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688利益之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條路從南到北穿過燃翼境內,途徑七個鄉鎮,而且這七個鄉鎮裡面,有四個是需要在鎮‮府政‬駐地穿越的,這對燃翼來說可是件好事,如果路修好了,這四個鄉鎮的發展速度至少會提⾼三倍,其他三個鄉鎮也會靠山吃山,靠路吃路,必定會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

當然,這條路的好處並非只集中在這幾個鄉鎮上面。這條路如果修通,不但解決了全縣近一半的老‮姓百‬出行的困難,而且還會增加很多就業機會。養路是需要人力的,這條路修成以後,周邊村鎮的人,特別是那些四五十歲的人,便可以謀得一份養路工的活,這樣就解決了一部分人就業的問題。同時,路修好了,縣裡的很多農產品就能走出燃翼,更重要的是那些中草藥就可以在本地消化掉,對孟紫萱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

這條路幾乎得到了全縣‮部幹‬群眾的支持,張勁松對此非常欣。他覺得,能給老‮姓百‬做這麼一件好事,得到老‮姓百‬的認可,自己這個縣長也算是沒白當了。

這條路其實是按照國家二級公路設計的,雙向兩車道,中間沒有隔離帶,造價上要比一級公路少的多,跟⾼速公路更是不可同曰而語,但即便是造價低,對燃翼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理論上來講,省級公路是需要省通廳負責建設,養護和維修的,甚至重要一些的公路,省通廳也會直接揷手,不過,實際的作過程中,卻是省公路局和地方上一起建,省公路局每年要建設的公路太多,而他們的錢也不是自己印刷出來的,別說是省公路局,就算是省通廳也會覺錢嚴重不夠用。

按照慣例,哪裡要修路了,就由地方上報到省裡,省裡進行審批,如果審批通過,那麼省廳會計劃出一筆款項。當然了,這肯定不是全款,剩下的那部分,就由當地市縣兩級自己想辦法解決。

至於省裡撥款和市縣自籌的比例,這個就沒有定數了,跟省裡關係一般的,五五分,關係好一點的,通廳出六成,地方出四成,再好一點的,通廳能出到七成、八成也是沒有問題的,當然,事情沒有一成不變的,至於通廳撥付全款的,那個另說。

應對這些問題的辦法有很多,一般情況是虛報造價,雖說上頭會重新核價,但多數情況下省裡也不會太計較,畢竟這是屬於特⾊的東西。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工程需要造價一百萬,那麼報價的時候就可以報到二百萬,甚至三百萬,上頭一看這麼多錢,就會庒縮開支,給你打個五折,那麼你的成本就夠了,如果省裡一⾼興,多給你幾十萬,那麼剩下的錢就能幹點別的事。

在縣一級,這種現象更為嚴重。燃翼曾經就出現過一個虛報造價的事,雖說是謠傳,但傳的也是有鼻子有眼,燃翼縣‮府政‬裝修的時候,有個小包工頭看中了一個價值三十萬的項目,這是成本價,包工頭便報價四十萬,拿出了三萬元給分管副縣長送禮,結果被當場打了回來,包工頭很鬱悶,問了一個行業資深的朋友,朋友給他出了個注意,讓他把報價升到八十萬,然後拿出三十萬送禮,結果這件事就定了,如此一來,這位包工頭不但拿下了工程,還淨賺了二十萬,不得不說,這筆賬算得相當精明。

這件事情雖說有一定的虛誇,但也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燃翼的這條省道情況特殊在於是省裡直接給燃翼的,而非燃翼縣上報的項目,所以在工程款上沒有那麼多的虛誇,省道的錢,省通廳給了燃翼七成,剩下的三成則是由望柏市和燃翼縣自己想辦法解決,市裡不想管這事兒,而燃翼的財政情況非常不樂觀,籌集這三成款項難度也很大。

張勁松現在已經是縣長,這些問題自然他要動腦筋去解決,但縣裡的財政情況實在是不敢恭維,虧空就不說了,就連縣裡在職‮部幹‬的工資也是每個月需要跟‮行銀‬‮款貸‬來發,下個月財政有了收入再把這個缺口補上。況且,今年縣裡還有很多民生項目需要投資興建,在這種情況下,籌集出這三成的款子的確難度不小,張勁松為此傷透了腦筋。

不過修路這麼大的事情,他覺得不能單靠燃翼本地來解決,市裡也應該表示表示吧,不全給至少給一半,那剩下的一部分再想其他辦法,大不了讓建設方先墊付。

張勁松也知道市公路局資金不寬裕,但他卻沒想到市公路局遠比自己想象的要窮得多。張勁松跑了一趟市裡,市通局不但沒有表示表示,甚至還把今年的計劃書擺到了張勁松面前,張勁松自然不會去看這些計劃書,他跟通局的一把手雖然不陌生,但關係也沒到要錢就給的地步。市裡說燃翼雖然修路的工作很迫切,但比燃翼情況糟糕的縣多的是,資金要先顧著那些更迫切的地方,要顧全大局,保持全市的穩定發展才是硬道理。

通局站在了全市一盤棋的⾼度,搞得張勁松也相當的鬱悶。

張勁松也並非沒有辦法,只是市通局的說法他不得不認同。燃翼雖然屬於窮縣,但整個望柏市的確還有縣遠比燃翼窮得多。當初市裡開會已經明確了各類投資和項目要向窮縣傾斜,這也是市領導的態度,你燃翼是卻錢,可還沒有缺到要錢的地步,現在這社會,誰不缺錢?要是哪個地區幹吹噓你的錢花不了,那麼你這個領導也就別幹了!

既然這麼有錢,那為什麼老‮姓百‬還怨聲載道?肯定是留著錢不給老‮姓百‬謀福利,不想著怎麼改善老‮姓百‬的收入,一味著增加財政收入,把老‮姓百‬置⾝於水深火熱於不顧,這還是好領導麼?

再說了,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啊!

所以啊,這沒錢,就成了市縣領導的口頭禪了。

張勁松無奈放棄了市裡這條路,他只好又求助於趙世豪。當初國道整修的錢,趙世豪沒費什麼勁就幫他要來了,看來這次她不出馬,是辦不了了,這條公路對燃翼來說太重要,如果在這三成資金上卡住,那也太不值了。

這次張勁松沒去白彰,而是給趙世豪打了個電話,把情況簡單的跟她說了說,不得不說趙世豪跟張勁松的關係那不是一般的鐵,她沒二話,便把這事答應了下來。

僅僅過了三天,趙世豪硬是把另外三成的錢從省通廳給要了下來,而且不僅如此,就連縣裡那幾條鄉鎮道路的錢,趙世豪也是一分不少的從通廳的口袋裡給掏了出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雖然是鄉道,修一條縣裡就覺得有困難,而這次不是一條,卻是三條,加上省道的三成,趙世豪一句話,幫燃翼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固然張勁松跟趙世豪的關係不錯,但這個情他是要還的。趙世豪幫了自己這麼大的忙,張勁松心裡自然記得她的好,這個人情怎麼還,張勁松自有他的想法。

趙世豪一直從事通工作,她自己有個施工隊,這已經是公開的‮密秘‬。張勁松決定,到時候這幾條路的項目就拿出一部分給趙世豪,這不但是對她的謝,而且還要維持住這個關係,曰後說不定還有用得到她的地方。

這個,本來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在這個分工程的事情上,卻又出了問題。

誰都明白,但凡有個工程,在掙錢方面,施工方是要拿大頭的,利潤有多少,這無法下定論,但能對半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種好事,當然施工方會擠破了頭去爭取一部分工程來做,而在選擇施工方的過程中,就產生了招投標這種看上去公平公正的方法。

不過呢,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個人都知道,招投標裡面是有貓膩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工程如果大到一定程度,那就會走招投標這條路。即便走了這條路,諸多的黑幕內幕潛規則也會輪番上演,最後決策者就會把施工隊定格在某個人,或者某個集團的控制之中,從而把這些豐厚的利潤塞進自己的包。

燃翼縣的通工程,在施工隊伍的選擇上那是有講究的。縣委‮記書‬吳忠誠當然是主要決策者,他所能掌控的不單單是哪條路需要修,需要建,而且由誰來建設,也是他說了算。這在某種程度上他已經向‮府政‬方面伸手了,可他的強勢幾乎庒倒了另外的幾部分人,一部分就是分管副縣長林從水,另外一部分則是縣通局一把手。

林從水雖說是分管副縣長,理論上來說,這些油水他也能分得一碗,可這碗油水卻端不平。一來是吳忠誠伸手伸的太長,他的小舅子就是一家施工方的老闆,這種關係自然能獲得每個工程的施工權;二來,縣官不如現管,縣通局局長手裡的工程,局長大人自然也能從中分一杯羹,吳忠誠不可能一口呑掉所有的活,大頭他來拿,另外一頭則成了通局長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