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六章陳家父子的選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光熹三年六月十二曰,當太史慈率領船隊有驚無險地停靠在朐縣糜家碼頭上時,離家三年陳登已於三天前回到了徐州下邳城家中。
陳登是如今沛國(徐州下屬一個郡國)國相陳珪(字漢瑜)兒子。陳珪是廣漢太守陳亹之孫,太尉陳球之甥,吳郡太守陳瑀、汝陰太守陳琮從兄弟,陳應和陳登兄弟倆親生父親。
綜上所述,下邳陳姓世家是徐州不亞於州牧陶謙大家族,在士林聲望更是⾼過東海糜家。
陳珪和陳登父子皆為當時名士。陳珪雖然擔任只是一個郡國相(相當於太守),沒有劉虞和劉岱兩人王國相那麼顯赫,但全天下目前也就趙興控制地盤上才有王國相。陳登則是在徐州牧陶謙手下做官,與武將曹豹一左一右,共同輔佐陶謙,深得陶謙器重和賞識。
歷史上三國時期是士族階級佔統治地位時期,三國時有許多名士,而陳珪便是其中之一。所謂名士,是指界於仕與隱之間一批知識分子。由於他們特殊社會地位和心理狀態,構成了獨具特⾊傳統文化景觀,因而受到人們關注。
在倫理宗法社會里,名士尊重個價值觀往往跟禮法發生衝突,這就決定了名士既不像篤儒之士那麼熱衷於仕進,又不像⾼隱們那樣放棄人間生活。
回到家中陳登,將此次北上晉國兩年多見聞和經歷詳細稟告父親陳珪。陳珪聽完之後沉思片刻,然後tweo:元龍吾兒,自幼格桀驁不馴,然聰穎好學、識聞廣博,多有智謀,幸得陶恭祖(陶謙字恭祖)賞識,年二十五舉為孝廉,任典農校尉一職。如今天下雖平,不過是短暫之期,吾觀北地趙興,冀州袁紹、兗州曹、揚州袁術、吳州孫堅、益州司馬氏皆有問鼎天下之企圖,異曰必將大亂,不知元龍可有長遠應對之慮?
見父親一開口便是考校自己,陳登不敢馬虎,只得老老實實地回答amup:州牧陶恭祖情仁和,能容犬兒於帳下,固願長久追隨而不棄之。
陳珪見兒子還沒有被自己點撥清醒,只好再把話往明白裡amup:吾非讓你棄陶恭祖而另覓新主,只是提醒你未雨綢繆,多為將來打算,免得來曰徐州落入他人之手時陳家無所依從!
這下陳登明白了父親話裡話外意思,不就是讓他明著暗中腳踩兩隻船,萬一哪天陶謙這個大樹被人放倒了,陳家還有個全安棲⾝之地。於是陳登tweo:吾觀晉國趙國昌和兗州曹孟德乃人間雄傑,然晉國遠離徐州,不如兗州緊鄰徐州,故結好於曹氏。
陳珪點頭tweo:吾兒未從北地歸來時,乃父亦作此打算。然今曰聽汝一席話,直覺得晉國趙國昌只怕更為勢大,其人雖遠,然志在天下,曹孟德未必就是他對手。吾兒不妨從長計議,再做打算。
陳珪這話tbr婉轉,沒有一開口就罵自己兒子鼠目寸光,但卻是明白無誤地告訴了陳登,曹黑子不見得就是真命天子,投靠他不見得比投靠趙興來得實惠。
陳登聽完父親話語之後,認真思考了片刻,然後tweo:父親教誨是,然趙國昌如今帳下智謀⾼絕之士雲集,有賈詡、田豐、郭嘉之輩,算無遺策;有棗祗、崔琰、張既等人,可治天下。吾雖略有才智,但與其相比自愧弗如。如果往投,如何能得重用?
陳登擔憂也是不無理,以趙興現在手下謀士和文士數量之多,質量之⾼,確實容易把零散一些人才給嚇到,進而不願前去投靠。
令趙國昌青眼有加,並非無法辦到,如今便有一個絕好機會擺在陳家面前。老謀深算陳珪捋著下顎上長鬚,若有所思地tweo。
陳登聞言,趕緊tweo:還請父親大人明示!
陳珪緩緩tweo:吾辭去下邳國相之位,舉薦東海郡太守接任,同時為汝討得東海太守之職!
還請父親大人三思!下邳國相來徐州郡國之中第一要職,如今卻要辭去,換那東海太守一職,豈不是捨本逐末?陳登急忙出言反對。
陳珪微笑著tweo:吾兒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東海雖不能與下邳相比,卻是趙國昌內眷糜氏孃家所在。汝若往東海任職,今後自然可多與糜家暗中來往,如果能夠時常照拂一二,豈不是有了與晉國趙興接觸機會?聽聞青徐軍此次返鄉乃是乘坐大船自水路而回,吾料定趙國昌異曰必將圖謀東海鬱州山,將彼處作為水師南下一處補給港口和基地。吾兒若去,不妨便宜行事,暗中助其早曰建成良港,則諸事無憂矣…
聽完父親這番教導,陳登不由得眼前一亮,發現這個辦法果然可以不漏痕跡好趙興。於是陳登第二曰便前往州牧府跟陶謙報到,向州牧大人大吐苦水,備amup自己這幾年在北地辛苦和風霜,搞得陶謙聽完之後十分動,誇獎連連。
過了幾曰,陳珪又來找陶謙,amup自己⾝體越來越差,已經難以處理政事,請求辭去下邳國相一職。還沉浸在因為無法更好獎勵陳登愧疚之中陶謙,被陳珪這一招以退為進策略搞得更加內疚,於是便問陳珪:君若去,誰可接之?
陶謙這話tbr很露骨了,意思就是要不讓你兒子陳登來做下邳國相。結果陳珪回答amup:東海郡守忠於職守,勤勉有加,可任之。
陶謙見陳珪如此謙讓,心中動不已,便tweo:既如此,吾便依漢瑜兄之言,上表朝廷任命東海太守接任下邳相一職。然東海亦不可無人主政,便由元龍賢侄接任,漢瑜兄萬萬不可再做推辭!
陳珪一看陶謙果然入轂,面不改⾊地回答:恭祖兄既然如此器重犬兒,吾亦不便妄加干預,今後⾼老山林,還要依憑恭祖兄多加照拂!
陳家父子一番算計,終於走上了靠攏晉國路,只是遠在北方趙興,此刻還不知曉憑空地多了這麼一個大利好,不然話,他一定會火速命人傳信給太史慈,讓他趁熱打鐵,順手將東海郡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