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因為新知州是個喜好文雅之物的人,所以……”宋玉延在唐浩的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唐浩眼前一亮,旋即又擰起眉
:“可是這會不會給你惹來什麼麻煩?”宋玉延道:“若那知州是個能聽勸的,我自然不會有什麼麻煩,即便他不聽勸,我一個刻竹子的,又能有什麼事呢?”宋玉延雖然不像唐浩
那樣憂國憂民,不過她也做不到無動於衷,即使知道機會渺茫,成功的概率也很低,可她還是想盡她所能。再者,若能有效避免那場混亂,也能降低她受到牽連的幾率。
唐浩猶豫了片刻,才道:“那好,就按你說的辦!”倆人談完事情,也已經很晚了,唐浩
心裡的煩悶情緒一掃而空,甚至對未來也有了些許期待,故而回家的步伐都是輕盈的。
唐枝見了,驚詫兄長這回身上居然沒多少酒氣。她琢磨了一下,覺得大概是兄長找宋玉延喝酒,結果總是他在喝,而對面的人卻只喝茶,於是兄長覺得索然無味,乾脆也不喝酒了……
這麼一想,她心裡也高興了幾分,認為總是讓宋玉延少沾酒是對的,於是翌她便拿了家裡的半斤茶給宋玉延。
夜晚喝太多茶導致睡不著的宋玉延:“……”____翌,唐浩
去了衙門,那龐縣令特意來問他:“阿
,這都過去兩個月了,那位叫錄方的藝人刻好了竹刻了嗎?”唐浩
忙不迭地拿出鎮紙和臂擱,道:“昨
剛剛刻好的,我一拿到手就帶過來了。”龐縣令拿起這兩件留青竹刻打量,雖然他不是很
通這些風雅之物,可他見了這樣別出心裁的留青竹刻,也會生出昧下的念頭來。
不過他更清楚頂頭上司的喜好,為了能讓自己在新上司手底下幹活,少受些罪,這套文房用具,他是必然要送出手的。
好在,唐浩懂事,沒要他的錢。
龐縣令拿到了留青竹刻後並沒有立刻給新知州劉綽送去,而是一直在等一個恰當的時機。
終於有一,劉綽要到慈溪縣考察,龐縣令跟著他往鄉下跑了大半天,晌午的時候稍備了些簡單的菜餚招待劉綽。
劉綽見菜式簡單,也是十分滿意,飯後便與龐縣令聊了許多。
聊到一半,龐縣令覺得氣氛正好,便拿出那套留青竹刻文房用具來,道:“下官前些子得了這些有留青竹刻的文房用具,正想找人一同探討這其中的雅緻之處,可惜身邊都是些不通風雅的胥吏。下官聽聞劉知州擅詩文書畫,所以今
特意拿出來……還請劉知州賞臉指教。”龐縣令雖然懷著送禮的心思,但是並不敢明說,故而先以“一同欣賞”為名,試探能否勾起劉綽的興趣。若劉綽當真喜愛,他也好名正言順地將禮物送出去,而不至於讓劉綽察覺他是在送禮。
不過即使察覺了也無妨,反正劉綽也不會因此而斥責他。
文人之間往往得到了什麼有趣的物件,又或是得到了什麼書籍,往往也會以一同探討為由,邀請朋友相聚。故而龐縣令的做法並沒有讓劉綽到違和,他甚至還真的
好奇地接過筆筒,與龐縣令
了起來:“我聽說過留青雕,不過它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龐縣令笑道:“下官也見過不少留青雕,這尋常匠人雕刻的確實沒什麼出彩之處,不過這位叫‘錄方’的藝人可不一般……”要說“匠人”與“手工藝人”的區別,其實也不大,不過“匠人”側重於“技”,“藝人”側重於“藝”。
更直觀來說,在創造上,“藝人”要比“匠人”更擅長表達自己對藝術的見解,從而創造出更有觀賞價值的作品。
龐縣令特意用“藝人”來形容雕刻這些物件的人,劉綽都被他的話勾起了興趣,道:“你這般形容他,我倒是有些期待他能雕刻出什麼樣的留青了。”說完,他低頭看了一眼手裡頭的筆筒,這一看,他確實有片刻的愣神。隨即收斂了漫不經心的神情,認真而專注了起來,而且每看一處,也總要拿手指受一下上面的肌理……
龐縣令見狀,心中一喜,他總算是押對了寶!
“這是李鹹熙早期的畫作,若是畫,倒還入不了我的眼。可,這是留青雕!”劉綽覺自己的
膛似有什麼要破膛而出,“這是留青雕?我不認為尋常的留青雕能展現李鹹熙的畫作的風采,可是這筆筒上,還真的就讓我見到了一幅不亞於原畫的
彩絕倫之作!”龐縣令雖然剛才說了不少讚賞這筆筒的話,可實際上,他還真的有些無法理解這件作品對於一個醉心文學藝術的人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他拍對馬就行了!
劉綽放下筆筒,又拿起鎮紙來看,不過鎮紙上的圖案比較簡單樸素,他倒是沒看太久,大概是有珠玉在前,簡單的《竹圖》對他的
引力並不是很大。
好在他看見那臂擱時,眼睛終於又亮了起來。
若說最能體現雕刻這些作品的人的水平的物件,其實還屬這件臂擱。因為筆筒上的是李成的畫作,照著畫作來雕刻,便少了體現自己的想法的空間。而這件臂擱上的畫作確實雕刻者本人所畫,也就是說,她的繪畫水平以及雕刻技藝水平,皆能通過這件臂擱展現出來!
正是看見了這件臂擱,劉綽的心中才生出了索取這些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