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小口徑埋頭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最大的贏家不是damp;f公司,而是bae系統公司。
到這個時候,王棟才知道,勞倫斯為什麼答應把fn公司的股份賣給damp;f公司,並且支持damp;f公司去印度搗亂。
說白了,勞倫斯早就料到這個結果。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damp;f公司沒有去印度攪局,那麼在hamp;k公司的協助下,fn公司肯定能拿到印度陸軍的訂單,而且合同總金額不會低於35億美元,很有可能達到印度的心理底價,即40億美元。
有了這筆訂單,fn公司還能經營好幾年。
至於hamp;k公司,手上有十多個歐洲國家的訂單,還打入了國美市場,在南美也獲得了不少訂單,就算沒有印度的訂單也能經營下去,而且照樣是全球規模最大與銷量最多的槍械公司。
看上去,槍械市場與bae系統公司沒有關係,也就沒有什麼損失。
事實上,關係大著呢。
在拿到印度的訂單後,fn公司肯定不會參與oicw項目,而且這也很有可能是hamp;k公司開出的基本條件。
要知道,在此之前,bae系統公司一直把希望寄託在fn公司⾝上。
沒有fn公司參與,又沒有damp;f公司這樣的後起之秀的協助,bae系統公司無論如何都無法在oicw項目中勝出。
輸掉oicw項目,等於丟掉未來上千億美元的市場。
要知道,成就fn公司的不是朗寧大威力手槍、也不是fnl步槍,更不是米尼米輕機槍,而是ss109槍彈。
正是ss109槍彈成為北約標準彈藥,fn公司才成為全球頂級槍械企業。
當年,在北約標準槍彈選型中敗下陣來的其他公司,幾乎全都破產倒閉了,連hamp;k公司都一度經營困難。
一種口徑的槍彈代表一個時代,而一個時代將延續數十年。
由oicw項目選型所確定的下一代槍彈,將決定未來幾十年的市場走向,也將決定眾多軍火公司的生死衰榮。
雖然希望渺茫,但是從公司的立場出發,哪怕是拖下去,也絕對不能讓競爭對手贏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沒有damp;f公司,bae系統公司肯定會不遺餘力的支持fn公司。
只是,有了damp;f公司,bae系統公司有了第二種選擇。
其實,這也是hamp;k公司,或者說德國集團控股公司一改立場,開始支持fn公司的關鍵所在。
也就是說,表面上圍繞著fn公司展開的競爭,其實是在爭奪未來市場。
反過來,支持damp;f公司發展壯大,再把fn公司的股份賣給damp;f公司,跟damp;f公司結成戰略聯盟,以bae系統公司為首的金隊更有希望在oicw項目中庒過hamp;k公司所在的藍隊,成為最後的贏家。
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此外,從短期目標來看,搞砸印度的採購招標對bae系統公司也有大巨好處。
這就是,在拿出幾十億美元購買新式步槍之後,印度陸軍在接下來的幾年之類都沒有多餘的經費採購其他裝備。
那麼,也就不存在用幾十億美元購買m777牽引榴彈炮的可能了。
把步槍招標搞砸,印度陸軍才有足夠多的資金購買牽引榴彈炮,也就等於把幾十億美元的訂單送到bae系統公司手上。
不管看長遠,還是看近期,bae系統公司都是最大獲益者。
為此,支持damp;f公司去搗亂,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說,王棟他們是被勞倫斯利用了。
只不過,王棟沒有往心裡去,因為除了bae系統公司,damp;f公司也是這一系列事件的主要獲益者。
至少,沒有遭受什麼損失。
從倫敦回來一個月之後,瑟琳娜正式向bae系統公司發出邀請,即讓bae系統公司派技術人員參與小口徑埋頭彈的驗收測試。
其實,在王棟他們從印度回來之前,趙禹就設計出了小口徑埋頭彈。
出於便攜方面的考慮,趙禹把彈頭直徑縮小到了6毫米,而且用⾼硬度合金鋼取代了碳化鎢製作彈,彈頭更長,提⾼了長徑比與比動能,確保在使用2克發藥的時候仍然能夠達到叫⾼的初速與穿透。
總體上,6毫米埋頭彈的能比ss109彈提⾼了一倍有餘。
即便跟美軍最新式m885a2型相比,也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在使用16英寸槍管發的時候,6毫米埋頭彈的槍口初速為每秒1100米,槍口動能達到2400焦,在1000米外的存速為每秒310米,動能192焦,能夠百分之百打穿5毫米厚的裝甲鋼板。
用20英寸槍管,也就是輕機槍發,能指標還能提⾼大約5%。
如果說6毫米槍彈有什麼缺陷,那就是採用了金屬彈殼,質量為15。4克,比ss109彈重了2。9克。
當然,不是不能減重。
用塑料製造彈殼,至少能減重3克。
只是,意義不大。
雖然塑料彈殼更輕,能夠增加士兵的攜帶量,但是生產價格與長期使用成本都遠遠不如金屬彈殼。
很簡單,金屬彈殼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塑料彈殼是一次消耗品。
此外,要達到同樣的結構強度,塑料彈殼必須做得更厚,也就會增大槍彈體積,對便攜同樣有影響。
在可靠方面,塑料彈殼同樣不如金屬彈殼。
<{bolt_domian}st機槍始終沒有拿到採購訂單,其實就與textron公司研製的8毫米埋頭彈採用塑料彈殼有關。
在美軍進行的實戰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八成跟塑料彈殼有關。
一些較為嚴重的故障,甚至無法讓士兵就地排除,{bolt_domian}st無法繼續使用,也就等於喪失了作戰能力。
顯然,這是軍隊無法容忍的致命缺陷。
當然,用趙禹的話來說,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使用塑料彈殼,而且不需要對槍彈結構做太大改動。
其實,沒有采用塑料彈殼,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即製造彈殼的特種塑料。
這種由textron公司投資開發的特種塑料只有一家國美化工廠能夠生產,華夏的化工廠還沒有研製出來。
此外,華夏軍方也沒有資助類似的科研項目。
很簡單,埋頭彈只是過渡產品,真正的理想彈藥其實是無殼彈,因此華夏軍方沒有在彈殼材料上下功夫。
準確的說,華夏軍方資助研製的是一種全可燃彈殼。
拖了一個月才開始驗收測試,不是說趙禹對6毫米埋頭彈沒有信心,而是需要足夠多的時間生產測試用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