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了搬家‘叛逃’,在秦國百姓美好生活的強烈對比下,這些生活在底層倍受壓榨的各國百姓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
其實並非他們沒有愛國之心,而是他們祖祖輩輩都是平民,祖祖輩輩都遭受著壓迫,過著辛苦麻木的生活,對自己腐爛的國家歸屬著實不多。
深切的愛國之心是建立在這個國家上層人給子民帶來的希望,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誰愛它?
-不過並不是每個國回去的民夫都受到了‘指點’,畢竟有些國家的百姓雖然不是那麼富裕,但還是不錯的,比如說姜國民夫就是,秦國雖好,可是他們還是更願意回國,因為他們國家很強大。
所以當初姜國的民夫唐鈺並沒有打亂跟其他國家的民夫混住,而是整體集中管理,並且所在的地方也是秦國發展比較緩慢的,防止的就是這些人回國後透得太多。
但是這群人唐鈺也沒準備白白費,回去的時候不僅給姜國民夫同樣發了10兩獎勵金,還這些人準備了不少‘特殊禮物’。
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禮物不是吃的,也不是穿的,而是跟學習相關的用具,一套筆墨紙硯和一本詩集。
姜國民夫雖然不知道秦國為啥送這些禮物,但是筆墨紙硯大家拿著還是很歡喜的,讀書用的東西百姓都喜歡,帶回家能給孩子用;詩集不認識,但好歹也是本書,而且還是用昂貴紙張做的書呢,不要白不要。
而去接民夫的姜國使臣翻看了詩集,發現裡面的詩集都是寫些讚美山水之類的詩,文辭確實驚豔,不過意內容卻沒什麼特別含義,也就沒多管。
再看見詩集的作者留名是唐鈺,想起秦王那股子寵愛這位男後的勁兒,使臣嘴角就當暴君又在發神經了。
當然使臣也不是沒想過直接沒收民夫手上的詩集,但是沒有個正當理由也不能幹,雖然百姓很渺小,可這般明目張膽不把百姓當人,徹底抹殺百姓的基本人權,百姓肯定會怨氣造.反的。
所以平淡無奇的詩集就這麼順利的被姜國民夫帶回了國。
而誰都沒想到,偌大的姜國毀滅原點,竟然就是在這本小小的詩集上!
*******
177.儒生們的投奔因為唐鈺和殷禹對姜國民夫有防範,所以其他各國知道的很多事情,姜國民夫都不知道。
比如說風馳鳥的事兒,姜國民夫就一點消息沒有,自然也不會想到倒賣這東西來賺錢,眾人只買了許多秦國特產,然後揣著剩下的銀子回鄉。
雖然姜國民夫沒那麼容易產生叛逃的念頭,但是在秦國呆了三年,大家還是不免對秦國很是好。因為秦國在強大的同時,難得的是愛民之心,秦國整頓貪官汙吏的行為,無論哪國民夫,心中都是為之稱讚的。
所以哪怕是自傲如姜國的民夫,回鄉之後說起秦國的生活也難得中肯評價,沒下得去嘴詆譭。
而村裡人看到這些去當民夫的人不僅活著回來了,更沒有累瘦,反而結實健壯,氣紅潤,自然好奇他們在秦國的生活。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民夫代表的就是苦力。不要說去其他國家當民夫了,就是他們國家自己,每次徵集民夫,能活著回來的人數目都只有一半,好多人累死在外頭。
當初這些送去秦國的,家裡基本沒有報多大希望盼人回來。
因此姜國民夫氣紅潤的回去,自然少不得被村鄰和三朋四友圍觀詢問。大多數百姓都是淳樸的,這些人也沒隱瞞,就把自己在秦國的見聞都說了出來。
“啥?秦國百姓還能隨便去王城見大王?朝廷還給百姓養老?”眾人聽過後全部都是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對於秦國的富足生活他們還好,不會太羨慕,畢竟姜國可是做了很多年的第一強國,百姓生活還是不錯的。但是對秦國這幾年的改變政策就非常震驚了。
原本唐鈺還是不想這般進的,可現實
得太緊,為了以後更好的兵不血刃收服各國,那麼就需要讓各國百姓體會到巨大的差距,只有差距才會刺
人,因為人是種本能追求更好的生物。
所以他乾脆把現代社保搬出來,這個福利連現代人都沒辦法拒絕,何況是古代人?
“其實也不是隨便見,他們那好像叫什麼百姓代表,一年去一次,給大王彙報民間百姓的訴求,沒有官職的,但有些補貼。聽說是秦王當年被那些貪官汙吏氣到了,才想出這麼個辦法,好杜絕那些惡官草菅人命。”那也夠威風夠好了!
饒是一直以自己國家為傲的姜國人都不免羨慕了,遭受貪官汙吏欺壓迫害可是各國百姓共同的遭遇,哪怕是姜國都不能避免,只是輕重區別而已。
“那,那秦國給百姓養老到底咋回事?官府還管這個啊?”
“嗯嗯,據說叫什麼社會保險,簡稱社保。具體我也不太懂,總之就是你年輕每個月給官府幾十文錢,等老了之後官府每個月就給你發錢發糧,到時候就能給家裡孩子們減輕一點負擔,沒孩子和孤寡老人也不用擔心生活,死了官府給你守屍辦葬禮……”這下姜國百姓是真羨慕了,大家為啥那麼重視兒子,除了男人能幹重活不就是養兒防老麼。
可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並不是每個孩子長大了都孝順,村裡老年遇到孩子不孝順的多得很,又或者運氣不好白髮人送黑髮人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