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匠人,他們將宋玉延的名字帶到了越州,臨近越州的杭州也聽聞了她的名聲。
加上以前杜衍在揚州一帶為官,他便時常向朋友介紹宋玉延的詩筒,故而揚州的官吏、文人一聽“宋錄方”這名字,立馬便對應了起來。
也就一個多月,宋錄方的竹雕之名便傳遍了江浙兩地。
宋竹拿著他二哥的信來尋宋玉延,道:“你的竹雕,連二哥都知道了,還回信問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宋玉延無辜地看著她十三叔:“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宋竹了幾本書以及一封信給她:“二哥給你的書與信。”宋玉延稍
意外,畢竟她跟那位在她還沒記事就離家去當官,且不怎麼往來的族叔沒什麼往來,上次跟宋傅通信還是因為占城稻之事,而且信也是通過宋竹轉
的,這次他竟然會親自給自己寫信了?
她將書放好,先看了一下信,信上大意是宋傅在汴京也聽聞了她最近似乎在搗鼓許多東西,他一方面希望她能好好讀書,將來在官場上跟他碰頭,另一方面又暗戳戳地打聽棉花是什麼新鮮玩意兒。
宋傅早在試種以及舉薦占城稻之後便入了皇帝的眼,故而早便調回朝廷當了個尚書左司郎中兼任侍御史知雜事。
他之前雖然為知州,但是這是派遣的職務,而他本來的官階便只有六品。如今升為了從五品的尚書左司郎中,實際職務則是到御史臺當個副職,也算是升了一級。
宋傅雖然有長輩的風範,端的一本正經的模樣,不過宋玉延還是看出了他對棉花似乎頗為期待,而且也希望能再靠一點實際的東西提高政績的。
宋玉延也不會認為他這麼做很功利,相反,若是他沒有一點野心和算計,那他又怎麼當宋氏發展壯大的靠山呢?
她種植棉花肯定是要推廣的,可是光靠她跟樓杲來推廣也有難度,若是跟她的族叔合作,那麼就是雙贏的局面,她沒道理不優先考慮族叔。
另外宋傅還提及他的好友舉薦了杜衍,相信明年他又能挪一挪位子了。至於馮元,則升為大理寺評事了。
大理寺評事一般是狀元的起點,馮元折騰了這麼久才到狀元的起點,說起來似乎沒升什麼職。然而他當年殿試的排名並不在前列,故而若非他提了一下占城稻,估計還得好些年才能升到這個位子來。
為此,他也想得很開,高興地跟杜衍分享了這事,還讓老家的人給宋玉延帶去一些嶺南的特產,也算是報答她當年肯跟自己的族叔搭線之恩了。
馮家在番禺本就是有底蘊的,加上馮元好歹是入朝為官,也算是光耀馮家門楣,馮家的人對他的話自然重視,正巧馮家有人要北上到汴京,便讓人了些香料跟著沿海北上的船隻到達明州,送給宋玉延。
宋玉延看見這一大箱七八種香料,嚇了一跳,也不敢收。香料是外國貨,而且朝廷規定外商只能賣給官府,市舶司的職責之一便是盯著這事。官府得到香料後便運到汴京等地,然後賣出高價……就等於兩塊錢的成本價,被賣出了兩百塊的覺。
到廣南的官吏往往都會私下買大量香料,然後等調任的時候便會帶走這些香料,轉手賣到別的地方。馮家有人在廣南為官,他們能到這麼多香料便一點也不奇怪了。
馮家的人執意要謝宋玉延,還提及了宋傅。
宋玉延一琢磨便明白了,馮家雖然有人在廣南為官,可看樣子也升不上去了,而且總不能看著馮家就這麼沒落了,那麼希望便只能寄託在馮元的身上了。
如今宋傅升了官,前途還未可說,可此時的他卻一定能帶馮元一把,他們也希望能借此機會跟宋傅搭上關係。
宋玉延不敢擅作主張,便找了族長。也不知道馮家的人與族長說了什麼,族長最終收下了這箱香料,並且分了宋玉延一半。
宋玉延不好意思白收人家的好處,便贈了馮家的人一個筆筒,希望他能轉給馮元。
馮家的人一開始也看不上她一個不值錢的筆筒,不過礙於情面,沒有表現出來。等他們到了汴京,又從馮元口中得知這個筆筒的價值之後,他們的心情有多震驚和複雜,這些都是宋玉延不知道的事情了。
____傳出名聲來的也不僅是宋玉延,連帶著唐葉的竹雕也小範圍地被人提及。宋玉延讓她取個字,如若不然以後她的竹雕上便要用真名了。
唐葉也不希望別人以後提及她就直呼她的姓名,可她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什麼字比較合適。
她希望宋玉延能幫她取,至於為何不是唐浩,因為唐浩
道:“宋大郎雖說沒正式收你為徒,可畢竟教了你這般手藝,你喊他一聲師父也不為過。將來你的字是要留在竹雕上的,有他幫你取表字很合適。”於是宋玉延琢磨了一陣子後,給她定了“青歸”為表字。這是取自杜甫的詩句“紅入桃花
,青歸柳葉新”。一般人取字都會是名字的補充,又或者與名字相輔相成,所以唐葉、唐浩
都很滿意這表字。
宋玉延還問唐枝:“娘子好像沒有字,要不要也取一字?”唐枝道:“我便算了,我不寫詩、不作詞、不雕刻、無書畫,取字作甚?”宋玉延沒打算就此作罷,繼續勸道:“萬一哪天就用得上了呢?”唐枝被她纏得不行,只得道:“那請阿藥替我取一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