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22年7月18【第三十一章:坑媽的女孩】彭嚮明坐在自己新房子的辦公室裡,認真地翻看著祝梅給他整理好的合同。

目前以彭嚮明個人工作室名義簽訂的這兩份合作協議,各自規定了很多的東西,但其實嚴格來說,這兩份合同,約定的是一件事的正反兩面。

也即,付出和收穫。

說得更直白些,就是資源的換。

別看合同裡有那麼多條款,其實裡面最重要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錢。

包括兩個方面:分成比例和賬期。

最終談下來的結果,彭嚮明音樂工作室將從發行單曲的全部銷售額中,獲得55%的分成,而雙方將會以每年的5月15和11月15為結算賬期,上市頭三年,半年結算一次,三年以後,在11月15,一年結算一次。

作品發行授權的期限,為20年。

55%這個比例,實話說,不算高,但也絕對不算低,除少數大牌之外,很多的個人工作室,基本上都是拿52%到56%的比例。

太低了,製作方就必須往下壓歌手和創作人的分成,人家不幹,不壓的話自己收回成本的壓力又太大。

但太高了的話,發行方的利潤又會被壓薄,人家更不幹。

行業內磨合多年才定下的這個比例,自有他在生死存亡上的一番道理。

在這個分成比例之外,剩下的那百分之四十幾,則是屬於發行公司跟各大音樂app之間博弈的範疇了。

55%,算是中間靠上,一個新人的工作室,幾首單曲的發行合同,沒什麼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了。

當然,這個銷售分成並不是全部屬於工作室的。

作詞人、作曲人、編曲、製作人等等,加在一起,大約要分12%到15%。

當然,彭嚮明如果全部都自己玩,詞曲編曲製作人一肩挑,那這部分分成,就會是屬於他個人的。

然後,是歌手的分成。

視歌手的強勢與否,一般情況下,這個分成的比例會在15%到18%之間。

作為整個音樂產業程中最突出的那一個,也即是站到臺前的那一個,歌手一個人的收入,便可以壓過詞曲編曲等等所有人,就這還不包括後續的商演啊、成名之後的代言啊等等之類。

要不怎麼說,但凡自己能唱的,都想自己站出來唱呢?總之,這些人加在一起,大概一共是30%的總盤子。

一樣的道理,你再牛,也是這個大概比例,頂不上去的。

真想再多賺,好,你自己開唱片公司吧,立一塊廠牌,轉成製作方,自負盈虧。

所以……也就是說,真正落到彭嚮明音樂工作室這個製作方兼版權所有方口袋裡的,只有銷售額的25%。

假定一首單曲,收歌、請歌手、錄音室錄製、後期修音,這全套程走下來,假定是花掉了15萬塊錢的製作成本的話,那麼,不考慮財務成本的前提下,這首歌至少要賣出去60萬塊,才能做到回本,否則就要賠。

如果考慮財務成本,考慮資金回籠的時間太慢,要靠漫長的銷售期來回本的話,甚至可能需要賣出70萬,或80萬,才能算回本。

就按照60萬計算,不考慮音樂app會做特價促銷,也不考慮他們會給自己的會員們有固定折扣,同時假定一首歌定價3元,那麼,需要賣出去20萬份,才能做到回本。

再往上,才有得賺。

當然,現在各大app都有自己的點播試聽模式,一般都是點播一次5分錢,會員4分錢,年度會員之類的3分,這部分當然也是有收入的,而且據說收入不低,但那就是另外一碼事了,不太容易合併計算。

對這些,詞曲作者也好,歌手也好,從頭到尾,都會跟著吃分成,只會存在賺多賺少的問題,不用承擔任何風險——風險都在投錢的版權所有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