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種事情,當然並不影響兩個人之間的情,而處於對彭嚮明的尊重,徐衛也並沒有著急地去批評他這樣就絕對不行。
他只是細心地在一旁悄悄觀察,並嘗試把彭嚮明拍過的這些鏡頭,在腦子裡串成一條線——但是,僅僅這麼玩了不到兩天,他就不行了。
雖然有劇本在,但剪輯本身就是另外的一項藝術。
你讓一個導演,在剪輯師的幫助下,從多達上千甚至兩千分鐘的各種素材裡,最終把一部電影按照線索組合成型,本來就是一項面對實實在在的各種畫面,都需要忙碌竟月、艱難選擇和重組的工作,現在連畫面都沒有,純粹靠腦子幻想進行排列組合,腦子本就不夠用!。
由此,他越發懷疑彭嚮明真的能像他說的那樣,在開拍前就把電影「剪輯好了」。
然而,看彭嚮明的架勢,他依然堅持就這麼拍。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彭嚮明看來,《無間道》原版在上映後,固然是獲得了極高的口碑和評價,但歸到底,它依然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
其中演員的演技固然可誇,但核心原因其實在於劇本,要演好這部戲,對於演員來說,只要演技達標,然後就按照劇本去正常發揮就好了。
發揮太「出」,反倒違背了它商業片的定位。
觀眾進到電影院裡,坐這一百分鐘,只會、也必須是因為這個故事的彩紛呈和**迭起,而愛上了演員的表演,而絕不應該是因為某個演員的出表演,而愛上了這個故事和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整體大於部分的電影。
一旦本末倒置,錯讓某個演員「出發揮」,反而會打亂故事的敘述節奏。
正是因為心裡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彭嚮明堅持要求每一個演員都必須做「工具人」,嚴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發揮,而不許給的過量。
再加上腦子裡有原版的加持,所以,彭嚮明完全不需要「其他方案」,不需要各種嘗試,不需要多拍攝一些備用的素材。
對他來說,就是一遍成。
也因此,當他認為自己掌控住了劇組,明白了一個健康運轉的劇組所需要的工作節奏之後,他很快就把整個的拍攝進度條拉得飛快。
完全沒必要磨磨蹭蹭。
開機十七天,劇組居然拍完了三十天的戲份。……。……。
四月十五,蔣纖纖飛了過來。
她給彭嚮明帶來了《遇見小情歌》這張專輯經過所有的後期處理之後的最終版本,來給彭嚮明定奪,是不是可以上市了。
她這首張專輯裡的十首歌,有八首都是彭嚮明在燕京的時候,幫她完成錄製的,另外兩首,雖然是完全給杜凱傑來監製,但每天的錄音結束之後,她也總是會把錄音版本發給彭嚮明,由彭嚮明點評,指出不足和方向,所以其實也一直都是按照彭嚮明的意見去處理的。
這次的最終處理版本,彭嚮明聽過之後基本滿意,只是要求有兩處地方,後期處理的時候修音修得略有些過,要求調回去一些,別的就都沒有意見了。
這都是小問題了。
也就是說,到現在就基本上可以說,蔣纖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正式完成了。
只差上市銷售。
蔣纖纖當然是大鬆了一口氣。
不管是杜凱傑,還是錄音師,或者大旗那邊的何總他們,都對這張專輯的質量稱讚有加,事實上,她自己自從拿到歌本之後,就直覺地意識到,這張專輯會把自己推向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巔峰的。
越是如此,製作起來她越是想要益求。
每一首歌,每一個細節,只要彭嚮明不點頭,她就絕對不通過,一定要練習到、調整到彭嚮明點頭,認為很好了為止。
她在這邊住了兩天半才走,臨走的那天晚上,又跟彭嚮明說:「周宇傑的新專輯上市半個月了,目前來看,成績其實還不錯,整體銷量應該是已經過四百萬張了,就算還沒過,也差不了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