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政利弊幾何,遂請陛下獨斷。
餘下五卷並非十分緊要,待臣細細潤,歸來後再呈與陛下。
另:玉蕭可乖巧,書房是否每都去?
讀到此處,南宮靜女的嘴角已經不可控制地勾了起來,她看得出齊顏的行文也是筆鋒稍頓,不知思索了多久才寫下了接下來的話……
齊顏:臣之心,依舊如故。
謹頌冬遂。
第一封是君臣間的奏報,第二封分明是家書,抑或說是……情話?
雖然通篇不見一個孟字眼,可是字裡行間出的情,涓涓入心。
南宮靜女反覆看了幾遍,終於展顏一笑。
南宮靜女是被齊顏那一對“子云”
“子曰”給逗笑的,腦海中不僅勾勒出了齊顏寫這些時的模樣,定是跽坐在案前,也不知送給她的夜明珠帶上沒有?若是沒帶大抵要點一盞油燈,寫到這裡時……或許也是在笑吧?
她的笑與自己定然是不同的,會是那種含蓄的,甚至帶著三分狡黠的。
什麼嘛,不就是在對自己說:我現在有五條妙計,但是用了以後結果是什麼樣子我並不知道,有的古人說應該用,有的古人說不應該用,我也拿不定主意,你是陛下,你來定。
南宮靜女輕嘆一聲,暗道:這人何時變得這般圓滑了?真是……
自從知道玉蕭並非齊顏親生以後,南宮靜女對玉蕭僅存的那麼一丁點兒芥蒂也消失了,她甚至有些心疼玉蕭的身世。小傢伙出落得愈發聰可愛,又孝順。
只是小時候那份“調皮搗蛋”也愈發恣意了,幾乎每隔幾南宮靜女就能聽到上書房的師傅向自己彙報說:晏陽公主又把某位大臣家的嫡孫敲了個滿頭包。
底下的朝臣見女帝笑了,先是微微一怔隨後齊刷刷地低下了頭。
只因南宮靜女這一笑如沐風,美不勝收。
渭國信奉儒家,講究非禮勿視,所以大臣們自覺地避嫌。
南宮靜女輕咳一聲,收起了笑容,眼底仍然淌著溫軟和柔軟。
齊顏在南宮靜女的心中就是這樣神奇的一個存在,照理說惹怒天子的人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但齊顏不同,她三言兩語就傷到了南宮靜女的心,女帝非但不記仇又被她用短短的一封信哄得眉開眼笑。
某些時候,南宮靜女和齊顏像極了民間的平凡夫,吵吵鬧鬧是有的,但在心底都把對方當做自己的家人,即便怒急攻心甚至失望,都會隨著時間的逝,慢慢諒解對方,無需多言。
南宮靜女又看了看齊顏寫給她的兩封信,瞬間明白了齊顏的用意:明明可以一次寫完的內容,為何要拆分成兩份?
南宮靜女拿起齊顏的第一封信,給一旁的內侍:“欽差主事傳信回來,你宣讀一遍再給諸位大人們傳閱一番。”內侍:“是。”
…
…
下朝後,南宮靜女直奔承朝宮的書房。
書房內的陳設依舊,按照從前的駙馬府的書房原封不動佈置的,南宮靜女一抬眼便在書架上發現了齊顏信中說的那五卷卷宗。
一一打開,悉的字跡再次映入眼簾,這五卷分別是:《論廷防無章之弊》,《論冗官冗費之弊》,《論官員貪腐之弊》,《論擁兵自重之弊》以及最後一卷《論前朝舊政之弊》。
看著這些題目,南宮靜女也不暗自咋舌,她知道自從自己登基以來齊顏一直在忙著些什麼,沒想到竟然是如此浩大的工程,而且這不過是其中的一半而已。
南宮靜女摸著每一卷的厚度,最少的也要幾十頁紙,不肅然起敬,直了身翻開了第一卷。……三更的梆子很快敲過,南宮靜女卻只看了一半,齊顏的目光犀利,鞭辟入裡,通篇沒有一句廢言,字字切中肯綮。
有很多南宮靜女覺到苗頭不對卻說不出所以然的弊端,經過齊顏這麼一提點猶如醍醐灌頂。
內侍來請過幾次,南宮靜女的眼睛卻一刻也捨不得離開卷宗,被請得煩了,乾脆告訴內侍她今夜不回去了,就在承朝宮過夜。
反正齊顏又不在京城,她住在哪裡都是可以的。
第一卷《論廷防無章之弊》主要是以之前御林軍串通瑜王南宮達謀反一事為論點,結合之後內廷宮人意圖刺殺南宮靜女為附證,細說了整座內廷存在的隱患弊端,以及解決辦法。
第二卷《論冗官冗費之弊》齊顏在裡面羅列了渭國從朝廷到地方和軍隊裡的職銜,竟然有七千六百多個,官員總數高達八萬人!
之後齊顏又把每年朝廷需要支付的餉銀細的計算了出來,看到那個數字時南宮靜女眼前一花,心頭直跳。
末尾,齊顏又把每個重疊職務的權責大致點了一下,並把責權相重疊的部分用硃砂筆標記了出來。
齊顏: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職能重疊難免會出現疏漏或是推諉的情況,長此以往不僅朝廷開支巨大,而且百姓無處申告,有百害而無一利。
臣任職晉州時,發現當地有許多目吏已成“世卿世祿”,百姓更有歌戲稱:“鐵打的吏,水的官兒。”這些目吏雖然職位不高,甚至有些乃無品有俸之職,但大多由本地人出任,為舉薦制、從前朝伊始傳至本朝,歷經數百年,襲成幾代人。大多為子承父業,在當地力量十分龐大,甚至有左右官府的能力。
導致了各州府廣出目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