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仕途升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刻陸老闆正與縣裡洽談一個項目,擬在縣城附近建一片廠房,形成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現代運動健身器材生產基地,生產的新型運動健身器材具有高科技含量,將盡數出口外銷。縣裡對他這個項目很重視,全力支持,打算把城北一片山地給他,他卻看中城西區域,提出要一塊俗稱“蒼蠅巷”的地塊。雙方沒有談攏。
本縣舊有民謠,稱“北門金,南門銀,東門牛屎,西門蒼蠅”說的是縣城各個角落的特點和地位,其中西部最差。這一帶地勢較高,位居城鄉邊緣,與鄉村農田相接,早先有一條彎彎曲曲的街巷,巷兩邊是平房,後邊是田原,周圍遍佈大糞坑和豬圈,蒼蠅最多,所以有“蒼蠅巷”之芳名。改革開放之初,縣城城區擴展,蒼蠅巷被列入改造,確定劃為鄉鎮企業區,當年費了很大力氣,填了糞坑,遷了豬圈,修路拉電,辦起了一些小作坊小工廠,曾經熱烈一時,若干年後又陷衰敗,因為規劃不當和其他多種因素沒能發展起來。如今蒼蠅巷一帶基礎設施殘缺破舊,企業多不景氣,到處汙水橫,依舊滿眼蒼蠅。港商陸老闆偏偏喜歡蒼蠅,要把他的現代運動健身器械基地建在這裡,認為昔蒼蠅巷有望發展起來,可以變成一個黃金圈。
陸老闆慧眼獨具,別人只看到滿天害蟲,他卻看到滿地貴重。讓他在蒼蠅巷投資辦廠,創造出一個黃金圈有何不好?城西一帶眼下非常破敗,小工廠小作坊倒的倒散的散,只剩幾家手工業小紙製品廠還在開工,生產銷售的主要產品是黃裱紙,以及城鄉居民出殯上墳的各類用品,包括紙錢。這裡有一種紙錢模仿美元樣式,幣面面額巨大,數以億計,發行者號稱“冥國銀行”儼然已成閻羅王的金融寡頭,實際沒有幾個gdp。讓陸老闆在蒼蠅巷化腐朽為神奇,把供奉鬼魂的黃裱紙燒成本縣人民的黃金圈,看起來好處很多,為什麼不呢?縣裡卻再三說服,婉言相勸,多方面進行比較,說明舊民謠有道理,城北地點最好,真正的黃金地,建議陸老闆按照原先安排,把廠子辦到城北去。這裡邊有個原因:陸老闆之前,縣裡已經答應把蒼蠅巷給另一客商開發改造。陸老闆不幸晚踩一步,人家已經佔了先機。
陸老闆非常執著,無論怎麼解釋,主意不改,只要那堆蒼蠅,其他地方免談。這就跟年輕人找老婆一般,情人眼裡出西施,看中誰只要誰,拿誰換都不行,老爹老孃誰講都不聽。事情談不妥,老闆有意見,縣裡請他回來出席5·18招商會議,他不哼不哈。旅港同鄉會為劉克服一行送別,他遲到早退,說是碰到麻煩事,其實事出有因,旨在表達不滿。
他卻給劉克服送了錢,表明意見歸意見,情歸情。四萬港幣不是鉅款,也不算太少,劉克服一個小局長,不能盼望太多。劉克服一行往港聯絡招商之前,恰縣裡久旱無雨,山區一帶旱情相當嚴重,旅港同鄉會組織賑災募捐,問災農,陸老闆也認了捐,出兩萬聊表心意。相比而言,顯然陸老闆對劉局長比災農心意更足一些。這筆錢除了陸老闆劉局長你知我知,只有電梯稍微看到一點。以當時情況分析,不至於暗藏殺機,本款基本安全。
劉克服回到縣裡,隔天就找領導彙報。不巧副縣長齊成到省裡開會,要求劉克服直接找縣委書記方文章報告。方書記是老大,說一不二,脾氣不小,不好對付,小局長個個都怕,此刻事到臨頭,不上也得上,劉克服硬著頭皮去找,果然出師不利。方文章一聽陸金華沒有請下來,張嘴就批。
“這點事也辦不了,你們去幹什麼?香港很好玩?”劉克服強調一行人誰都沒玩,除了坐車就是辦事。
“辦成這樣還嘴硬?”劉克服不吭聲了。
方文章也對陸老闆不滿,說陸金華喜歡蒼蠅,總要講點道理。如果可以辦,哪怕已經賣給別家了,縣裡也會想辦法把地贖回來,轉給他陸老闆投資辦廠,打造黃金圈。問題是不可以,這事沒法辦。
劉克服說:“我看他很固執。如果不給,可能會走人。”
“你這個外經局長怎麼當的?”方文章批“他要走人,撤你,你們一塊走。”劉克服請示:“能不能讓我跟林渠他們商量商量?”方文章眼睛一瞪:“你嫌自己麻煩少,還是嫌林渠麻煩少?”劉克服不再說話。
方文章要求劉克服不放鬆,繼續做工作。首先必須保證陸金華回來參加招商會,接著還要把陸金華這個項目爭取下來,不能放過。
還沒說完,他辦公桌上的座機響鈴。方文章抓起話筒,片刻間神情語音完全變了,不再像訓斥劉克服那樣滿嘴噴火。
“是我。領導啊,有什麼代?”他問對方。
劉克服站直,這時為難。方書記還沒發話,他不能離開。但是站在這裡聽領導打電話似乎也不合適。
“那個地方啊,”方文章對著電話笑“老名叫蒼蠅巷,一地破爛。”他突然意識到屋裡還有個人,於是抬手,指著劉克服,再指指門口。劉克服明白了,領導這是讓他出去,人家有要事跟電話說,謝絕旁聽。劉克服趕緊走出書記辦公室,把門小心掩上。
他沒離開,站在走廊外等候。除了因為書記沒有發話,不好擅自逃遁,他心裡也有些好奇,在屋裡聽了領導隻言片語,知道書記突然接到的這個電話似乎跟蒼蠅巷有關,以方文章的口氣推想,來電話的人職位顯然比縣委書記更高。這是個誰?怎麼也關心起蒼蠅巷了?劉克服不猜想。
方文章這個電話足打了二十分鐘。劉克服守在外頭沒有離開,期間有幾個人過來探頭探腦,都是劉克服一類縣直機關中層官員。他們問劉克服方書記在嗎?劉克服告訴他們書記在裡邊打電話,想見領導請排隊,按先來後到為原則,請排於劉克服之後。那幾個人比較計較,不甘排名在後,均掉頭離開。
然後方文章打開房門,喊了一聲:“小劉!”看到劉克服還在,沒有變成蒼蠅上天翱翔,他表示滿意。
“你還有點腦子。”他說“事情沒完。”他對劉克服發佈指令,口氣完全變了。
“你找林渠商量一下陸老闆這個事。”他說“告訴他是我讓你去的。”劉克服大覺意外:“方書記有什麼具體要求?”不做明確指示,就是讓劉克服先商量,深入探討,然後酌情研定。
於是劉克服找林渠。當時林渠恰在蒼蠅巷辦公,讓劉克服過去見面。劉克服坐上局裡的普桑,立刻趕去。
此刻林渠在縣民政局當局長,與劉克服為縣直機關同僚。當年嶺兜移民村發生泥石災害後,林渠受處分被撤了書記,事過將近一年才被重新啟用,安排到民政局去。民政局掌握著不少人的財物資源,在機關比較熱門,顯然林渠還是很得方文章看重。相比之下,劉克服從鄉書記調來外經局就顯得差了,不如林渠。民政局有實權,自有一幢辦公大樓,地點在縣城新華大街上,裡外裝修都很好,林大局長不在自己的辦公室坐著,跑到蒼蠅巷那種破地方辦公去了,為什麼呢?有些特殊原因。
原來蒼蠅巷有大片地盤是林渠的,準確說是歸縣民政局管轄。早年間蒼蠅巷被闢為鄉鎮企業區時,當時的民政局長有遠見,在這裡上一腳,佔一塊地盤,建了兩家工廠,分別生產紙質和木質用品。生產木質用品的叫民政木製品廠,說法比較文雅,實際就是棺材鋪,據需要為各種死者打造棺材。後來因為殯葬改革推行火葬,棺材需求銳減,木製品廠不再做棺材,改做骨灰盒,以及相關喪葬用品,以滿足各類死者需要。民政局下屬另一家企業生產紙質用品,叫民政紙箱廠,是一家福利質企業,主要安排本縣殘疾人員就業。因紙箱包裝行業競爭厲害,殘疾人企業比不過健全人,該廠後來轉產,雖然還叫民政紙箱廠,卻不再生產紙箱,改產花圈、黃裱紙等紙品,同時大量印製紙錢。類似產品的競爭也很烈,該廠依靠政策扶持,勉強維持。近些年,蒼蠅巷一帶小作坊小企業多因產品銷路困難停產,民政這兩家廠子始終堅持生產,他們的員工工資很低,產品也有銷路,因為人總是要死的,人死了都要治喪,用得著骨灰盒黃裱紙以及花圈紙錢種種。
眼下民政部門的這兩家廠子突然成為問題,尤其是民政紙箱廠。在陸老闆提出打造黃金圈之前,早有一位客商獨具慧眼,與縣裡草簽意向,選址在這裡投資,擬改造蒼蠅巷,建造大片標準廠房,開發一片工業加工園區,林渠轄下民政紙箱廠劃在人家的園區範圍內。舊城舊企業改造如今常見,改造中企業員工安置有些通行辦法,蒼蠅巷這裡原有老企業基本倒光了,破產倒閉企業員工安置多是拿出一筆錢買斷工齡,政府提供幫助,工人自謀出路,爭取再就業。這一辦法對民政紙箱廠卻不好用,因為這裡不比其他,集中了百來個殘疾人。
他們不接受主管部門提出的買斷工齡方案,寧願領取微薄工資,堅持上班印製紙錢,不願失去工作。因為他們身有殘疾,再就業格外困難。殘疾人維護自身利益的態度很堅決,效果很強烈,瞎子聾子啞巴駝背斷手斷腳聚在一起,情況有別於常人。
所以林大局長焦頭爛額,蹲到蒼蠅巷辦公去了。
“吾要發”在即,招商洽談會要開了,縣裡計劃於招商會期間跟投資商就改造蒼蠅巷為工業開發園區正式簽約,這就需要林渠做通所屬企業殘疾員工工作,把事情談妥。林渠是老手,曾經當過信訪局長,也在鄉鎮當過書記,很會軟硬兼施,良民刁民都能對付,但是這回非常棘手,因為對方無論良刁,都是殘疾人,人家認準一條,軟硬不吃。
劉克服趕到蒼蠅巷時,林渠正在紙製品廠的辦公樓裡找殘疾員工談話。劉克服到了工廠門外,這才明白為什麼林渠要勞駕他親自前來參觀訪問,自己不願離開蒼蠅巷半步。原來林大局長本就出不來:工廠門被一輛載貨小卡車堵死了,林渠的轎車被堵在廠內停車場裡。
劉克服下了車,帶著部下小陳步行穿過大門,進了福利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