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新年第一戰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重騎兵,在戰場上的作用,其實與八臂連環弩很象。
他們的真正作用,也是用來沖垮敵陣的。
假如說輕騎兵是千里包抄繞後迂迴的高手,那麼重騎兵就是攻堅折鋒的強者,他們的任務,永遠是通過自己強力的衝鋒沖垮衝散敵陣,為後續部隊的進攻製造良機。
輕騎兵,就好比是一把鋒利的剔骨牛刀,總是沿著對方的骨頭縫下刀,下刀速度飛快,卻絕不硬撼那硬骨,通過剝離,分割其薄弱之處,來孤立和削弱這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最終完成一次華麗而藝術的分割。
而重騎兵,就好比是一把魯鈍厚重的大斧,他們不會什麼華麗的切割之術,不可能通過速度分成一片片的切割開來。他們用自己強悍的力量,無畏的勇氣來衝撞,擊砸那案板上的大塊。他們一斧掄下,地動山搖,管你什麼骨頭塊,全都給我劈碎了,劈爛了,然後一起丟進後方本陣的大之中,蒸煮煎炸任其隨意。
這,就是輕重騎兵最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就註定了淺水清需要製造種種時機,包括讓方虎孤身犯險,誑敵以待,才能讓自己的輕騎兵迂迴折返,而石容海,卻只需要一個命令下去,就可以讓他的重騎為其在前路開道,斬平一切阻礙!
一旦石容海的重騎全面突破鐵風旗重裝步兵的阻攔,勢必就會對鐵風旗已經步好的陣勢形成極大的衝擊。一旦如此,則鐵風旗本陣必危。
沒有了本陣,無論是後方的虎豹營騎兵,還是那尚未動用的熊族武士,最終都只會成為石容海砧板上的魚,任其宰割。
在這裡,不得不先對戰陣的概念做個全面的瞭解過程。
戰陣這種東西,可以說是冷兵器戰爭時代所特有的一種發明創造。
它將野蠻血腥的戰鬥變成一種藝術的表演,就象是大型晚會上的歌舞盛會,盛開出絢麗的花朵。
將軍們通過軍紀這條線指揮士兵,利用兵種差異,地形差異,陣列差異,製造種種有利於自己的形勢,最終就是通過戰陣排布這一手段,以達到手下戰士作戰效能最大化的目的。
可以這樣說,正規軍與普通民兵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他們的殺戮技巧,不是他們的心理差距,而是對戰陣的運用。
殺戮技巧,人們所能提升的戰力有限。一個人把自己練得再厲害,也不可能打贏一百個人。
心理素質,只要經歷過一兩次戰鬥的人,總是能很快就適應戰場的氛圍。
惟有紀律,是軍隊之所以為軍隊的本,是需要長期的訓練,艱苦的戰鬥,和在對長官的絕對信任中逐漸成長出來的紀律的體現,其職能效用的發揮,在冷兵器時代就是通過戰陣的運用而完全展現出來的。
它同時也是考驗將軍本領的一個基本標準。
假如說攻城拔寨是將軍們的初中課題,收攏降卒攻心為上是高中甚至大學課題,那麼沙場陣戰,其實就是小學課題,是每一個將領都要會的基本命題。
但是課題越簡單,其表現形式也就越複雜。
因為再沒有誰比誰會更好騙。
因此,戰陣的變化,其相生相剋,既體現了將領的指揮水準,也體現出軍隊的訓練效果。
一支強軍和一支弱旅間的差距,不在於其個人能力有多少,除士氣之外,其最大的強勢表現就在於部隊執行上級命令時的速度與力度。
也因此,當雙方的將領同時下達命令時,強軍與弱旅的表現,就在這一刻體現了出來。
當石容海的重騎部隊剛剛接受命令,踏上攻堅準備的步伐時,鐵風旗已經開始針對其重裝部隊的行進,做出了相應的變化。
他們的命令,接到的比敵重騎部隊要來得稍晚一些,但其反應速度,卻比對方要快上許多…
當大量的止水步卒在玄甲重騎的帶領下向著鐵風旗的本陣發起狂暴凜冽的衝擊時,鐵風旗本陣裡,戰鼓擂響、兵海湧動。
他們終於行動了。
但他們不是進攻,而是防守。
守陣以方!
在石容海有所察覺之前,淺水清先給他上了一課,告訴他什麼叫兵無常勢,陣無常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