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桃園三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植穩坐中軍大帳,已經呈現出花白的頭髮令他看上老。歲月在他臉上劃下了一道道痕跡,那個少年就學與馬嵩門下的絕世神通,如今已經垂垂老矣。
不過,那張剛正的臉上,依舊帶有強硬的姿態。
正襟危坐,板
直,雖然被貶到東觀多年,可依然能看出當年的英雄氣概。
手撫桌案上的寶劍,盧植的心裡卻有一種苦澀。畢竟不在年輕,畢竟不能再如當年那樣做強項令。雖然不願意承認,可盧植也知道,東觀多年的磨練,讓他學會了妥協。
對於董卓,盧植的印象並不深刻。
只是聽說他和大將軍何進走的很近,而且善於鑽營。但是在危急之時,這個六郡良家子還是表現出了一個大漢忠臣應該具有的本。南宮一戰之後,董卓可說是名氣大盛。如今陽酒樓之中談論最多的,就是這個被士大夫稱之為鄙夫的傢伙。
從陽出發之前,袁隗專門找盧植談過話。
當時的景象,盧植至今歷歷在目。
那是在袁隗的書房中,陽光很明媚,可早的寒意卻充斥與書房裡,令人
到很冷。
袁隗說:“今請盧中郎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告知。”見慣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在東觀中消磨了四年,盧植的火
比之以前已經小了很多。袁的話語間還是很恭敬,但也許是他四世五公的背景,神情間還是有一種不太尊敬的氣息
。如果在以前,同是士大夫出身的盧植絕對會拂袖而去。
可現在…
盧植問道:“太傅有何指教?”袁隗敲著桌子說:“皇甫嵩在離京之前,上書皇上解開黨。皇上也准許了。盧中郎想必也清楚,如今宦閹在朝中為非作歹,我們有時候必須要做一些妥協。能與宦閹對抗的,只有大將軍一人耳。士人地未來,大漢的未來,都在大將軍一人身上。”盧植眼皮子一耷拉,心裡就開始煩躁。
又是黨爭!當初皇上行黨,不就是你們這些黨人爭的太兇?如今黨
才開,你們就立刻上躥下跳,看起來還是沒有吃夠虧啊。不過表面上還是很恭敬。
“植對此事,略知一二。”袁隗點點“大將軍是士人的希望,可大將軍總是和那些宦閹勾勾搭搭,著實令人有些心煩。此次盧中郎督戰翼州,河東太守董卓負責協助,你可知道這個人?”
“略知一二。”
“那就好…”袁隗眼皮子也耷拉著。似乎是有氣無力“董卓是大將軍的人,我們有必要讓大將軍知道,沒有我們的支持,單憑區區武夫,休想治理好國家。”盧植心裡咯噔一下“太傅的意思是…”
“董卓此人素來狂妄,而且為人魯。給他一些教訓,也算是給大將軍一個警告。”心裡暗自叫苦。怎麼才從東觀出來,就遇到這種事情?
東觀編修《漢紀》的子雖然清苦,可至少
子過的很清閒,沒太多煩惱的事情。
忍不住說:“太傅。難道您不怕大將軍為此而生氣。”袁隗哈哈大笑“子幹,你在東觀地時間太長了,有些事情和當年已經大不一樣。如果在四年前,我們動董卓,遂高會很生氣,甚至會翻臉。可是從去年開始,我加本初加入大將軍府,董卓在大將軍心目中已經不如從前。否則大將軍怎麼可能會取了他的司隸校尉而由本初擔當?大將軍心裡清楚,一個本初。百個薰卓也比不上。”盧植一皺眉,陷入沉思。
袁隗眼睛一眯“怎麼。子幹不願幫我?”言語輕柔,卻帶著一股陰森森的味道。盧植明白,如果不答應,只怕馬上就會倒黴。
也罷,在東觀呆了四年,好不容易有出頭之,實不願放棄。
盧植說:“植盡力而為。”
“好…有子幹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
“老師,老師…”盧子幹驀地警醒“什麼事?”
“董河東已經報門而入,在帳外候命。”
“讓他進來!”盧植扭頭,看了看在身後叫他老師的人。這個人年紀大約在二十多歲,身高七尺五寸,面如冠玉,若塗脂。最明顯的特徵,是他的耳垂很大,按照面相來說,這是有福氣的象徵。手臂較之常人地長,垂手站在盧植的後面,神態中極為恭敬。
此人名叫劉備,是幽州縣人。
曾在盧植門下學習,但說實話,盧植對他並不是很喜歡。
不喜讀書,讀過之後,也不求理解,囫圇棗似的應付過去。家中也不是很富裕,可偏偏喜好華服。如果不是和盧植是同鄉,而且此人對母親孝順,在鄉里中有賢明,盧植是絕不會收他做弟子。雖然說盧植是有教無類,對門戶並不看重,但這種人總是看不順眼。沒想到,大亂起時,此人竟能
身而出,在幽、青二州立下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