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分卷閱讀1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種畜,價格從優,還能在城中換定量的食鹽和茶葉。自此,往來牧民絡繹不絕,販賣牛羊,有的與朝廷親近,一次的易就數以千計,有的甚至從韃靼而來,每回都是很謹慎,許多邊遠部落的人進一趟平羅就像往鬼門關走一遭,提心吊膽的,像今天這一波,明顯是頭一回來,那倆壯漢帶著貨物進城門的時候,極為悲壯,不吝於生離死別。

本來牧民多是秋天來,經過夏兩季牲畜長了膘才能賣個好價錢,如今入沒多久,就陸陸續續有不少過來了,其中必有變故。

寧夏內通中原,北接西域,消息靈通,一有風吹草動就能受到異常的氣氛,連城門守衛都看出情況有些反常。

這太平子,怕是過不久了。

韃靼和瓦剌打了一個天,姚晨等得花兒都謝了,朝廷還是不準出兵。

這時已經查明清楚,兩國打起來,還是為了爭草場。

因為古藍星進入小冰河時期,整個星球氣溫大幅度下降,全球糧食大幅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古時數次小冰河時期,種花人口銳減約五分之四。除了中原地區糧食減產,韃靼和瓦剌也受到了影響,去年冰災嚴峻,史無前例,開了草場面積也在減小,草少羊多,自然就爭起來了。

自古以來,仇怨最深下手最狠的往往不是外人,而是自己人。

韃靼和瓦剌積怨頗深,很快就從部落間的小摩擦,升級為國戰,打得難解難分,連季牧羊都顧不上了。

姚晨覺得,韃靼這麼心大,估計是想打完了之後去南邊富鄰居那裡打草谷。

他把這個猜測和朝廷說了。

朝廷反應冷靜:來就來,咱們以逸待勞,不帶怕的。猥瑣發育,別

皇帝卻是怒髮衝冠:憑啥他們說戰就戰?你是信佛嗎?為什麼不殺人?!別在野區採靈芝了好嗎!!

皇帝惱怒朝廷官員阻止自己,一個文官都不許陪駕,一溜煙跑到遼東,御駕親征。

皇帝:少將軍,咱們打!

讚美太陽!

第48章名將不想打仗17皇帝都跑到前線御駕親征了,朝廷想不打都不成。

此次大戰,不是單軍作戰,而是聯合了西北、東北各大衛所,以及水師各路協同作戰。永昌總兵、寧夏總兵、寧遠總兵、山海關前屯衛總兵、福建水師等齊聚一堂,將星雲集,群賢畢至,姚晨想若是往此地投個炸彈,朝廷就會落入未來數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沒有將帥可用的境地。

姚晨與在場的基本都是第一次見,除了八年前驅逐韃靼那回一起遠程配合了一次,並無其他接觸。這是大家的默契,各個軍權在身的都是明白人,沒事別瞎聯絡搞串聯,萬一被皇帝懷疑了怎麼辦?

姚晨打量了一圈,自己同等地位的基本上是他父親或爺爺輩的,過的橋比他的路都多,為表尊敬,他會上鮮少發言,抱著學習為主傾聽為輔的端正態度,一副我很乖巧的模樣。

不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自己風頭太盛,小小年紀位居高位,不老實點容易受到前輩“教導”。

你看連皇帝狼崽子都乖乖收起爪子獠牙,聽地方軍權派發表意見,完全不像在朝堂上那樣

朝堂官員:我儘量哭的很小聲。

主持會議的是寧夏熊總兵,首先發現韃靼和瓦剌開戰的便是他,其經驗豐富,半生征伐,成名還早於姚老將軍,生於寧夏,長於寧夏,守了一輩子關口,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柱石。

當年居庸關,姚晨一戰成名,實際背後有無數將士的犧牲與配合,其中便有熊總兵等人出的大力。大概因為當時民族急需一位年輕戰神作為神象徵,鼓舞士氣,才在各方勢力的默許下,成就了少將軍的名聲。姚晨當年確實立下大功,可謂力挽狂瀾,但並沒有民間傳言那般高度。

姚晨對熊總兵的印象,主要來源於國家發的紅頭文件,要求學習邊關優秀將領的成功經驗。有次韃靼打算入侵寧夏,先派人打探我方虛實,巡邏兵把探子抓住,部下都要求把探子肢解示眾,但熊總兵沒有這麼做,而是先打他二十杖,並在他身上刺“番賊決訖放歸”六個大字放他回去,韃靼以為我方已經做好戰備,打硬仗得不償失,便擱置了計劃。

朝廷最喜歡這樣省錢,劃掉,智慧的將領,以計退敵,不費一兵一卒,實乃將士楷模,必須廣而告之,加強學習。

眾人對姚晨的認知,其實也來源於這樣的文件,而且數量更多次數更頻繁。

標題類似這樣:知名將軍率部下海捕魚撈海草,只為省一口糧食,動種花!

韃靼最怕的一個人,私底下竟然與海盜稱兄道弟……

喜報!遼東衛所已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某西北將領慨自愧不如。……瑪德西北誰說的啊,有本事站出來!敢不敢報真名?!

不少人暗地裡對姚晨眼紅,弱冠之齡的副總兵,若是此次立下功勞,極有可能就是總兵了,別人要奮鬥多少年啊!

偏偏人家不但長得英俊有才華,還深得帝心——就這一會兒,皇帝已經看他好幾眼了,似乎在徵詢他的意見。

熊總兵說完此次戰役的佈置,問道:“姚副總兵,你怎麼看?”他也留意到皇帝的視線,雖然問的是姚晨,實際問的卻是皇帝。他和年輕皇帝接觸實在不多,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