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22年7月24【第四十六章、連襟加鄰居】紅了的覺是什麼?十天以前,彭嚮明本沒覺自己會紅;五天以前,他在電梯裡被人握著手,在停車場被人追著乞求,只希望他能拿出三分鐘來聽聽某位歌手的聲音,他覺很是新奇。
再後來連齊元都聽到了追夢人,那不用想,她知道了,就意味著趙建元、陳宣他們都知道了,就連柳米也專門打了個電話過來。
於是,好像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追夢人了,都知道彭嚮明已經算是一位正式的歌手了,也知道他這個歌手,貌似已經紅了。
而且他們基本上都不是因為收到彭嚮明的通知才知道的,都是被追夢人自身漸次波及開的影響力,所輻到的。
所以彭嚮明就覺很奇妙,產生了一種「我真要紅了」的興奮。
追夢人在正式上架開售的九天,銷量正式突破了五百萬張大關,他開始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自己的確是已經紅了。
這個成績,甚至遠比大家過去最樂觀的估算還要兇猛一些,因為中間被各路自媒體們帶起的那一波風,帶給了這首歌大約三天左右的熱度極為高漲的爆賣,這就使它忽然獲得了一個極大的加速。
它甚至創造了最高單銷售193萬張的好成績。
當然,既然被稱為爆賣,就證明肯定不是正常的,在經歷了那幾天的火熱之後,它的銷量很快就下滑、並回歸到一個比較正常的位置上。
在銷量迅速衝過五百萬張大關之後,事實上就在它衝破五百萬張的當天,銷量就已經掉下了百萬張,並一路下滑,兩天後落到了銷六十萬張左右,再過兩天,也就是前天,落到銷五十萬張。
這個數據,比起那些頂級量的新生代偶像歌手們,動輒上架首銷量破千萬張,甚至破兩千萬張來說,貌似實在是沒什麼值得稱道的。
然而不得不說,在網絡音樂時代,銷量似乎已經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數據了,而數據,也已經並不能真正代表影響力了。
過去無論是從黑膠時代,到磁帶再到cd,很少有歌會一次買幾百幾千幾萬盒,再喜歡的專輯,頂天了也就多買幾盒送人或收藏,這已經算是很鐵桿的粉絲了。
但網絡時代卻完全顛覆了你的想象,點開專輯或者單曲購買,下面可以直接填寫購買份數,無論你購買多少份都行,它不過是一種虛擬的貨物,不需要發貨,僅僅只是提供給你一個密鑰,讓你隨時都可以通過數字防盜系統驗證去聽、去下載而已,增加一張銷量帶來的成本近乎於零。
可偏偏,有些歌手的歌和粉絲,每次購買都會直接填上幾百份、幾千份,乃至上萬份。
人家的是人,至於歌唱的如何,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但這就造成一個很奇葩的現象,即銷量的數字已經完全不能等同於歌數量了,跟歌手在歌壇真正的影響力,更是毫無聯繫。
這還僅僅只是考慮粉絲購買,如果像某些公司為了推量歌手,通過公司的力量對銷量數據進行一些干涉,或者以砸錢的方式人為地把銷量推到更高,那就更復雜了。
很多時候都是人紅了,爆紅,粉絲一大堆,心甘情願為偶像貢獻銷量、砸錢,但偶像的作品在歌壇上卻基本沒什麼存在。
各有各的玩法。
在這幫人的銷量數據面前,國內歌壇真正有地位的那些大佬的銷售數據,都不怎麼夠看。
龐星有兩張專輯銷量破千萬,最高單曲合計銷量據說是三千三百多萬張,是國內歌壇公認的頂級歌手,影響力巨大,但人家許志君發個單曲,在天天音樂上光預售就破千萬張,上架七個小時銷量就兩千多萬張了。
雖說後面的銷售數據如何,許志君的背後團隊一直都沒公佈,據說最終也就2300多萬張,但七個小時破兩千萬張,這種超級逆天的數據,實話說,強如龐星也是要被吊打的!像周宇傑,雖不是最頂級,但在國內歌壇也是穩穩的一線了,唱功、影響力、知名度,更是公認的厲害,是極強的實力派,單張專輯最高銷量能達到七八百萬張,單曲的最高綜合銷量甚至有一千六百多萬張,可在許志君的數據面前,連邊都摸不著。
但是龐星周宇傑可以任地出新專輯,而許志君卻是從來不做專輯的,頂天了出一張兩三首歌的你碟。
龐星周宇傑還能在全國各地開演唱會,放出兩萬多個觀眾席座位還能全賣空。
現場燈光一打,滿坑滿谷的人,一個出場,山呼海嘯,一首紅歌,萬人合唱。
而許志君們是從來不開演唱會的。
他們都是出一首單曲,爆賣,開小型的線下歌見面會,二三十分鐘結束那種,然後後期修一下音,放到網上讓歌受他的魅力,上節目,引起一片尖叫,拍電影電視,賣顏,接代言,各種帥,就這樣,少則兩三年,多則三五年,無法成功轉型成真正的歌手,或真正的演員的話,就漸漸退下來了。
娛樂公司隨時能推出新一代的高顏值藝人接班。
也因此,很多人都乾脆認為,大家混得壓兒就不是一個圈子,那理所當然,就有很多人會對此極為光火,認為這幫人進來,純粹就是破壞的,並對他們的各種刷榜、各種鼓動粉絲刷量、刷銷量,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