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樣的生活工作模式在陳肇看來效率是極其低下的。
在瘟疫事件之後,陳肇的父親陳八女除了履行他身為地主的主要是事務之外,已經全面的把家族的管理權移給了陳肇,陳八女不笨,他一早就看出來自己這個兒子不簡單,甚至連家中的財政大權也都移給了陳肇。
有了父親移的權力,加上陳肇在陳家的威望極高,下人們都很聽陳肇的話,這個時刻開始培養這些人接納生產效率概念是很合適的。
但是為什麼是米粉呢?陳肇之所以從米粉產業入手,有三個重要的目的,第一個目的自然是賺銀子了,這是最現實的目的,第二個目的,就是初步培養一批具有產業鏈意識的工人,這一批工人經過簡單的米粉產業啟蒙之後,更能適應未來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水線工廠,他們未來可不是簡單的工人,而是起碼要做成車間工廠的工頭的,帶著工人指導新工人幹活,解放陳肇的工作效率,第三個目的,同樣是一個眼光極其長遠的目的,陳肇要通過米粉對杭州府的銷售成績考核,試探杭州府二百萬市民的消費能力,預估市場規模。
這個預估的過程並不複雜,就是看這二百萬人能夠消化多大的米粉產能,憑藉這一點,可以估計杭州府市場的活力,甚至能夠初步估算杭州府的恩格爾係數,有了這些概念之後,就能給香水的定價提供一個實事求是的數據基礎。
首先,米粉的原材料稻米,陳家是絕對不缺的,其次就是整個米粉加工、製作、成品、販賣的產業鏈。
如何籌劃整個產業的細節,是重中之重。
加工製作方面,陳肇在家裡就吃過自家產的米粉,這種食物幾乎是最接近現代人食譜的食物了,會這門手藝的是陳家的廚子王老頭,這人是鬧饑荒的時候從南方逃難過來的,會不少做飯的手藝,陳家收留了他,讓他負責陳家上上下下的伙食,他在陳家一呆就是十多年,陳肇也是吃著他的飯菜長大的。
陳肇向王老頭請教全部的米粉製作工藝,王老頭沒搞懂大少爺為什麼突然對做菜手藝興趣了,他還是傳統思維,覺得做菜的活計是下等人乾的事情。
「大少爺,我這個糟老頭子怎麼能讓你往灶臺上使勁喲!大少爺是行醫治病,讀書當官的富貴命,哪能當個臭廚子!」王老頭一邊這樣說,一邊一個勁的把陳肇從廚房往外趕。
陳肇只好跟他說,不是自己親自要學,而是準備在杭州府開一個米粉店當做試點,觀察一下杭州府市民的消費潛力,賺點銀子。
最新地址發佈頁:www.91ks.onlinewww.91ks.onlinewww.91ks.online1www.91ks.online陳肇說的幾句話,王老頭眨巴著眼睛,有一半沒聽懂,還心想著賣米粉能賺幾個銅板?但是看少爺堅持,他也只好照著陳肇的吩咐辦事,畢竟這兩年下來,陳肇的決定無不是正確的,先是帶領著陳家度過了殺人的疫情,有改革了衛生,讓大家的生活變好。
陳肇問起米粉,王老頭有些得意的笑了起來,他說:「大少爺,米粉活計,你找我就找對人咯!」米粉確實是王老頭的拿手絕技,他詳細的跟陳肇說明米粉的製作工藝,還介紹了所有的米粉生產工具,陳肇聽的很仔細,聽的時候也在思考如何改造這些生產工具。
有了這些基礎知識之後,陳肇就開始動手建造一個米粉作坊,榨、石碾、石臼等生產工具很全,但是都是手工製作出來的,只適合單人制作,陳肇跟王老頭一起對這些生產工具進行了改進,使這些工具能夠適應大規模生產,能大兩號的就大兩號,不能大兩號的多準備點。
王老頭也不理解陳肇為什麼要擴大生產規模,米粉這東西,按照莊稼人的話來說就是不能當飯吃,只能算一種小吃,夠一家人端上飯桌的米粉產量也就夠了,為啥要做這麼多呢?陳肇也不想跟王老頭解釋過多,兩人還是合力設計和改進了生產工具。
隨後陳肇直接指揮著從白蓮教那邊拉來的壯丁們建立了一個米粉生產工坊,這年頭蓋房子蓋工坊本不用請人來做,家裡面會蓋房子的人多的是,從白蓮地區帶回來的這些工人,蓋房子那是手到擒來。
工坊是照著規模生產的方向建造的,陳肇要求這個工坊要蓋的又大又寬敞,一開始工人們還以為陳肇要建個新的大院子住,畢竟大少爺長大了,個新的敞闊大房子也無可厚非,按照陳肇指使建的時候,有個陳家的下人就跟陳肇說:「大少爺,大廳建這麼大,擺進去傢俱也顯得太空了,配套的臥室也不好建,不如建小一點?」陳肇說:「這房子不是給人住的,是用來加工米粉的,你們按照我說的來就行了。」三十多個男人幹活的效率很高,半個月就搞定了。
這個「廠房」沒有完全按照南方的房子風格做設計,而是建成了一個「長屋」的樣子,邊長有將近二十米,寬只有六米,總面積也有一百二十平,在這個時代可算得上是一間大房子,為了適應米粉加工所需要的環境,陳肇要求房子的前後都要有窗戶通風,他當時這麼要求的時候,可把手下的下人們驚的不輕,農村有句俗話:「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這是風俗風水問題,屋子後面開窗戶是遭忌諱的。
陳肇當然不會理會這些,花了點功夫說服了下人們,雖然很是不理解少爺為什麼要建這樣一間「犯忌」的屋子,他們還是照著幹了。
建好之後,又簡單的擴建了一個小院子。
然後將改造過的生產工具搬遷進去,曬米粉用的竹蓆像太陽能板一樣一排排的放在工坊的大院裡,陳肇默默估算了一下產量,整個工坊正式投產一天生產個五百斤鮮米粉不成問題。
陳肇早就計算好了成本、收益、生產規模,也初步預測了杭州府的市場需求,一碗米粉本來打算定量五兩粉,跟王老頭商量這件事的時候,王老頭笑著說:「大少爺,五兩粉哪裡夠呀,都是些壯勞力,一兩米能做二兩鮮米粉,誰都知道粉吃少了不壓餓!」陳肇仔細一想,也是,這個時代的人一天就吃兩頓飯,這頓早飯是至關重要的,必然要吃的飽飽的再出去做工,他跟王老頭商量了一下,決定一碗粉定量八兩米粉,半斤,加上滷汁、澆頭,保證這一碗米粉分量十足。
這樣算下來,五百斤鮮米粉能供應一千碗米粉,這時候的陳肇還沒意識到杭州府市民的消費潛力是何等之大。
然後是成本計算,細細一算,陳肇被如此低廉的成本嚇了一大跳。
原材料成本低到了讓陳肇不敢相信的地步,一斤米做兩斤粉,五百斤粉,大約需要二百五十斤糧食,也就是不到兩石糧食,按照此時的糧價,一兩銀子能買兩石半左右的糧食,二百五十斤糧食大約700文錢左右的樣子。
按照一碗米粉市場價格6文錢,一千碗粉就是6000文,足六兩銀子!當然,這其中只是計算了單一原材料的成本,還有其他原材料的成本,陳肇就算把這些原材料成本往最多算,一千碗粉的原材料價格絕不可能超過一兩銀子。
然後陳肇初期的投入是什麼?陳肇突然發現自已好像本就沒怎麼花銀子,成本在哪裡?在價值論中,三大基本要素:資本、土地、勞動力三大要素,米粉產業是輕資本產業,原材料和生產工具陳肇家裡面完全拿得出來,其次就是土地,身為大地主家庭,還能少得了地?最後就是勞動力,更不用提了,陳家自已人加上白蓮教控制區的忠心教徒,白蓮教的這幫人能跟著聖子幹活,已經是莫大榮幸,陳肇封他們銀子他們都不願意接,陳家自已人本來就是陳家人,跟著少爺幹活那是天經地義。
因此從三大要素的角度來看,米粉產業的成本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的,最多最多要算一個杭州府內的米粉店鋪的問題,但是陳肇當然不擔心這一點,王世貞是杭州府實實在在的掌權人,不說能用一個低廉到誇張的價格拿到門店,起碼能用一個不吃虧,不用多花溢價的方式拿到門店,在杭州府,這樣一個門店同樣是很便宜的。
工坊有了,工人有了,銷售店鋪也不用擔心,五倍的利潤額就擺在陳肇面前,一天就算只賺五兩銀子,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兩,一年下來一千八百兩,陳肇這樣一個地主家庭一年的盈餘也就是這個數。
陳肇一邊計算,他的心跳有點加快了起來,學習歷史的他,經常能在歷史中得知這樣的一個經驗——華夏原始小農經濟的產能,跟近代產業經濟相比是絕對落後的,陳肇對這樣的經驗結論只有字面意思上的理解,但是從沒有直觀的進行過實驗論證,如今他總算明白了為什麼產業經濟會摧枯拉朽一般徹底打破華夏的小農經濟自循環,一間沒經過工業改造的手工米粉作坊,產值居然抵得上陳家這樣的南方大地主家庭!如果未來香水、白糖等產業一旦上馬,利潤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接下來自然是話不多說,陳肇留了陳家的下人們跟著王老頭學習米粉製作工藝,他自己則先一步前往杭州府盤一個門店,打通米粉產業環節的最後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