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即便如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指望那幫第六代導演支稜起國中電影那是想多了,《頤和園》講了什麼深刻的內容嗎?完全沒有,就是郝蕾一路,然後就此成為許多偽文青們的…神女。
沒錯,就是印度教裡面的那些神女,你以為他們從電影裡看到人,實際上他們只看到了人和,他們只是想跟電影裡的男演員一樣郝蕾罷了。
至於王小帥、賈樟柯就不多說,前者自己蛻變成了惡龍,後者只能跟在法國人庇股後面亦步亦趨,畢竟,賺不到票房,口碑也就那樣,這點殘羹剩飯也放棄了,那就真的完了。
即便如此,第六代導演終究還是自己人,而且還能在國際上刷刷榮譽,香港那些北上的傢伙,就是徹頭徹尾的利益動物。
這些人是在殖民地長大,又經歷了90年代初的紅旗落地,庒兒沒將陸大當成祖國,加上又在香港那個環境中被庒抑得狠了…
張之亮、陳可辛專業些人,要敢在香港玩《肩上蝶》、《武·俠》那一套,早被道上的古惑仔們拿走一隻手了。
他們北上之後,忽然發現這邊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而且還將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那自然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了。
所以吳宇森可以公然的叫出,要拿陸大的資金和市場,來培養香港和灣臺的從業人員,事實上,不僅他和張之亮、陳可辛如此,徐克、王晶這些口碑還行同樣如此,後者多少還收斂著一點。
而且看風頭的能力很強,前者麼…要是將《狄仁傑》系列弄好了,會是一個非常出彩的ip,然而最後還是被他玩得稀爛。除此之外,這些利益動物從來都是隨風倒的貨⾊,徐克為什麼第一時間北上?
因為他是越南華裔,對香港沒什麼情。同樣,陳可辛受了教訓後,雖然靠著《國中合夥人》再次站了起來,依然死不改,拍李娜那的傳記電影也就算了。
《國中女排》最後弄成什麼玩意兒了,都21世紀了,還是那一套集體與個人對立,這麼多年一點長進都沒有,隨便找個網絡寫手當編劇,都比這個劇本要強。直接弄個三部曲,袁偉民時代、陳忠和時代以及郎平時代,第一部重點刻畫三連冠。
袁偉民告訴女排姑娘,競技比賽就是要贏,體育賽事就是和平時期的戰場,要告訴外國人,你們能做到的我們能做到,你們不能做到的我們一樣能做到!
第二部重點刻畫讓球風波和雅典奪冠,陳忠和告訴女排姑娘們,我們現在不僅要贏,還要堂堂正正的贏。於是雅典決賽,在趙蕊蕊受傷不能上場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們最終實現了大逆轉。
第三部重點刻畫改⾰和巴西那場比賽,然後郎平告訴朱婷,集體與個人從來不是對立的,08年她帶國美隊戰勝了國中隊,觀眾們罵她是叛徒,但這何嘗不是一種認可。提到女排三連冠,必然繞不開郎平,而提到郎平的成就,必然也繞不開女排當初的三連冠,最終點出幾十年來精簡過的女排精神:永不言棄。
如此三部曲,承上啟下傳遞女排精神,不比《奪冠》那種暗添堵的玩意兒強?別的不提,08年奧運中美對決之前,⻩渤跟鞏俐在車裡的那場戲,你敢說沒觀眾會覺得,⻩渤是想要鞏俐讓球但又不好意思說?
所以,陳忠和要求電影裡不出現自己名字,一點問題都沒有。回到正題上來,六代支稜不起來。
香港導演靠不住,那第五代呢?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分別用《満城盡是⻩金甲》、《無極》以及《一九四二》出了自己的答案。
老生常談,張藝謀、陳凱歌兩個人,沒有足夠強力的編劇或者製作人庒著他們,必然用一大堆精美的食材燉出一鍋翔來。老謀子好歹還有些家國情懷,看開後也能勉強剋制一下表達。
而凱子哥到了後面,就完全放飛自我,以至於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表達什麼了,寫詩嘛,當然要朦朦朧朧,要不知所云才是最好的,普通人都能看懂的詩,那還能算是詩麼?
也不知道白居易知道後,會不會從墳頭跳出來菗他幾個耳光,如果他辯解說的指的是十四詩,莎士比亞很樂意跟他決鬥。至於馮小剛,要比老謀子和凱子哥接地氣。
但總想著裝一波,並始終對年輕時被大院弟子看不起這件事耿耿於懷,功成名就之後還想再上一層,提升自己的格。
偏偏肚子裡又沒什麼貨,要麼像凱子哥那樣照抄國外名著,要麼被人牽著鼻子去拍《集結號》、《一九四二》這種玩意兒。
須知,苦難本⾝並沒有意義,既不能代表正義也不能代表榮譽,真正有意義的是苦難背後的那些東西。放棄追尋背後的東西而吹捧苦難本⾝,不是蠢就是壞,或者又蠢又壞。
“所以,還得趕緊推一把,讓老古董們死得快一點,”李旭這麼說著。將手中的ipad倒了個個,讓摺疊起來的保護殼墊在上面,好方便他在ipad上面敲字。
“媽蛋,蘋果就不能出一款好用的配套藍牙鍵盤?”他一邊努力僵著雙手打字,一邊鬱悶的咕噥著,先不說要升起觸摸鍵盤,讓本來就不大的屏幕顯得更小,單是維持打字的勢姿就已經讓人很痛苦了。
“算了,反正也不常用,蘋果也沒打算出個解決方案。”李旭嘆著氣,飛快的在備忘錄上面寫好了東西,其實很簡單,就一句話而已:督促王東風進一步接觸郭小四。
另一個時空裡,要說菗科班導演臉最狠的,既不是徐崢也不是吳京,他們即便是半路出家,本⾝還是這個圈子的一員,而且也打拼了許多年。菗他們臉最狠的是郭小四和《小時代》,即便是韓寒,好歹在作家圈裡有點名氣。
而且首部導演作品也帶著慣有的文青氣質,威脅並不大,然而郭小四,一個靠抄襲起家的商業人士,用一部充満狗血情節和浮華虛榮的ppt電影,在電影市場捲走幾個億的票房,這如何能忍。
***另一個時空裡面,《小時代》第一部在13年6月上映,投資2000萬出頭,卻拿到了接近5億的票房。
即便2013年的時候,全年總票房已經突破了兩百億,票房最⾼的《西遊降魔篇》甚至達到了12。46億的⾼度,差點就破了去年剛破了記錄的《泰囧》,近5億的票房依然是個讓人需要仰視書的數字。
事實上,《小時代》第一部靠著這近5億的票房,成為當年票房前十的末尾,而且除掉其中的好萊塢電影,以及那些成名已久的導演,入進前十的相對比較新的導演,也就《新察警故事2013》的丁晟,《京北遇上西雅圖》的薛曉璐,以及《小時代》的郭敬明三個。
這其中,丁晟在00年的時候就開始當導演,《新察警故事2013》之前還有兩部《硬漢》以及成龍、王力宏主演的《大兵小將》。
薛曉璐雖然10年才開始執導電影,《京北遇上西雅圖》是她的第二部作品,但這之前已經參與了多部電影的編劇工作。更重要的是,丁晟跟薛曉璐都是北電的,一個美術系畢業轉導演系進修,一個文學系碩士畢業。
唯獨郭敬明,在這之前跟導演一點都不沾邊,而且⾝處負面新聞的漩渦,總是跟抄襲和剽竊聯繫在一起。
這麼一個人,做到了無數科班出⾝的導演沒能做到的事情,甚至將他們甩得遠遠的,那臉又如何不啪啪作響呢?
所以,以北電為首的這部分京圈人士,在《小時代》之後開始對郭小四大肆口誅筆伐,可那有什麼用呢,資本主導的樂娛圈下,已經不再是圈內人士掌控話語權的時代了。
所以郭小四不慌不忙的拍了四部《小時代》,在電影市場狠狠圈了一筆,儘管隨著觀眾審美的提⾼,他那一套很快被厭棄,之後的《爵跡》讓投資人賠了個底朝天,自己也在跑路演的過程裡崩潰。可之後還不一樣上綜藝,甚至跟凱子哥一起坐在導演席位上,資本不將骨頭裡那二兩油榨出來是不會停手的。
所以,李旭打算找王東風幫忙,將郭小四的《小時代》提前弄出來,早點將那幫倚老賣老的傢伙的皮扒下來,而且還可以阻擊一把臺資。
另一個時空裡面,《小時代》是在柴智屏的幫助下立項並製作出來的,所以裡面一幫灣臺演員,不僅給陸大樂娛圈的臺資續了一波,還順便將柯震東捧了出來。
不管出於成為內地樂娛圈教父的目的,還是出於遏制港臺資本的目的,李旭都不可能讓灣灣來撿這個便宜,當然了,他肯定不會讓自家的小花們去這部電影,京圈那幫人雖然封殺不了郭小四,封殺幾個演員還是沒問題的。
另一個時空裡面,《小時代》的演員們就沒有一個發展順利的,也就柯震東、陳學冬、大冪冪三個稍微好點。柯震東有臺資力捧,陳學冬抱著郭小四的腿大,大冪冪則豁得出去,即便如此,柯震東那事具體怎麼回事,依然還很難說。
而郭小四沉寂下去後,陳學冬自然也是跟著沒落。大冪冪倒是混得最好,可那幾年同樣被人各種排擠,只能困居於電視劇,電影方面基本上沒多少資源,後面的幾個角⾊都是帶資進組,儘管以李旭的⾝份,即便小花們參與了《小時代》的製作,也不可能被圈內人封殺。
但這有什麼意義嗎?《小時代》有什麼經典角⾊嗎?《小時代》在影史上能留下正面地位嗎?《小時代》能讓絕大多數觀眾共鳴嗎?不能的話,那幹嘛去摻和這團翔呢?哪怕是一坨包裝得很漂亮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