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唐慎義正言辭:“提出這種主意的,簡直沒人!”神情大義凜然,彷彿真的同仇敵愾。
送走了梅勝澤後,唐慎又意外地又收到幾張請柬。
其一是原五品起居郎張思的。起居郎共有三人,唐慎擢升為起居郎,張思就被他頂走,變為四品虞部郎中。原本張思以為這是明升暗降,心中大苦。但隨即朝廷要修三條官道,他瞬間鹹魚大翻身。
梅勝澤才是六品小官,修路的事他只能分到一點油沫,大頭和他無關。但張思不同。一時間,張思風頭無兩。他宴請同僚,準備動身前往幽州。
酒宴上,張思主動敬了唐慎一杯,唐慎恭敬地回酒。
張思主動道:“原來陛下如此深謀遠慮,此前是我心中狹隘了。我還曾經嫉羨於你,景則,真是對不住。”唐慎:“祝張大人一路順風。”要是官道修得好,張思可不僅僅能從中賺一筆,說不定還能升官。
張思走後,第二個要走的,竟然是王霄。
開平二十七年,狀元姚僐、探花唐慎都進入中書省,成了五品起居郎。只有榜眼王霄,彷彿被趙輔遺忘了似的,一直待在翰林院做七品翰林編撰,做了整整一年。如今朝廷要修官路,他忽然接到授命,擢升為五品虞部員外,即趕往寧州修路。
當真是沉寂一載,一朝翻身。
他們這一榜的進士,有一大半已經離開了盛京,還有一小半相聚在千里樓。
唐慎和姚僐半年不見王霄,如今再相見,三人都是慨萬千。
王霄彷彿蒼老了五歲,明明才不過而立之年,鬢間就有了白髮。他舉杯敬唐慎和姚僐,三人沒說太多的話,只是喝酒。入了午夜,王霄興致返家。三後,他收拾了行囊,北上寧州。然而臨走前,竟然有客人來訪。
王霄親自出門接,是戶部尚書府的管家。
王霄將王溱的管家進門,管家將一封信送與王霄,道:“尚書大人公務繁忙,不能親自送你。他寫了這封信,特意囑咐我送來。王公子去到寧州後,若遇急事,將信給工部左侍郎大人便可。”來盛京兩年,王霄早就沒想過攀上王溱這門遠房親戚,如今拿著這封信,他忽然潸然淚下。
“多謝尚書大人!”十年寒窗讀書苦,一載盛京人情涼。
如今,他踏上北去的路,來自己嶄新的人生。
朝廷要修的這三條官路,分別通到幽州、刺州和寧州。三州都在大宋與遼國的界處,分別位於西北、正北和東北。實際上,修三條官道是假,大宋真正要修的是通往幽州的這條官道。
幽州官道由工部尚書袁穆親自監修。
幽州是大宋防禦遼軍最重要的關卡,修建一條直達幽州的官道,是為了尋常時傳遞軍情方便,更是為了後兩國戰,能用更快的速度將軍糧送往前線。
唐慎只是在奏摺裡提出建議,建議趙輔可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虛實相間,修三條官道,用另外兩條官道來掩護真正想修的幽州官道。不過他也沒料到,趙輔的第三條官道選的竟然是通往寧州。
寧州,位於大宋的東北部,落河鎮便在寧州北部!
寧州官道是最好修的,路途最短。如此一來,哪怕細霞樓今年沒能打出自己的渠道,年底時他們也能通過官道運送羊、牛,不用再看遼國商人耶律究的臉。
得知朝廷要修路的事,姚三和陸掌櫃喜出望外。
三月,姚三動身打算前往落河鎮,打探一下修官道的情況。唐璜在盛京待了半年,悶得很,一定要姚三帶她去。姚三拗不過,只能帶唐璜一起上路。
四月,兩人從落河鎮回來。
姚三道:“小東家,寧州官道修得真快!這一路上本就沒有什麼山川阻隔,大多是平原。如今一路修過去,我沿路瞧著,至少已經修了六分之一了。想來年底時肯定能修好!”唐慎作為起居郎,在記錄皇帝起居的時候也聽過不少工部官員從北邊回來的報信,和姚三說的工程進度差不多。往幽州的官道最難修,刺州其次,最好修的就是寧州官道。
唐璜:“其實大宋一直有往北的官道,只是新修的這三條不同。新修的三條是直通北方,沒有一點繞路,且道路更寬,遇到容易下雨的地方,甚至還有了碎石鋪路。”唐慎這才看向唐璜。
他穿到這個世界整整四年,唐璜也從一個九歲的小女孩,變成如今十三歲的姑娘。
尋常姑娘都喜歡養在深閨,刺繡描花,唐璜來到盛京後,卻經常往細霞樓走。
這次唐璜要去落河鎮,唐慎原本要阻攔,但是望著妹妹堅毅的神情,還有那與其他姑娘截然不同的、不那麼白皙的臉龐,才沒有阻止。
百姓是不得有國家地圖的,唐璜便拿了一張宣紙,按照自己一路北上的記憶,在宣紙上畫了糙的草圖。她道:“遼國與大宋進行貿易往來,大多在寧州。寧州官道,最遲年底就能修好。如此一來,除非是極其惡劣的天氣,寧州的貨物一就能送到盛京。再看往南。”小姑娘用不那麼細膩的手,往南又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線:“盛京往南,有大運河。尋常客船,半月可從盛京抵達錢塘。但這是走得慢、走得穩,若要快點,最多五,就可以從南往北。”唐慎望著自家妹妹,語氣認真:“所以?”突然被問,唐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