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來生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來生論是一本書,但是對曼德教來說,這本書已經遠遠不是一本書那麼簡單了,事實上,它還代表了曼德教數百年來最黑暗的的那段歷史。在介紹這段歷史之前,就不得不對聖威爾這個國家擁有一個更加直面和深刻的瞭解。

聖威爾是大陸歷史上最後一個結束農奴制的國家。

所謂農奴,與佃農自耕農有很大的不同。自耕農是自有良田,每年自勞自食,只需納一定的錢糧稅貢,如果收成好了,年年還可有所盈餘。而佃農則是無土地,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低級農戶。

而農奴則更加悲慘,他們就是種田的奴隸,除了一雙手,一無所有,連人身自由的權利亦被剝奪,佃農好歹還是自由人,農奴卻是牛馬牲畜。

在那段農奴制最瘋狂,社會最黑暗的時期,甚至有過這樣的傳言:山上有沒有主人的野獸,山下卻沒有沒有主人的人。

做為農奴,人們除了被壓榨,剝削,無盡的貢獻自己的勞動果實之外,不享受任何人身權利。

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國與國之間的,彼此學習,進步,一些英明有為的君主開始意識到農奴制的弊端。

農奴制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大量的農奴沒有銀錢,對商業貿易的通無法起到任何幫助,而一部分地主貴族則盡情揮霍社會資源,造成大量的資源費,最糟糕的是,少數平民同樣因為農奴制的存在而面對高額稅收的壓力。養一隻母雞要稅,雞下了蛋要稅,甚至不下蛋的公雞也得稅。你要是養了十頭牛,你就得十頭牛的稅,而且一就是十年。在這十年裡,你的所有牛哪怕都死光了,你還是得按十頭牛的稅去

這樣的高稅收多稅種,嚴重打壓了國內生產養殖種植的積極,僅靠神權維持的統治無法避免經濟的蕭條和土地兼併帶來的種種秩序危害,因此迫切地需要改革。

當第一個勇於改革的國家嚐到了改革後的甜果之後,其迅速強大起來的力量終於使周邊各國也被迫改革,放棄農奴制,開始示好於民。

而最先廢除農奴制的國家,就是當初的大梁帝國,依靠廢除農奴制,銳意革新,大梁帝國迅速興起,完成了由半奴隸半封建制度到完整封建制度的轉變,其後百年,大梁帝國的發展一度鼎盛,並最終與西方的沙思汗大帝發生過劇烈的碰撞,並因為那次碰撞而開始走向益衰落。

他們的鄰居聖威爾聯合公國,則是最後廢除農奴制的。

廢除此制的人,正是當年的獨裁大帝曼巴菲斯特,而間接幫助廢除農奴制的正是大梁帝國。

當年的大梁帝國入侵聖潔走廊,為曼巴菲斯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集權良機,他藉此機會整合國內各個公國的力量與大梁帝國相抗衡。在最初,大梁帝國戰無不勝,即便是曼德教的聖堂武士隊,也被當時的神威將軍李飛打得節節潰退。有與當時大梁人的強大,曼巴菲斯特毅然決定號召全國抵抗,以全民皆兵的方式對抗大梁帝國,為了收買和拉攏人心,他頒佈了一項特別法令,就是廢除農奴制。

凡有上戰場與敵作戰者,從此以後成為自由人,有殺敵立功表現者,可得到土地賞賜。曾經被大梁帝國佔據的土地,將在打回來後一律收歸國有,重新分配。不參與保衛家園者,將不會取消農奴身份,但是同樣不會再有任何新的農奴出現在這個國家,使其自然消亡。

此法令頒佈之後,獲得當時國內農奴的大量認可,幾乎每一名農奴都拿起武器湧上戰場,在打退大梁帝國之後,曼巴菲斯特展開了他長達四十年的獨裁統治,他不僅是當時聖威爾唯一的皇帝,同時也是唯一不依靠貴族力量崛起的皇帝,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貴族對其恨之入骨的原因。

在聖威爾,貴族說他是篡主,平民稱他為英主,而曼德教則稱他為瀆神者,而隨著時間的逝,宗教和貴族們的長期宣傳,曼巴菲斯特的形象便逐漸走向惡的一面。

這其中,曼德教扮演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角--先是他的忠誠盟友,然後變成死敵。

是的,在經歷了那場衛國大戰後,曾經和曼德教關係親密的曼巴菲斯特漸漸與這幫神的距離疏遠了起來。因為他意識到,如果想讓自己的國家進一步強盛起來,那麼擋在前路的最大障礙就是曼德教。

曼德教是農奴制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在國內擁有大量的土地,幾乎每一個神父同時都是國內有名有地位的大地主,憑藉神權之名,曼德教大力壓榨國內百姓,使其成為自己的農奴。大梁帝國入侵時,曼德教迫於無奈,同意廢除此制度,但大梁帝國被擊退後,曼德教試圖重新恢復農奴制,與曼巴菲斯特的治國理念產生了的對撞,並最終決裂。

事實上,曼巴菲斯特本人曾經就是曼德教的聖殿武士,曾是最忠誠的曼德教徒,但是當他獨攬大權之後,他開始發現,神權固然可以幫助國家統一國民神,但是貪婪的神卻為成為國家發展的絆腳石,他們捨不得放棄已有的利益,總是想著通過壓榨下層來博取利益,同時還嚴重阻礙了國家統一。

曼巴菲斯特並不打算毀掉曼德教,卻希望能如大梁和後來的天風帝國一樣,讓神權為皇權服務,曼德教的教義需要有所改變,教皇的位置也不該再那樣神聖,農奴制更不該重新抬頭,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他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神權顛覆運動。

這場運動,在後世被人稱之為“曼巴菲斯特大帝最後的戰爭。”在這場最後的戰爭中,他勝利了,卻也失敗了。

他勝利是因為在他活著的時候,曼德教已經被打壓得毫無還手之力,他失敗則是因為他死了。

教皇與當地貴族聯手,派出了最出的刺客,在經過無數次的刺殺後,最終成功暗殺了這位皇帝陛下。

曼巴菲斯特一死,所有的權力隨著其人的離去煙消雲散。貴族與宗教聯手,再度控制了整個聖威爾,曼德教又回覆了昔的輝煌。曼巴菲斯特大帝最後留給聖威爾人的,就是他至少徹底革除了農奴制的存在,使得這個國家在強大的外界環境壓力下,再不敢採取內部剝削的方式來發展,反而漸漸形成了利用聖潔走廊的通便利,大力發展商業貿易的民族習慣。

而在曼巴菲斯特當初和曼德教爭奪權力的過程中,他祭出的最大一道殺手鐧,不是別的,就是這本《來生論》。

封建時代的人們儘管在勞動力生產效率上比不上現代社會,但是他們的智慧卻從來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的社會矛盾,並不是只有平衡財富的手法進行解決,而在這個特殊的,落後的,愚昧的年代裡,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神權力量。

神權控制人心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宣揚來世今生,這是任何一個宗教,神,都無可避免會採用的方式方法。哪怕他們的教義差別再大,價值理念再有不同,甚至完全對立,彼此仇恨,但在來世今生這個問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