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章經略奇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接到遼陽的急令,馮伯靈在與蘇翎、趙毅成密議了兩個時辰之後,才連夜奔赴遼陽。

這次‮入進‬遼陽城門,守門的恰好仍然是那個倒黴的把總。但這次,馮伯靈隊伍中打的是鎮江遊擊的旌旗,這讓那位把總連問都沒問一聲,還連忙喝令士兵們站隊肅立,馮伯靈則大搖大擺地在其面前經過,將遊擊將軍的威風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馮伯靈進了遼陽城,適才的威風頓時矮了半截。

只見城內每隔不遠,便整齊地列隊站立著一群家丁、親兵,按服飾與號牌、旗幟來看,這些人不是總兵便是哪個兵備道的親隨,要麼便是參將一級的親兵護衛,這哪一個都比馮伯靈⾼出不少。馮伯靈頓時又變成了低著頭做人的模樣,好在這個是已經慣了的,做起來十分自然。從那些隨從前經過時,已經變得不那麼引人注目。

趕到新任遼東經略袁應泰的行轅,還好,馮伯靈來的不算遲,在門外侯著的時候,陸續還有不少武官到來。馮伯靈偷眼瞧去,看來這次袁大人召集的武官,自己算是最低的一個了。想想,大概是因鎮江堡一帶也唯有自己是僅存消息的武官,其餘的不是在薩爾滸中陣亡、失蹤,便是在趙毅成的伏擊中消失。這官方往來的,只出現過馮伯靈的名字,何況,這馮伯靈還是新近唯一被升職的鎮江遊擊,袁應泰想不知道也難。

不久,袁大人的親隨出來召喚眾人入內,這讓一直忐忑不安的馮伯靈稍稍鬆了口氣。站在一群比自己職位⾼出很多的武官旁邊,雖說這並不歸其統領,此時也不必參見行禮,可這滋味也並不好受。

新任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的做派,可與前任熊廷弼熊大人完全兩樣,看著雖面無表情,不可琢磨,可比熊廷弼熊大人那張黑臉要好看得多。場面上的氣氛為之一鬆,看來不少人都與馮伯靈一般作想。

當然,這等會議,馮伯靈只能站在最末尾的位置上傾聽,連偷眼瞧瞧都很少。

袁大人話並不多,馮伯靈聽到的,先是將天啟皇帝的聖旨唸了一遍,算是為袁大人自己正名,隨後便是一番袁大人自己的說辭。緊接著,照例是要顯一番威風的,按一般的說法,是“戮貪將何光先,汰大將李光榮以下十餘人”這例行慣例,眾人都已心知肚明,只盼這天降大禍不降臨在自己頭上便可。馮伯靈自是放心,論戰守功過,他還輪不上,論貪財,他可從未越過養家餬口的界限。

這熊廷弼上任初來,殺人、降職一番立威,袁大人新至,自然也免不了。等這之後,袁大人才略略對在座的鼓勵一番,隨後的意思,十分簡潔明瞭。正如袁應泰上奏所說,調兵遣將,明年舂天將發動進攻,先要收復撫順,再擒努爾哈赤這個酋首。

按袁大人話裡的意思,皇上似乎十分賞識袁應泰這般壯志,所以,對其所奏,一律批覆照準。這可與熊廷弼熊大人要升幾個得力助手的官兒完全兩樣。隨後所述,幾乎在座的都有升職的份兒,除了馮伯靈,當然,他也是剛剛升職,雖然並不是袁大人的助力。

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隨後宣佈地兵力部署。幾乎將熊大人原有地部署都做了一番調整。

總體上。是調用已經出關和還沒有出關地十八萬軍卒分駐遼東各城。監軍道⾼軍出、邢慎言。總兵官賀世賢、李秉誠、陳策。都被宣佈升職晉級。然後是尤世功、朱萬良、童仲揆也被升為總兵官調用。這樣下來。袁大人麾下便有大將八員。這些武官每人各管帶步兵、騎兵合計一萬人馬。集中到撫順一側。這是與進攻撫順地目標相對應地。然後。以清河監軍道牛維曜。總兵官侯世祿。並調梁仲善、姜弼四人。行總兵事。每人仍然是各率步騎官兵一萬。在清河堡一帶駐守。另以一萬兵駐守瀋陽。一萬兵駐守蒲河。七千兵駐守奉集堡。並準備再調集一、兩萬人作為機動兵力。以備臨時調用。

與馮伯靈有關係地。是袁大人命金州、復州道地胡嘉模、副總兵官劉光祚以總兵官地名義行事。統率步兵九千。騎兵四千。水兵七千。合計兩萬兵駐守寬甸、靉陽。在這命令之下。胡嘉模、劉光祚帶領地是山東來地青州兵。步兵九千。騎兵四千。而這水軍七千。則全由馮伯靈管帶。另令鎮江遊擊馮伯靈帶本部人馬一萬步兵駐防鎮江堡、寬甸一帶。相機策應璦陽。這雖然要聽命於胡嘉模、劉光柞。但在鎮江堡。卻仍然是馮伯靈一人獨掌。

看來熊大人臨走之時。將這遼東地兵力部署做了一些小小地改動。馮伯靈地名下。特意註明地是招募地遼人新兵。袁應泰袁大人對這遼人似乎也帶有某些偏見。雖然這在會議上並未顯露。可將青州兵與馮伯靈地遼人新兵分開部署。真說不清是重視還是忽視。但不論是誰做經略。這寬甸一路。都是防守態勢。重點依舊擺在遼陽、瀋陽一帶。

按努爾哈赤一貫地襲擾路線。這璦陽一帶可比寬甸還要前出。處於建奴地兵鋒之下。既然袁大人慾採用攻勢。這戰力稍強地青州兵便自然會擺在前面。但好歹袁大人沒有對鎮江遊擊新募地一萬新兵產生疑問。按這樣地部署。至少馮伯靈不再為糧餉以及甲杖‮械器‬發愁了。

這真是世事變幻。不可琢磨。會議尚未結束。馮伯靈已經在琢磨是不是將徵集糧草地人員改為招募新兵上去。怎麼說也得湊夠一萬之數吧。至於水兵。馮伯靈更是駕輕就。不論是山東調集地。還是天津過來地。他都有辦法將其化為私有。當初鎮江水師地人馬。不就是沒用多久便都換上了馮伯靈自己地人。這掌控一支人馬。還得有自己地親信控制地好。

大明朝武官與文官,對於軍隊可是兩樣看法。文官們在於如何不使武官用兵自重,這兵與將可是完全分開的,這使得不管哪一個武官調任,都得面對一群新兵,而兵們也習慣於此。至於武官,管帶一直隊伍可不像文官想得那般輕鬆,這無奈之下,家丁便逐漸成為武官們必備的下屬,這樣無論到哪裡,都可以隨時將自己的人安揷在隊伍中,使上傳下達變得暢通。

馮伯靈正尤自琢磨,這會議便結束了,馮伯靈便按順序退了出去。

此次會議,馮伯靈自然不能參加隨後的一番密議,他只是來聽令而已。馮伯靈在外徘徊了許久,一直到袁大人與幾個⾼級武官們商議完畢,眾人紛紛離去,這才繞到偏門,給了把門的幾兩銀子,聯絡起袁大人的親隨來。

新任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雖然也有些清名,但畢竟是個官兒,這大明官場上的常例銀子,那是沒有不收的。當然,這屬於心照不宣,那些文官們不論如何相互攻伐,都不會拿這個當事兒來說,這與出門乘轎、騎馬一樣,是個習慣。

蘇翎為馮伯靈準備的,是幾支上好的山參,與十粒一般大小閃著光澤的東珠,這份禮,就算不知在京城是什麼價錢,可也足夠見一見袁大人了。不過,馮伯靈心裡沒底,這次緊急商議出來的辦法,可都是由馮伯靈站在前面,這送禮見人馮伯靈不是沒有過,但那都是屈指可數的數目,況且這麼個級別的官兒,馮伯靈可從未見過。但蘇翎與趙毅成卻說把握很大,勸其不要心虛,只管去做。

果然,就在馮伯靈心中忐忑不安地等待良久之後,有人出來傳話,袁大人將在後院接見鎮江遊擊將軍馮伯靈。

袁應泰袁大人的氣派果然不同,馮伯靈一路跟著來人來到後院,這人未至,卻先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馮伯靈一凜,不免想到一些香豔之⾊。但馮伯靈隨即正⾊,遼東戰事緊急,袁大人再如何年輕力壯,也不會帶著什麼人到軍營的。難道是有人也是想刻意討好而送來的?

進到屋內,馮伯靈只掃了一眼,見一邊的桌上擺著付精美的茶具,袁大人正坐在一旁,一隻手好整以暇地輕撫著茶杯,一雙眼向馮伯靈瞟了過來。馮伯靈連忙埋首,不敢抬頭,視線中只有袁應泰袁大人的衣衫下襬,看來袁大人已除了官服,換了便裝。這麼說,袁大人對那份禮還是較為満意的,這般裝束見人,豈不是當作了自己人?

馮伯靈稍稍一頓,隨即便行了大禮。這遊擊將軍一職與遼東經略比起來,這可不是一兩級的差別,這禮也算合適。袁大人慢了半拍,才說了聲:“不必多禮。”不過,馮伯靈已經伏下⾝去。

待馮伯靈起⾝,袁大人才淡淡地問道:“你來找我,是有何要事稟報?”袁大人的聲音輕柔,但很清晰,帶著幾分世家出⾝才有的味道。

“稟告袁大人,小的是為鎮江一帶的兵馬錢糧一事而來。”馮伯靈欠⾝說道。

“哦?”袁大人聲音依舊不變“你且說來聽聽。”

“是。”馮伯靈小聲清了清嗓子,說道:“小的現管帶鎮江堡振武營的一萬新兵,還有鎮江水師原班人馬以及新募集的二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