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自知之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外,就算取得了突破,在入進印度境內之後,也要沿著公路首先向北,也就是向伯坦果德市區迂迴,然後才能轉向南下。
如果直接南下的話,就要面對阿姆利則方向上的守軍。
因為存在被印軍南北夾擊的可能,所以巴軍在該方向是的突擊行動必然困難重重,也就未必會選擇該方向。
如此一來,巴軍就必然向伯坦果德東面迂迴。
其實,這也是巴軍在北面擊中了6個旅,還把2個裝甲旅與2個機械化步兵旅放在該方向上的關鍵所在。
對印軍來說,不管怎麼打,都得在伯坦果德東面阻擊巴軍。
為此,印軍把2個裝甲旅全都擺在了該方向上。
只是,對印軍來說,時間太過倉促了。
為啥?
在2個裝甲旅趕到的時候,已經是開戰的第24天夜間,而48小時臨時停火將在次曰上午到期。
能在一個晚上完成部署嗎?
顯然,印軍本辦不到。
為此,在開戰的第25天,印軍首先發動進攻。
當然,沒有投入主力部隊。
按照印軍的作戰計劃,首先讓步兵部隊發動進攻,扼制巴軍的進攻勢頭,為裝甲部隊爭取到時間。
幹嘛?
在伯坦果德東面部署一條防線。
接下來,印軍將依託這條防線阻擊南下的巴軍,盡最大的努力挫敗巴軍。
在消滅了巴軍的主力部隊之後,再依託防線發起進攻,準確說是反擊,爭取一鼓作氣的攻入克什米爾地區。
簡單的說,就是防守反擊。
想得很好,實施的難度卻非常大。
為啥?
兵力太少。
2個裝甲旅,能做什麼?
更何況,這2個裝甲旅,名義上各有2個裝甲營,可每個營只有大概30輛坦克,而且協同的是步兵營。
也就是說,2個裝甲旅,總共才100多輛主戰坦克。
在和平時期,這個編制不算差。
其實,戰爭爆發前,巴基斯坦的大部分裝甲旅也只有幾十輛坦克。
可是,在戰爭期間,這點坦克就太少了。
在戰爭爆發之後,巴軍的所有裝甲部隊都得到了加強,坦克數量均在100輛以上,還有大量裝甲車與火炮。
兵力實在是有限,該怎麼打?
所幸,印軍指揮官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說被嚇住了。
為啥?
對面的2個巴軍裝甲旅,配備的全是“哈立德2”型主戰坦克,總共有近300輛!
正面硬拼?
顯然,那是找死!
為此,印軍指揮官把2個裝甲旅分開,讓1個裝甲旅入進提前設置好的陣地,另外1個充當預備隊。
言外之意,印軍指揮官把希望放在了防禦陣地上。
打算通過打一場防禦戰來挫敗巴軍的裝甲部隊,然後再發起反擊,從而扭轉兵力上的劣勢。
當然,印軍指揮官也很精明,派了一個裝甲營去誘敵。
不過,不是配備“阿瓊2”的裝甲營,而是一個東平西湊起來的裝甲營,主力是20多輛t-72m主戰坦克。
必須承認,印軍指揮官確實有自知之明。
為啥?
“阿瓊2”本不適合打運動戰。
糟糕的機動能,加上大巨的戰鬥重量,“阿瓊2”的野外機動能力極差,在很多地方甚至無法進行機動。
相反,部署在預先設置好的陣地上,至少其120毫米坦克炮還有用武之地。
此外,依託陣地,還能有效的解決防護上存在的問題。
總而言之,印軍指揮官庒就沒有想過用這種笨重的坦克去挑戰“哈立德2”更別說在野外戰場上取得勝利了。
只是,依託陣地,“阿瓊2”就能擊敗“哈立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