎所部管轄範圍擴大近兩倍,人口增添一萬多人。這一帶的山勢趨緩,河谷增多,可供耕種的土地更是千山堡的數倍,單是五座堡寨附近的農田便有十萬畝之多,這還不算零星分佈在山中的村子,僅這一項,按蘇翎所定下糧稅,即便是畝產一石,也有一萬石糧食可供軍用。鑑於千山堡一帶原本在胡德昌水路的支撐下已能夠自給自足,這多出來的糧食,讓蘇翎可以籌劃更多的事情。眼下施行的溫和手段,不過是在為秋收做準備。不過,治理這寬甸堡轄內的民事,對蘇翎、千山堡來說都是一項新內容。為此,千山堡內菗調出近五百人,經過十多天的緊急整訓,都調往寬甸一帶。這些人將先集中在各堡寨,然後會入進各個村落,將寬甸一帶的村落徹底變成千山堡的轄地。這些都僅僅是初步的盤算,雖不算細緻,但總算在一步步地落實。
直到六月初,蘇翎才算是正式入駐寬甸堡,自此,蘇翎所部,或者稱千山堡轄地,將以寬甸作為中心。原來寬甸周弘的宅院自然成了蘇翎的住所,隨之入駐的,是趙毅成的哨探部署,另外還有胡顯成屬下的多位管事。這所千戶府邸,仍然發揮著其原有功能。至於騎兵們,則在寬甸堡原有的軍營內駐紮,一切幾乎都是現成的,大明朝的堡寨功能區劃,還算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只是在此時,這益處都讓蘇翎所部發揮到極致。
這初次拓展,雖然沒有大的戰事,但瑣事繁多,千山堡原有的簡單架構,便在此時顯得過於單薄,幾位原來在千山堡便能左右一切的人,面對不斷出現的瑣事,忙得是一刻不得空閒。待大事除穩,幾個人這才聚在一起,好生商議這些新出現的問題。
周弘的宅院自然要比千山堡精致得多,說起來比不上江南的精雕細琢,卻也是雕樑畫棟,一派大戶人家的氣勢。最難得的是院落屋舍設置合理,馬圈、柴房等等的都一應齊全,蘇翎在千山堡府上的人員全部都前往寬甸堡,再加上趙毅成等人的部署,將整個大宅住的満満的,倒比周家以往還要興旺。
五月剩下的那些天,蘇翎一直在寬甸五堡之間巡視,甚至一直抵達浦石河的最東端,越過河,便是前往鎮江堡的正路。騎兵們將清洗遼東衛所的任務執行的十分乾淨利索,儘管手段溫和,也免不了一番腥血四溢的事情。好在這都與那些姓百無關,趙毅成的哨探以及出⾝寬甸的逃軍們幾乎將所有的村落都詳加分析,對於那些需要出拔的大戶人家,都是在入夜時分猛然出現,然後將所有人員一律帶走,家僕們都採用的是在寬甸堡的方式予以贖⾝,並在第二曰天明之後,清理財務、地產,隨軍而來的管事則快速地按規矩進行調整土地的事宜。這般緩步而徹底的清洗,至少在表面上拔除了遼東都司的存在。在確認鎮江堡一方毫無反應之時,蘇翎才趕往寬甸堡,與其餘幾人匯合。
寬甸堡蘇府經過一番整理,幾位⾼級武官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一邊捧著比千山堡好得多的茶盞,一邊商議經過挑選的議題。
胡顯成第一個發話,他面對的問題最多。
“大哥,這回事情⿇煩得多,那些管事們可都抱怨著呢,這一個管事從早忙到晚,事情卻不見得處置得當。要想個法子才好。”蘇翎一向只管出主意,下決定,這管事到底有繁瑣,卻是沒有直接印象,這些也只有胡顯成才知道。
“五百人還不夠麼?”蘇翎問道。他雖知道事多,但多到讓胡顯成提出來,卻是在千山堡沒有過的。
“按眼下的進度,倒也夠了,只是這些管事以往都是聽令行事,各管一部,如今光著五個堡寨,問題可不止一處,很多相互衝突的,都問倒我這裡來了,這一來一往,萬一有什麼耽誤,可就更加⿇煩。”蘇翎皺著眉頭。細細思量。千山堡不過一個城而已。再多地人口。以胡顯成管帶著那些管事。足夠應對。可這一下多了五個。便分⾝乏術。真要事事稟報。怕真會誤事。
“大哥。我看這麼安置始終會是一盤散沙。不如仍舊按衛所地法子來管。”
“也分什麼千戶、百戶?”胡顯成有疑問。
“不。”蘇翎打消了這個提議。說道:“那會讓那些姓百生出別地想法。”
“這樣。你去挑選五個人。要絕對信得過地。從千山堡裡挑選。每個堡寨分一個。其餘地都歸其管轄。有事可立斷。不過。這五個人一定知千山堡裡地那些規矩。”胡毅成點頭應道:“這人不缺。就在那些已經來了地人裡面就有。只是這還是該有個名頭。不然面對那些姓百該如何稱呼?”
“就叫縣長,五個縣長,每個下面有近一百人,應該暫時夠了。”
“也只能先這樣了。”胡顯成想了想,繼續說道:“這每個縣裡,得分出管糧管事,專管收支糧草;軍需怕是要另設一人專責;還有甲杖械器的工匠們,另外,還得有人專管地方匪盜、訴訟,昨曰便有管事詢問如何處置一起糾紛,是關於田地地界的事情,這些我現在也不知如何處置。還有…。”不待胡顯成說完,蘇翎便伸手打斷說道:“等一等,這些說的叫人頭暈,咱們都是初次,這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怕是有心無力。眼下先不想那麼多,先解決首要的。”趙毅成說道:“咱們以往都是以軍為主,倒與遼東衛所類似,大哥的意思是將這民事分開一部?”蘇翎稍稍一怔,這個提法倒還真沒出現在腦中裡,這麼一想,倒真是如此。
“還是按咱們自己的步子走,不要讓那些瑣碎牽著走。咱們這麼說,這一,是要保證騎兵的需要,眼下這仍然是我們站穩的本,要第一個安置。第二,是糧食,這也是最重要的。第三,盔甲械器咱們繳獲不少,眼下雖夠用,但修修補補以及打製械器一類的,還是要單獨出來一部,就叫軍器局吧。第四,商隊,這是必須的補給。就算糧食夠吃,眼下自己打製的東西遠遠不夠用,還需要商隊接濟,這個也要單獨安排。”
“前幾個月出派去的人眼下還沒有迴音,若是按咱們設想的,以後這些鋪子怕就要有幾十個,分佈式多個府縣,這些人可都要專人管帶,不然連記都記不住。”這些人,包括已經在京城的徐熙,都即是商人,也是哨探。這生意要做,哨探也要做,這本就分不清,可眼下似乎必須分出來。
“大哥,不如將胡德昌等人一起納入這個做生意的一部。就叫商部好了。哨探仍由趙毅成管轄,生意部分可以另外找人專責,其實就讓胡德昌做亦可。反正眼下也都是他做的最多,最。”蘇翎點頭同意,這也是無奈,誰還有更好的辦法?
“這個就只有你們兩多商議了。生意要做好,這哨探也要做好,怎麼區劃,你們商量著辦吧。”
“對了,徐熙有何消息傳來?”蘇翎問道。
趙毅成說:“消息不多,只說朝廷對薩爾滸之戰甚為惶恐,不說那些官兒,在京城裡就有不少富戶向南逃走,像是努爾哈赤就要打進京城似的。”幾人聽這麼一說,都忍不住笑了笑。
“據說朝廷仍然準備徵調十八萬兵馬,不過糧餉湊不齊,那些官老爺們還在商議。”趙毅成說道。
“另外,徐熙已趁著那些富戶逃離,買下不少房產、店面,城外的田莊也買了兩處。反正那些銀子堆在那裡也沒用。倒不如做些處置。”蘇翎點頭表示贊同,看來徐熙還是動了腦子的。
“你們說,”蘇翎又想起那些瑣碎“咱們這麼點地方便是一堆事情,那皇上豈不是更忙?”
“不是說皇上早就不理朝事麼?”趙毅成說。
“怕是被這些瑣碎嚇的。”蘇翎笑著說道。
的確,這一縣一府便這般扯不清理不順,何況諾大的大明朝?那些自詡閣臣的官老爺們,遇事只管上奏,出主意,卻拿不出實際辦事的法子。就說這徵集兵馬,不論是兵部,還是戶部,湊不齊銀子便只管向皇上要銀子,卻拿不出別的辦法。這皇上能不煩麼?說起來這皇上連宮門都未出過,除了從自己兜裡拿銀子,還能有什麼可行的主意?這說皇上不理朝政,倒顯得閣臣們多麼的辛勞,將諾大的大明朝不用皇上心便治理得不錯。
話題重又回到自己的⿇煩上。
“先將就最緊要的辦。”蘇翎定下宗旨“其餘的,邊走邊想法子吧。另外,讓千山學堂裡的人也分批出來歷練一下。學得再多,也要用用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