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時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至於沙特在建兵工廠的事情,只有“太陽報”提到,而且是在不太顯眼的地方簡單介紹了情況。
顯然,沒多少人關注沙特的軍工建設。
能生產槍械有什麼大不了的?沙特軍隊的主戰裝備全是進口,而且絕大部分來自國美等西方國家。
就算沙特富得流油,肯往軍工產業上砸錢,沒有幾十年,成不了規模。
相對,西方的新聞媒體,特別是英國的新聞媒體更關注沙特與曰本的關係,其中以石油貿易為主。
其實,這也合情合理。
靠著北海油田,英國是眾多歐洲國家中,少數能在石油上做到自給自足的國家,更是西歐唯一石油出口國。
因為北海油田,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市場還成為了國際油價的風向標。
在英國經濟中,石油佔了很大的比重。
為此,英國的新聞媒體格外關注國際油價。
曰本已經派遣以外相為首,包括產經大臣在內的數十名府政⾼官組成的代表權,去利雅得跟沙特協商。
只是,英國的新聞媒體對曰本外團的利雅得之行持悲觀立場。
按照“倫敦金融時報”的分析,為了維護王室的尊嚴,確保政權的合法,沙特當局絕對不會向曰本妥協。
再拖上幾個月,哪怕最終通過協商解決了問題,曰本也將遭受08年金融危機之後最嚴峻的考驗。
如果曰本不肯妥協,此事就不可能在幾個月內得到解決。
結果顯而易見,沒有跟沙特簽署年度採購協議,曰本只能從市場購買原油,國際油價肯定會彪升。
到這一步,為了提⾼外貿商品價格,確保貿易順差,曰本肯定會助推油價上漲。
因為油價上漲,產油國將首先受益,所以沙特當局也沒有積極主動與曰本化解矛盾的動力。
此外,俄羅斯也是產油國與主要石油輸出國,國美的頁岩油產業也能獲益。
綜合這些因素,英國新聞媒體一致斷定,持續了十多年的低油價,肯定會在明年觸底反彈。
顯然,英國新聞媒體太自信了,忽視了一個關鍵因素。
這就是,決定油價的眾多因素當中,市場需求是關鍵。
換個角度,沙特生產那麼多的石油,不賣給曰本,那要賣給誰?
有大巨需求的,只有華夏。
只是,華夏同樣以年度協議價格從沙特進口石油,在沙特終止了與曰本的談判後,華夏採購商肯定會庒價。
華夏與沙特達成的年度協議採購價,正是明年國際原油價格的基準。
此外,如果曰本經濟因此遭到重創,國內石油消費市場肯定會萎縮,也就會影響到石油進口規模。
市場萎縮,油價還能上漲?
英國新聞媒體鼓吹油價會上漲,無非是在為本國牟利,即通過新聞宣傳造勢,提前拉⾼國際油價。
明年的油價是否上漲,最快要到年底才清楚,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
因為閒得無聊,王棟才會瀏覽這些新聞。
要在平時,哪怕有時間,也不會花在這上面。
公開報道的新聞,全世界都知道了,有什麼價值?
有價值的新聞,從不會印刷發行,更不可能用幾便士就能買到。
當然,無聊只是暫時的。
在王棟翻開最後一份報紙的時候,那個傢伙走了過來。
之前,王棟就注意到了那個傢伙,他也一直關注王棟,大概是在準備過來跟王棟打招呼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