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分卷閱讀35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隸都不如,也不賦給漢人權力。就在本世紀(十七)漢人宰相見了滿人宰相,漢人部長見了滿人部長,都要下跪。會議的時候,滿人宰相部長昂然上座,漢人宰相部長跪在他們的旁邊,滿洲人不開恩叫他們起來,漢人不敢起來。有時候滿洲人談得高興,忘記開恩,年老的漢大臣跪得太久,甚至仆倒在地。滿洲人的想法是,用強大的壓力,培養漢人對滿人的順服奴,直到永遠。

滿洲民族所承受的中華文化,跟五世紀北魏帝國鮮卑民族所承受的中華文化,完全相同,主要的是儒家系統的文化,而清王朝承受的更為狹隘,只是儒家系統中的理學的部分。所以,雖然王朝政權和統治者改變,而構成大黑暗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基礎不變,科舉八股和酷刑詔獄不變,祖先崇拜和服喪三年不變,反對任何改革的情結不變。也就是,醬缸不變。舉一個例子作為說明,監察部委員(御史)謝濟世註解四書之一的《大學》時,採用另一古書《禮記》原文,而沒有采用理學大亨朱熹的見解,第五任皇帝胤礻真就然大怒,判決謝濟世死刑。後來好不容易免死,但仍罰做苦工。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被醬死。

第三個黃金時代,帶給中國的不是第一個黃金時代那種澎湃的學術思,也不是第二個黃金時代那種英雄們氣山河的氣概,而僅僅是一百年的和平與秩序。這本是人民最低的要求和政府最低的功能,但它在中國已絕跡了很久。但比起明王朝和更早的蒙古帝國統治時代,這一百餘年間的中國人民,好像活在天堂。

第三個黃金時代的最偉大的成就,在於滿洲人的清政府為中國開闢了廣袤的疆土。東西漢兩個王朝和唐王朝都曾為中國增加了一百七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但不久就行失去。而清政府為中國增加的領土,超過從明王朝承襲下來的中國領土的四倍。

十一東方疆土的開拓——臺灣清政府向外開拓的第一個目標是臺灣島。

臺灣島距福建省海岸,最狹處只一百五十公里。自古以來由中國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居住管理,和中原王朝沒有多少政治聯繫。

本世紀(十七)初葉,臺灣海峽兩岸發生變化;一是海盜鄭芝龍嚮明政府投降,明政府任命他當福建省海軍司令官(福建水師提督)海上商旅開始獲得安全保障。一是比臺灣島大不了多少的荷蘭王國,從歐洲向東發展,於一六一九年,登陸爪哇,征服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於一六二七年,登陸臺灣,把島上的馬來人、中華人、本人,全置於統治下。

我們回溯明王朝第十九任皇帝朱聿鍵被殺的往事,那時鄭芝龍已晉升為侯爵,統率陸海兩軍,掌握重兵,當他決定出賣朱聿鍵,向清軍投降時,他的兒子鄭成功,極力反對。鄭芝龍當然不會改變主意,於是鄭成功就率領一支孤軍,以福建廈門為據地,尊奉遙遠的在西南雲貴高原亡的第二十任皇帝朱由榔,跟清政府對抗。一六五八年,鄭成功大舉北伐,由長江口深入,包圍南京。可是結果失敗,退回廈門。那時清政府入關不久,還沒有力量反擊,而只採堅壁清野的戰略,從南京到廣州二千公里的沿海地帶所有居民,全部內遷二十公里。鄭成功經過北伐的大創傷之後,已不能作第二次北伐。堅壁清野復使他的軍隊面對著飢餓和孤立。他這才想到臺灣,如果能據有臺灣,糧源和兵源都可解決。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進攻臺灣,荷蘭所建築的兩大巨城之一的赤嵌城(臺灣台南)陷落。另一孤城熱蘭遮(臺南西安平城)被圍九個月,荷蘭軍隊彈盡援絕,向鄭成功投降,鄭成功把他們全部遣送到爪哇。——荷蘭佔領臺灣島三十八年。向鄭成功投降的荷蘭總督揆一,已盡了他最大的努力,但他回國後,仍以失陷臺灣的罪名,被判十年有期徒刑。

從一六六一年起,臺灣成為中國明政府轄下的領土,而就在這一年,朱由榔被緬甸人解送給吳三桂處死。帝王政治制度的傳統形式,一定要繼續立一個皇帝,才是正常現象。但鄭成功的態度十分暖味,遷到臺灣的雖然也有其他朱姓親王,鄭成功卻沒有物一個繼承帝位。鄭成功的封爵是延平郡王,他就以延平郡王的王府,作為最高行政機構。在法理上,這是畸形的,猶如一個國家沒有中央政府,而只由一個總司令部代理中央政府。

鄭成功於佔領臺灣的次年(一六六二)年逝世,他的兒子鄭經繼承王位,曾向清政府提出和解,要求清政府承認臺灣是一獨立王國,允許臺灣像朝鮮、安南(越南)、琉球一樣,不剃髮也不改換服裝,只向清政府稱臣進貢,永遠作為中國的藩屬,清政府表示同意。但鄭經不自量力的又要求保留海峽對岸福建省的廈門,作為貿易的據點,清政府大起反,談判破裂。在三藩戰役時,鄭經跟三藩之一的耿忠結盟,曾派遣軍隊到福建省和廣東省參戰。三藩失敗後,鄭經在大陸上的據地,全部喪失,這時他終於承認力量微弱,開始想到自保,但機會已經過去,清政府決心用武力把他消滅。

一六八三年,清政府福建海軍司令官(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三百艘戰艦,從福州出發,先攻陷臺灣海峽中的澎湖列島,接著進攻臺灣。鄭氏政權在臺灣已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中有很多變化。當初的戰鬥神和復國雄心早已消失,將領們和戰士們,都在島上成家立業,習慣於和平安定。所以,清軍沒有遇到抵抗,便在鹿耳門(臺灣台南西安平港)登陸,最後一位延平郡王鄭克(土)(鄭經的兒子)投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臺灣島,正式跟中國合併,跟西南方一干公里外面積略小的海南島,像兩隻巨拳一樣,保衛著中國的海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發生,宰相李光地(著名的儒家系統理學巨頭之一)向玄燁大帝建議,鄭氏政權既已消滅,臺灣是蠻荒煙瘴之地,不適合人類居住,應該仍賜給紅(荷蘭)天老爺保佑玄燁大帝拒絕採納他的意見。

十二東北疆土的開拓——《尼布楚條約》在臺灣海峽發生變化的同時,東北嚴寒地帶的黑龍江域情勢,也發生變化。

中國東北的領土,自紀元前四世紀戰國時代以來,始終伸縮在七萬平方公里左右,從前稱為“遼東”即現在的遼東半島——包括瀋陽和遼陽兩個大城。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連這一塊土地都不能保持。紀元後四世紀以來,也只有唐王朝保持了一百餘年。蒙古的元帝國版圖包括大部分東北地區,當蒙古人被逐出中國時,長城以北仍是他們的國土。明政府曾恢復唐王朝的遼東(遼寧省)舊疆,勉強維持了二百餘年,一度把勢力伸展到外興安嶺、黑龍江口和庫頁島,但最後仍全部喪失給後金汗國。

後金汗國原來只侷限於狹小的遼東半島,它的北方和東方,仍住著很多比滿洲人更為落後的部落。這些部落一則不甘願承認滿洲人的優越地位,一則他們也正在向南遷移,雙方遂不斷髮生戰爭。但每一次戰爭的結果,滿洲人都得到勝利,而終於把他們完全征服。其中有4個主要的部落,如同下表:滿洲人驀然間被請進山海關時,他們在東北所征服的土地已達三百萬平方公里。滿洲人作為中國的主人後,這片廣漠的土地,就成了他們嫁妝的一部分。

比滿洲人向北拓展稍早,俄羅斯帝國遠在歐洲的斯拉夫人,已越過烏拉爾山脈向東擴張,西伯利亞荒原上人數稀少的原始遊牧部落,不是那些俄國人的對手。從本世紀(十七)初葉到六十年代,俄國人在荒原上建立起來一系列的殖民城市,最主要的有下列諸城:一六o四年牧木斯克(明王朝皇帝朱詡鈞在位)一六一九年葉尼斯克(薩爾滸戰役之年)一六三二年雅庫次克(後金第二次入前一年)一六三八年鄂霍次克(後金第四次入之年》一六五八年尼布楚(鄭成功北伐圖南京前一年)一六六六年楞金斯克(三藩戰役前七年)雅庫次克顯然是俄國向東向南侵略的主要據點之一,它距黑龍江約一千二百公里。俄國的冒險家、氓、殺人兇手、亡命之徒,當然也有抱著為國家開疆拓土高貴目的的英雄志士,從本世紀(十七)四十年代起,不斷向溫暖的東南方和南方發展,窺探井勘查當時剛剛被後金汗國征服不久的黑龍江域。後金汗國於一六四二年併了呼爾喀、達瑚爾部落,明年(一六四三)俄國第一批探險隊從雅庫次克出發,相差不過一年,但這一年已夠確定中國在法理上對於黑龍江南北兩岸廣大地區的主權。

俄國人出動的次數和乘隙深入後金汗國——中國國境的情形,我們借下表說明:俄國人的運氣不好,不僅是腳步遲了一年,而且它遇到的不是明政府奄奄一息腐爛透了的弱小中國,而是清政府正走上坡,朝氣蓬的強大中國。俄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行動隊不過穿過中國東北的荒原地帶,沒有被清政府發覺,但是第三批行動隊在施代巴諾夫領導下,在吉里河口建築城堡,興高采烈地打算長期佔領時,正式跟中國的力量接觸。中國寧古塔(黑龍江寧安)軍區參謀長(寧古塔章京)沙爾呼這,率領四十五艘軍艦,逆黑龍江而上,給他代巴諾夫頭痛佔,施代巴諾夫全軍覆沒,他自己也於稍後被殺。俄國的侵略當然不會因這小挫折而停止,第四批在外蒙古之北建築尼市楚城,但被中國逐走。但俄國人不久就又回來,中國人未加過問。第五批在黑龍江北岸,建築雅克薩城要和衛星城堡,這批兇惡的俄國民徒把當地土著索倫人當作奴隸,姦婦女,並搶劫他們的辛苦獵取的貂皮。索倫人報告中國官吊,但當時清政府正困於三藩的戰爭,沒有力量北顧。

俄國人作威作福二十年,三藩戰爭結束,臺灣也跟著收復。玄燁大帝對雅克薩城採取行動,一六八五年,中國邊防軍司令(都統)彭,率大軍包圍雅克薩城,用一百五十門野戰炮和四十門攻城炮,夜轟擊。四天後,守將圖爾布青投降,中國允許他率領殘餘部隊,向尼布楚撤退。——當俄國人再回到尼布楚時,中國沒有再把他們驅逐,是一個大失策。等到俄軍撤退後,中國縱火焚燬雅克薩城,也跟著撤退。

圖爾布青在撤往尼布楚途中,遇見由尼布楚開向雅克薩的增援部隊,攜帶著重武器,告訴他駐屯尼布楚的俄國大軍隨時可以接應。這使圖爾布青懊悔不迭,他立刻同援軍重返故地,於雅克薩城被中國焚燬後第十七,再重築新的雅克薩要

中國接受這個挑戰,明年(一六八六)寧古塔軍區副司令(副都統)薩布素,再圍雅克薩城。除用巨炮轟擊外,並且使用從臺灣調來參戰的藤牌兵團攀城。圖爾布青戰死,守軍只剩下一百餘人,陷落就在旦夕。就在這時候,中國軍隊奉到停止攻擊的命令。因為中俄兩國外人員正在北京接觸,俄國要求先行停火,玄燁大帝允許。

一六八九年,中國代表團團長欽差大臣索額圖,俄國全權公使陸軍上將費要多羅,在尼布楚談判,雙方都戒備森嚴,雙方的態度也都非常強硬,而中國代表更甚。索額圖有兩次在大怒下拍桌子而去,要下令擔任警衛的邊防軍攻城,俄國代表終於採取妥協態度,遂簽訂下列的《尼布楚條約》一、外興安嶺之南屬中國,之北屬俄國。

二、額爾古納河之東屬中國,之西屬俄國。

這是一個重要的條約,使中、俄得到和解,為中、俄兩國帶來一百七十年的和平,跟十一世紀中國與遼帝國澶州和解帶來一百一十四年的和平同樣重要。俄國對遙遠的東方固然力不從心,而中國如果長期從事於東北荒涼寒冷地區的戰爭,也將疲力盡。

中國習慣於把所有的外國都當作藩屬,因為事實是這樣。《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國簽訂的條約,但獲得的利益卻十分巨大。當時中國的力量,事實上只能到黑龍江北岸,還伸展不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俄國向南侵略,是由冰雪荒原,進入與蠻之地,永不會自動停止。而中國不然,漢人那時仍以遼東半島為主要範圍,有耕種不完的肥沃土壤,滿洲人則爭先恐後入關去當中國的主人,沒有人傻到從之地,投身到冰雪荒原。這可從對雅克薩城的處理上看得出來,中國人把它焚燬而退,俄國人卻把它當作寶貝,建了又建。所以,《尼布楚條約》對俄國是一種阻堵,對中國是一種保衛。

十三北疆土的開拓——內蒙古蒙古只有一個,本沒有內外。因為跟中國合併的時間有先後,遂被分割。先跟中國合併的南半部稱內蒙古,後跟中國合併的北半部稱外蒙古。

蒙古人於十四世紀被中國明政府逐出長城後,一直不停地內戰。雖然達延汗於十六世紀一度予以統一,但他的後裔又分為四部,那就是:察哈爾部、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喀爾略部。不過這只是指達延汗的血親後裔,另外還有兩個相當大的部落,跟這四個部落同時並存的,一是住在東北北部域的科爾沁部,一是住在東北西部西遼河域的喀喇沁部。這六大部落中,喀爾喀部的人口最多,察哈爾部的力量最強。

本世紀(十七)初葉,察哈爾部的林丹汗,雄心地想效法他的祖先達延汗,創立蒙古再統一的偉大事業。一六一九年,他致函剛成立不久的後金汗國可汗努爾哈赤,信上開頭就說:“統兵四十萬蒙古國可汗,問候水畔三萬人大金國可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看了大沮喪。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