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和平的力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國際金融從擴張轉變為收縮,印度的經濟就會徹底崩潰。
印度尚且如此,伊朗能好到哪裡去?
要知道,印度怎麼說都是亞洲的第三大經濟體,是規模最大的非發達國家,是一個有十四億人口的龐大市場。
印度再不行,體量也足夠大。
伊朗呢?
人口不到八千萬,國土面積才一百多萬平方千米,而且擁有的只是石油與天然氣,其他幾乎沒有。
當然,還有一些礦產,不過價值不大。
單純從經濟的角度看,伊朗遠遠比不上印度。
從國際分工的角度,也就是從貿易來看,伊朗更加比不上印度。
不管怎麼說,印度有很多輕工業,也有足夠多的廉價勞動力,在國際分工中至少能夠分到一杯羹。
伊朗擁有的,其實只是能源。
可見,伊朗的經濟結構,特別是貿易結構極為單一,主要就是依靠出口石油與天然氣來換取其他商品。
這樣的伊朗,有多少資本跟華夏叫板?
就像開始提到的,如果華夏不再進口伊朗的石油與天然氣,有哪個國家能夠買下伊朗生產的全部石油與天然氣?
沒有,一個都沒有!
國美早就是純能源輸出國,就算一直在進口⾼品質的石油,把開採出來的低品質頁岩油拿來出口,也絕對不會從伊朗進口石油。
別忘了,國美要買的話,也是去英國採購北海原油,或者在阿盟國家購買。
俄羅斯本來就是產油國,而且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太小了。
曰本呢?
曰本確實在從伊朗採購石油,不過出於政治、外等方面的考慮,曰本從來沒有把伊朗當成主要的石油來源地。
只要有得選,曰本更願意從沙特等阿盟國家購買石油。
其實,曰本主要是從科威特採購石油。
當年,在海灣戰爭結束之後,曰本為科威特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重建經費,藉機控制了科威特的大部分油田。
歐洲國家?
英國不用說了,那是產油國。荷蘭與丹麥也是產油國,連挪威都是產油國。
在歐洲國家中,主要依賴進口石油的是法國、意大利與德國。
德國主要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不是很⾼,而且德國也很少從伊朗進口石油。
法國一直在大力發展核能,儘可能的減少進口能源。
其實,法國的主要石油來源地是幾個出產石油的非洲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在歷史上跟法國有淵源。
大量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其實只有意大利。
可惜,意大利的經濟規模並不大,遠遠比不上法國與德國。
由此可見,在能源貿易上,不是華夏依賴伊朗,而是伊朗依賴華夏,即伊朗必須保住華夏的市場份額。
顯然,在涉及到華夏核心國家利益的問題上,伊朗的膽子再大,也必須有所顧慮。
有俄羅斯撐又如何?
只要伊朗領導人的腦袋沒有進水,就會在這個時候放低⾝段,響應由華夏發出的和平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