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哈立德揚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十輛主戰坦克不算多,加上三十輛步兵戰車也極為有限,不過三十輛主戰坦克上一字排開,後面跟著三十輛步兵戰車,從防線後方與側翼發起衝鋒,那場面絕對震撼,攻擊力也無庸質疑。shu{bolt_domian}關鍵不是有多少坦克與戰車,而是進攻方向。
只是一個突擊,就衝破了叛軍設在塞馬沃東面的防線,嚴格說來其實就是一條由簡易工事構成的防禦陣地。
首先開火的不是“哈立德”主戰坦克,是bmp-3步兵戰車。
對付叛軍的簡易防禦工事,比如機槍堡壘,bmp-3的100毫米火炮就足夠了,用不著使用坦克炮。
此外,“哈立德”主戰坦克的備彈量並不多,只有39發。
考慮到可能遭遇叛軍主力,特別是裝甲部隊,每輛“哈立德”攜帶p;9m117不足以摧毀主戰坦克,不過對付步兵戰車,那是綽綽有餘。
關鍵就是程,以及炮彈的飛行速度。
在4000米的最大程上,9m117的平均飛行速度⾼達每秒300米,比m2a3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快得多。
至於程,兩種導彈旗鼓相當。
更快的飛行速度,意味著在同時開火的情況下,bmp-3能先擊毀m2a3,讓m2a3發的“陶”式導彈失控。
十六輛bmp-3都是停車開火,而且是在極限距離上開火。
顯然,叛軍本沒有想到對方會首先攻擊步兵戰車,而不是衝在前面的主戰坦克。
9m117的單發命中率為百分之八十,同時用兩枚導彈對付一個目標,總體命中率⾼達百分之九十六。
八輛m2a3無一倖免,至少有五輛被兩枚導彈擊中。
接下來,才輪到雙方主戰坦克登場。
在大約3000米的距離上,叛軍的m1a1首先開火。
顯然,叛軍很有信心,覺得m829a1穿甲彈肯定能夠在這個距離上打穿那些看上去有點像t系列坦克的“哈立德”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
如果打中了,肯定能打穿。
很簡單,雲龍只設法搞到了新式穿甲彈與炮導彈,而反應裝甲還在運輸途中,遙控武器站則沒有獲得渠道。
主要就是,彈藥可以空運,而每套重達六噸的反應裝甲只能海運。
可惜的是,m1a1打出的穿甲彈沒有一發命中“哈立德”主戰坦克。
3000米的戰距離,對m1a1來說還是太遠了一點,何況現在是夜間,而m1a1的紅外成像儀本買就不怎麼樣。
當年,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m1a1在夜戰中,甚至得依靠m2a3尋找目標。
關鍵就是,m1a1的紅外成像儀的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500米,而m2a3為了把反坦克導彈的程優勢發揮出來,配備的紅外夜視儀要稍微好一點,理想情況下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2500米。
雖然叛軍的這些m1a1改進過,但是紅外夜視儀依然不夠理想。
距離縮短到2500米,“哈立德”才向叛軍的m1a1開火。
這個距離,對“哈立德”來說也有點遠,幾乎是極限戰距離。
只是,30對8,數量優勢能夠彌補命中率的不足。
至於穿甲彈的威力,本不是問題。
雖然雲龍搞來的長杆鎢穿甲彈比不上華夏自用的型號,但是肯定比巴基斯坦之前提供的好得多。
在2500米的距離上,這種穿甲彈至少能夠打穿6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
叛軍的m1a1,炮塔與車體正面應對穿甲彈的防護強度最多相當於550毫米均質裝甲。
轉眼之間,至少有六輛m1a1被穿甲彈擊中。
剩下兩輛m1a1的坦克手喪失了戰鬥的勇氣,立即釋放了煙幕,同時向後倒車,試圖退回市區。
顯然,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煙幕彈都是朝前方投,因此在發煙幕彈之後,應該繼續前進入進煙幕區,而不是倒車後退。
幾秒鐘後,隨著八輛“哈立德”再次開火,那兩輛m1a1被成了燃燒的廢鐵。
第一次戰,“哈立德”就完勝m1a1。
當然,不是說“哈立德”更先進,比m1a1還要強大,關鍵是坦克手,特別是坦克車長的發揮。
30輛“哈立德”的車長都是行動人員,而且都有駕駛坦克作戰的經驗。
因為人手實在不夠,所以駕駛員與炮長都是伊拉克軍人,不過都接受了長達半個月的⾼強度訓練。
此外,數量優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遇到的是30輛m1a1,這場戰鬥肯定不會如此輕鬆,更不可能一面倒,必然會有不少“哈立德”損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