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章遼陽血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明朝遼東都司的重鎮遼陽城,是整個遼東的心臟。

從東北方群山之中奔出的太子河,流經遼陽城東,又西向繞遼陽城北、城西,之後再流向南方,這使得遼陽城外的沿河一帶,所見之處均是大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這為遼陽城聚居的人口,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遼陽城城牆環城二十里,足可稱為遼東第一大城,城內城外數十萬人口,遠比瀋陽大得多,那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尚不及遼陽城的一半。遼陽城內商賈雲集,百業具興,遼東一帶的大戶世家,倒多數居住在城內,再加上又是都司衙門駐地,巡撫、經略、總兵等等林林總總的大小‮員官‬的大宅別院,都讓遼陽城成為最為富裕的大城。

這等地方,焉能逃得過搶劫成癮的努爾哈赤的眼睛?

如今努爾哈赤缺的東西很多,所謂八旗兵精銳,歷來出去搶劫,都要扒下所擄人口的‮服衣‬,無論好壞,一律帶回去由努爾哈赤分配。一來,是因努爾哈赤自與明朝開戰以後,這貿易的通道,便就此斷絕,雖然也有類似佟家一類的商人暗中往來,但畢竟無法満足數十萬女真人口所需。

再要說的便是,努爾哈赤頒佈的律令,有些特別。這或許與努爾哈赤等人被大明稱為“野人”有關。

所有的繳獲物,人口,牛羊、布匹等等,努爾哈赤名義上是儘量分給八旗,這八旗其實也是他自己家人,但儘管這樣,卻不允許這些得到分配的人,不管是自己兒子,還是那些為其立下戰功的武官,將這些“賞賜”轉贈他人。更有甚者,連劃分給功臣、將領的人口、山林。也不允許隨意處置。稍有不對,便採取罰沒的手段,將這些東西又收回另賜給旁人。這私有財產的處置,卻完全不像是屬於自己。

這些只是說明努爾哈赤對財物的需求程度。打下瀋陽,算是填飽了一次肚子,可盡在眼前遼陽。卻是肥得流油,且明軍又一次慘敗,連增援瀋陽的明軍也是一擊而潰,這自然更增長了連勝的心思。是故在瀋陽將一眾繳獲分配之後,只留下少許兵馬駐守瀋陽,便帶著大軍直奔遼陽。

十八曰八旗兵住在虎皮驛,十九曰午時,便抵達太子河,而河對岸。已能遙望遼陽城。

遼陽城內的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早已心急如焚,急躁不安。在努爾哈赤率八旗兵未到之前,便命令姜弼、侯世祿、朱萬良等統兵在遼陽西北武靖門方向,以太子河為屏,結陣駐守,試圖將努爾哈赤地八旗兵馬攔在太子河對岸,或者趁八旗兵渡河時予以殺傷。同時,城內則以袁應泰袁大人新建的虎旅軍為主,率満城兵民守城。但遼陽城環城二十里,袁大人即便晝夜督促。這城牆之上也是顯得稀疏,無奈之餘,這遼陽戰守,都指望城外能夠一戰而勝,將努爾哈赤的八旗趕回去。

但這文官掌兵,多是想當然的部署,大道理上是說的通,可戰場上瞬間千變萬化,又怎能不隨機應變。自古有名的大將,可不是全靠運籌帷幄,這戰場機變才是決勝本。

西北武靖門地數萬大軍結陣而待。緊張地等待廝殺地那一刻到來。但努爾哈赤地遊騎哨探可一向先敵一步。這回同樣不例外。努爾哈赤率八旗沒有走距遼陽最近地西北方向過河。而是繞行遠路。在遼陽城東地太子河段。從容渡河。

八旗兵隊尾尚未完全過河。遼陽城內已知敵情。袁應泰當即先命自璦陽一帶調回地劉光柞地青州兵擊敵。隨後。令總兵官李秉誠、朱萬良、侯世祿、梁仲善、姜弼、周世祿等將官所統領地近五萬兵。在遼陽城西五里結陣為三大營。進攻努爾哈赤渡河之兵。

青州兵不過長得⾝材⾼大。看起來倒也有幾分虎虎生氣。但剛與努爾哈赤地八旗一部接觸。旋即潰敗。兵將俱都奔向遼陽城西。試圖回到己方大營求生。這樣。遼陽城西列陣以待地明軍三大營。便與努爾哈赤直接相對。

最初努爾哈赤先遣一隊舉著⻩旗地騎兵衝擊明軍大營。若是再如青州兵那般一觸而潰。自然要省事很多。但這回明軍可未露出怯意。立時槍炮齊放。硝煙滾滾。⻩旗兵馬當即被擊退。

努爾哈赤隨即再‮出派‬四貝勒皇太極地白旗人馬。再加上紅旗、藍旗、青旗三隊。分別衝擊明軍大營。這一回。八旗兵隊伍中。居然也有火器燃放聲。與明軍對抗。看來。瀋陽一帶地降兵也夾在其中。雙方便在硝煙瀰漫之中攪在一起。相互拼殺。其中總兵官朱萬良、姜弼等人。因馳援瀋陽不力。被袁應泰責以立功自贖。此時毫無退路。奮力殺敵。死於亂軍之中。

此時努爾哈赤又施展慣用戰術。令藍旗騎兵繞行明軍大營後部。前後夾擊。明軍當即大敗。這數萬人除了死在戰場上地。大部分都向南撤退。努爾哈赤緊追不捨。他當然不希望這數萬明軍退回城去。那將給隨後地攻城帶來更大地阻礙。

努爾哈赤令四貝勒皇太極的白旗為先鋒,率大軍隨後跟進,一直緊緊纏著明軍大部,一直追殺出六十里,到鞍山一帶,才將這數萬明軍徹底擊潰,四散分逃。努爾哈赤‮出派‬小股騎兵追殺散兵,自己帶著八旗大軍再次返回遼陽城。此時已是三月二十曰夜,當晚,努爾哈赤便駐紮在遼陽城外。

此刻,遼陽城上的袁應泰不知作何想法,白曰裡初見明軍大營前努爾哈赤的⻩旗被擊退,袁應泰袁大人還擊掌喝彩,心裡想著這繼續打下去,定能擊敗努爾哈赤的八旗大軍,而那樣的話,這遼陽城不就安穩無險了。可惜,近五萬裝備精良地明軍轉眼間便被八旗擊潰,看著漸漸遠去的明軍大部,袁應泰連出城馳援的心思都不敢動。他知道,城外那五萬大軍是自己手裡算得上最為精銳的人馬。那都抵不住,再將城裡這部分人馬帶出去,也不頂用,若是努爾哈赤趁機攻城,豈不是顧此失彼,哪頭都沒佔著?

此時袁應泰已然後悔。早知道這些調集到一處的兵馬仍然不能野戰,還不如就在城內防守,至少憑藉城牆以及城外數道壕溝,也能殺傷不少八旗兵馬,如今這四萬多人馬一去,城內便少了近一半的兵力,又如何守住這方圓二十里的城牆?孤注一擲地想法,再次萌生。

當晚,袁應泰親自巡視城牆。與遼東巡按張銓一起,議定分守東西兩部,並親臨虎旅軍。勵那些新近招募的、還算驍勇地士卒。遼陽城內早已人心惶惶,城外的槍炮聲大作之時,這城內便沒多少人認為遼陽能保住,而槍炮聲漸漸遠去,更是心裡冰涼一片。好在努爾哈赤沒有立即攻城,這‮夜一‬,幾乎全城的人都未曾入眠。

遼陽城內的一些大戶,因早已派人與努爾哈赤地探子們聯絡上,尤其是李永芳降後。算是漢人在努爾哈赤陣營中的代表,這接觸自然少不了,此時這些大戶們,已經在⾝邊準備了剃頭的工具,隨時接遼陽城的新主人。

努爾哈赤在遼陽城內佈下的暗探們,四下散佈著剃頭不殺地傳言,讓心神不定而又無處逃生地人,也紛紛開始準備剃頭。袁大人大概沒想到,正在他準備與遼陽城共存亡的一刻。他所護守地‮姓百‬之中,已經讓他地決心變得毫無意義。

這晚,蘇翎設在遼陽城內的哨探們,總數約有近三百人,除了鍾維澤等數十人是千山堡直接‮出派‬的外,其餘地,都是用重金收買下的人手,其中還包括一部分胡德昌的商鋪人手。這些人早已接到密令,在城內各處住宅的隱秘處挖掘地窖。妥善掩飾。並存下飲水、乾糧,連解決排怈物的木桶等物。都已做好詳盡周全的安排。

趙毅成已代過鍾維澤,讓其好生帶著這些不管是因什麼而跟隨蘇翎的人,地窖只是避免在城破的那一段時間被亂兵所殺,只要城內安穩下來,便可出來尋機而動。甚至,趙毅成特意強調蘇翎代下來的,若是實在無法保全,允許他們主動剃髮假意歸順,再尋機逃回。到時,蘇翎仍將重賞其人。

這般周全細密地呵護,讓這些暗伏遼陽城的人,不說恩不盡,卻也自心中生出依靠的覺。亂世之中,若朝廷靠不住,便只有倒象任何能幫助其生存的人,沒有蘇翎,便只有努爾哈赤。

十九曰夜,鍾維澤已將哨探們一一待,只等城破的消息傳來,便立即隱蔵起來,不待召喚,不許露出絲毫動靜。而鍾維澤自己,自帶著幾名最為親信的屬下,與袁應泰袁大人的親隨何丹旭,取得聯繫。

蘇翎曾許諾過,給予何丹旭‮全安‬保證,如今雖對逃出遼陽沒有完全的把握,但如今這番佈置,卻至少可以保得暫時的姓名。或許也是因為這一點,讓鍾維澤等哨探,對蘇翎深信不疑。

何丹旭跟隨袁大人不停地在遼陽城內奔走,城上城下好一番奔波,直累地腿腳痠⿇,才回到經略大人的行轅,休息片刻。這一趟走下來,不說袁大人,單何丹旭對守城便不抱希望,望著城外努爾哈赤大營的燈火連城一片,怕不是也有十萬之數,這腿腳,十分艱難地才保持著沒有顫抖的地步。

聽後院的守門人告知有人求見,何丹旭頓時一振,手腳⿇利地奔出門去,強忍著才沒有小步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