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關部門有了別的解決數量的方式,不強求大家吃。
成了少數,被彭廚讚美卻沒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的物種。
第二個被黃的“飛蛛”。
從字面和形體上來看,那就是會飛的蜘蛛,不過就口味和習上來說,更接近蝗蟲。
地球上都能防止蝗蟲,防治得還好的(僅限華夏),更別說這裡了。
只要氣候有變,防治工作就開始自動展開了。
小規模的都不用上頭簽字。
機械化自動程序就能搞定。
本來這種普通小害蟲都不能算是入眼的了。
不過巧合的是,今年有快地方鬧了點小天災,偏偏檢測機器出了故障,進行了錯判。
秦酢得到消息後,順口問了彭弈北一句。
能吃嗎?
把這波吃了,湊一集算了。省的觀眾老說我們更新慢。
“你應該問好不好吃。”能不能吃這個問題,有點侮辱人。
“就這麼一撥小災……萬一好吃呢?”
“這個東西特別容易氾濫,都不用養,圈個乾旱點的地,催點苗就行了。”然後高網一捕,搞定。
彭弈北突然冒出一種:薅大自然羊的覺。
然而,這集還是黃了。
因為這裡的飛蛛太少,口不好。
頭一次遇到“不好吃”這個問題,節目組直接懵,甚至因此,寫公告的時候,上了一次熱搜。
哪怕半年後,彭弈北表示,飛蛛放養計劃可以繼續了。
直接吃口不好,但是做成醬卻鮮美異常。
唯一的小問題就是需要窖藏半年到一年。
這都不是技術問題了。
為了成功率,窖藏的溫度和溼度需要特殊控制,這個世界是有黑科技。
可就為了那麼點“醬”,特地花錢買設備,這就有得不償失了。
而且,生活節奏快的現代人,基本上都等不了這一年半載。
買現成的,他不香嗎?
《拯救》這個節目一半是拯救生物圈,一半是教做菜。
但是現在“蝗蟲”即不需要去吃了,又不能教做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