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又趕上冬天,彷彿老天爺也想要了這位貪玩皇帝的命,今年的京城格外的寒冷,這才正月,就已經凍死了不少人。
有天災就要解決,明朝規定,每年皇帝都應在南郊主持大祀禮,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正德雖然胡鬧,但正事上也不敢含糊,強撐病體吩咐禮部照辦。
十四這天,百官就位,皇上穿著祭天的衣服,面容蒼白的站在祭壇上。
當內侍喊出口令,正德下跪拜祭天地之時,忽然一口鮮血噴出,癱倒在地,氣若游絲,再也起不來了。整個祭場譁然,大禮不得不終止。
等將皇帝抬回宮後,張太后哭得肝腸寸斷,連忙召集御醫,併發布聖旨,尋求天下名醫醫治正德。
雖然皇帝沒死,可朝廷上一時之間已是人心渙散。無他,正德可是當著眾人的面吐的血,大家也都不是傻子,心中都知道恐怕這次皇上是凶多吉少。
內閣首輔楊廷和近幾家中不斷有人登門拜訪,好在他早在皇上祭天之後就已吩咐下去一律不見,他歷仕四朝,位高權重,也沒人敢有怨言。
前段時間,司禮監太監魏彬等到內閣說,太醫已無能為力,請拿出萬兩銀子從鄉村中招募名醫。這明面是說想給正德請大夫,實際是暗自皇上已經無力迴天,眼下無子,是時候決定下任皇帝了。楊廷和心中知道他們的意思,卻不答他們的碴,而是直接了當道務必要按輪序來定下皇位繼承人,只有如此,天下方能安定,否則遭殃的是你們宦官自身,魏彬等唯唯聽命。
見楊廷和連掌權的太監們都敢懟,百官們更不敢說什麼,楊廷和見狀總算是鬆了口氣,暫時按下心中煩憂,著手處理朝事。
上面的人四平八穩,底下自然掀不起波瀾,所以即使如此,朝廷依舊井然有序。
三月,豹房內,連續病了好久的皇帝突然清醒了過來,眾人皆知這恐怕是迴光返照。正德自己心中也有數,嘆了口氣,喊來司禮監太監啞著嗓子說道:“傳朕指令,朕自知時無多,跟太后說,天下事重,與閣臣共同商議。之前的種種都是朕的過失,與他人無關,朕走後,也不要為難他們。”內侍們淚滿面,不管外人對皇帝評價如何,但他對他們這些身邊人是真的好。
正德說完,重重咳了兩聲,然後又昏過去。
小太監膽戰心驚的探了探皇上的鼻息,嚇得一股坐在地上,大哭道:“皇上駕崩了!”自此,正德時代徹底結束。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正德的死,歷史上有不少說法,我見過不少野史或是其他學者的觀點,很多都認為是陰謀論,有說是江彬殺的,也有人說是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動的手,說實話,我看都有道理。
但是文中我覺得還是不能傳遞似是而非的訊息,所以還是按正史來,大家如果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找。
而且有一點就是,成化帝的這一支其實身體都不怎麼好,早死的很多,正德不也終身無子。
不過嘉靖帝是個例外,他的身體健康一度讓我覺得非常惑。
史書上很明確的記載了,他自幼體弱多病。
但是仔細想一想,這位可是磕了四十幾年丹藥,吃了四十幾年重金屬還生龍活虎當皇帝的人竟然說他體弱多病??我嚴重懷疑他要是不作妖能活到一百歲!!
第20章躺贏三月十四,紫城。
內閣中雅雀無聲,除了閣老,破例將幾位朝中重臣也叫來。正德皇帝剛剛駕崩,此時京里正全城戒嚴,空氣彷彿凝滯了一般。
吏部尚書王瓊脾氣比較急躁,見楊廷和、紀等閣老面不改的站在前方,不由心煩意亂。可他又不能上去詢問,於是只好抓住身邊的老友禮部尚書澄悄悄問道:“大人,你說接下來的事兒到底怎麼辦?定下來沒有啊?”可惜的是,王瓊王大人之前在兵部任職多年,平裡豪邁慣了,他自詡的小聲在這安靜的屋子裡極為明顯,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們倆這裡。
澄心中暗暗叫苦,王瓊這是要害死自己啊!於是連連搖頭,表示不知道。
紀閣老曾監管過禮部,平最是端方嚴謹,見二人不成規矩,便要開口訓斥,結果被來人打斷了。
司禮監太監谷大用腳步匆匆的走來,見到諸位大臣,先是作了個揖,眾大臣忙問:“怎麼樣,太后娘娘是如何說的。”谷大用清了清嗓子:“太后娘娘有令,陛下臨終前說了,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她老人家的意思是,讓眾位來拿主意吧。”
“這、這……”朝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不約而同的望向站在最前方的人,也就是如今大明的真正掌舵者——內閣首富楊廷和。
楊廷和看起來也是早有準備,不慌不忙的從袖子裡拿出一片薄本子,上面赫然寫著《皇明祖訓》幾個大字。他也不理會旁人異樣的目光,直接打開皇明祖訓,淡淡說道:“從太、祖令,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雖然大行皇帝沒有留下皇子,但陛下尚有堂弟,興獻王長子朱厚熜,依序當立。”諸位大臣心中暗道,這看來是早有準備,說不定太后也參與到其中。罷了罷了,反正立皇上這件事也確實符合祖制,左右是他們老朱家的事,自己也就少管吧,於是紛紛應和。
楊廷和立即讓谷大用向太后傳遞朝臣的意見,正德皇帝死後,張太后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