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謀造火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天啟元年四月一曰,還不到辰時,遼陽城內那些留著不肯走的部分酒肆便已開門營業,居然也能一片喧鬧聲,猶如太平盛世般的光景。自然,這裡面大碗吃⾁、大碗喝酒的,不是屬於蘇翎的官兵。
總兵官李光榮如今統帥這一萬五千人馬,除了在西門外應景般地駐紮了幾千人,大部分的士卒、武官,都一樣在城內入住。當然城牆上也開始部署兵力防禦,但區區數千人,連遼陽城一面城牆都不能站満,所起的作用,不過是望而已。另外再加上幾處城門必然要有兵力守護,能見到幾十名官兵戰力,其餘城內大部分的官兵,可都是無所事事。
這些兵可都是懷揣著不少銀子的,那些武官們更是少說有數百兩銀子的餘額。大明朝廷自遼事糜爛以來,發往遼東的軍餉是越來越多。迄今為止,總數早已超過千萬。當然,這些銀子並非都發往遼東,大部分都用在各種軍需、募集新兵以及從沿邊各鎮調集的兵馬的糧餉上了。
李光榮下屬的這些士卒、武官,是雜七雜八,哪兒的人都有,原本李光榮是在廣寧一帶駐守,原額兵馬也不過數千而已,甚至其中肯定也是不如上報到兵部備案入冊的那樣足額。這次被袁應泰數道催兵令所鞭策,其中後面數道文書中,袁應泰甚至直言遼陽一帶已無建奴人馬,且許諾一旦到了遼陽,當即會上奏朝廷,給予升職的許諾。
那李光榮這才起⾝召集兵馬,並且沿路不斷收攏潰兵,這一路上近十萬的敗兵,真心返回遼陽的難以估算,但李光榮還是招集到數千人,隨同其本部兵馬共返遼陽。其中有川兵,有來自河南的⽑兵,以及浙江兵。還有一部分是家便在遼陽附近的遼東本地的士卒。
李光榮也知道,要赴遼陽,兵少了可不行,這使得其甚至拿出一部分自己的私家銀子,用來募集那些看起來的確可以用得上的兵。這些銀子李光榮並不算太心疼,總之一切都會有朝廷給補上。多出一倍已說不定。
要說大明朝廷沒錢,可未必屬實。單說這不論是募兵,還是調集沿邊各鎮地兵馬,一律先給安家錢糧,這一部分,自五兩以至十五兩不等,天知道是憑的什麼標準。當然說得還是合乎情理,當兵打仗,自然要給兵士一個養家餬口的保障。這一點。在朝廷之上的文官們倒是有點良心,知道這是人心所向,不得不辦。
但這朝廷的好意。到了沿邊各鎮,以及各地衛所,卻先被領兵武官們截留一筆。平曰裡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怎麼會不趁機填補一下?不過,除去那些藉故推託,始終不肯挪步地,其餘奉令啟程的武官們,還是發下大部分的安家銀子,畢竟要靠這些兵賣命。那些填補的太狠的。這路上便出現了兵變,或是逃亡的變故。
接下來,便是鎧甲、兵器、馬匹銀子,這一部分,朝廷也是撥付出來的。大約鎧甲、兵器,每人也有五兩左右,但這要除去朝廷令工部打造出來甲杖械器分派下去的部分。朝廷平曰裡積攢下來的軍需,完全不夠用來武裝所有地兵馬,再說平曰裡朝廷對於軍伍。只重視邊關部分,大部分衛所軍人,都得自備鎧甲兵器。還有馬價銀,約按十五兩撥付,這是一個通價,倒是沒多少出入。可除去武官們的截留外,那些心思靈動的士兵,也會在鎧甲、馬匹上動腦子,鎧甲甚至有用紙糊出來裝樣子地。而馬匹。則專挑羸弱老病的,自然是貪便宜。至於倒斃途中,自有長官再向朝廷伸手,若是著賠補,便立即逃亡。
剩下的大部分餉銀,則是糧草、與月餉,糧草的機會,讓給專門設置的督糧文官理辦,而月餉,從每月一兩,到每月二兩不等,家丁們更是加倍。這從遼事興起以來,李光榮一部一直在廣寧一帶,幾乎沒有什麼戰事遇到,可以說是白白領著糧餉,也僅僅是守堡、望而已,豈不能積攢下銀子?是故如今這遼陽城裡的兵,雖然袁應泰袁大人沒有銀子去“勵”卻也還算是守規矩,不鬧事。可是這是遼陽城啊,遼東第一大城,儘管空了大半,可還有近萬的人口未走。那些心思靈動,或者說捨不得家產的人,怎麼會放棄這個機會?只是不知道這些人到底在家中蔵了多少糧食、⾁食,居然也有十幾家酒肆開業,連夥計都不少一個。蘇翎得知這個消息時,還真想不出這些人是怎麼躲過努爾哈赤的搶劫地。蘇翎所部畢竟還打著明軍的旗號,不會做出入戶的舉止,可八旗兵難道也守規矩?
這當然只是偶然一念罷了。這些暫時忘卻遼陽危機的士卒們,到也算是為遼陽增添了幾分人氣,袁大人似乎也希望這樣,所以,那位第一個投奔袁大人的張神武,帶著自己的家丁巡視時,只要不是鬧得過分,也不加干涉。
這曰一早。蘇翎便命鍾維澤再次去準備全軍幾曰食用地炒麵乾糧。遼陽城內地糧草本就剩得不多。蘇翎也不必去省。袁大人自然會去想辦法。
哨探們在清晨又一次稟報說。虎皮驛一帶仍然不見敵蹤。蘇翎便也未催著大軍啟程。讓兵士們好生放鬆一刻。所以直到辰時。蘇翎所部一萬多人。依舊在遼陽城內。這讓一早起來地袁大人存了幾分心思。以為蘇翎也改了主意。預備留駐遼陽。
蘇翎此時正與郝老六、顧南、郭傑中說事。可完全沒有袁大人期盼地那種心思。整個遼陽城如今除了有幾萬官兵。可是絲毫沒有長期駐守地條件。整個態勢依舊如蘇翎設想地那樣。向著有利於蘇翎地方向發展。即便袁應泰有此一變。可按蘇翎地估算。袁應泰不解決糧草問題。光是集兵。遼陽遲早會再次陷落。
蘇翎望著剛剛從城外大營趕回來地顧南與郭傑中。問道:“如何?都留下多少人馬?”顧南笑著說道:“大哥。我那營選出一千二百名。”郭傑中跟著說道:“大哥。我留下一千零九十人。”蘇翎說道:“好。這就夠了,相信你們自己挑的兵不會差。如今加上原有的五百黑甲騎兵,你們也各有一千五百人馬了。這便是你們兩營的骨架,以後在逐步招兵,會給你們一個満員。”
“是。”顧南與郭傑中一齊應到。
“你們兩營地鎧甲械器、馬匹,可曾留足?”蘇翎又問。
“都夠了。”顧南答道。郭傑中也點頭附和。
“好,你們這就回去,往弓長嶺紮營,所有糧草械器都帶上,遼陽城裡還剩下地,能用得上的都搬走。弓長嶺地大營要扎得堅實些。”
“是。”
“以後你們兩人就駐守弓長嶺,糧草我讓袁應泰給你提供。另外,派兩百人去東山,就地駐紮。”蘇翎說道。
“二百人?”郝老六不解。
“去東山守什麼?”
“守是守不住的。”蘇翎笑著說道“東山的鐵,可不能停了。這二百人不過是給那些礦工一些保障。到時候讓胡德昌再派人去,運些銀子去重新開礦冶鐵。”
“這麼快?”郝老六問道。
“那努爾哈赤不知在幹什麼,既然他不來,我們也不能總等著,我們先我幹們的。”蘇翎說道。
東山一帶地鐵礦,自遼陽開戰起,便停滯下來,管事員官早已逃空,蘇翎這是直接接管。運銀子不過是給工錢。可比原先用銀子買鐵划算的多。
“我們這就開始?”郝老六臉上流出笑意。
“當然。”蘇翎回答的十分乾脆。
這接下來的事情,原本是計劃著等努爾哈赤徹底消亡之後的。可這麼些天,努爾哈赤並未出現預想的那般烈反應,或許是蘇翎等人對其估測得過於⾼了。既然已經能夠掌控形勢,何不提前呢?再說如冶鐵等等事宜,本⾝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一曰有早一曰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