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藁城之初識孃家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黑本田載著我們,沿著藁城舊城區不太寬闊且有些坑坑窪窪的馬路,不疾不緩地前行著,雖然路兩旁的建築物一閃而過,但那些結構與風格明顯落伍於時代的建築,仍難逃遭我“嘲笑”的命運,不僅對目前工作生活卻視無睹的的海濱小城有些肅然起敬起來。
兄長介紹小城地理地貌的當口,車子已經悄然駛入一片開闊地帶,寬敞的柏油馬路似妙齡少女的纖纖長髮,在我的視野中伸展開來。與此同時,一些新式的建築也映入眼簾,想想先前以概偏全的評價,不住偷偷地吐了一下舌頭,大概是看出我的心思,兄長衝我一笑,隨即指著南邊一個正在建設中,但已初具一定規模的大型廣場,不無自豪地向我“炫耀”起來。
清晨的廣場除了一些健身的老年人外,顯得有些冷清,但擺在廣場中央及四周的各種爭奇鬥妍的花卉,卻為廣場平添了幾分生氣,她們在有些寒意的秋風中翩然起舞,似是在招呼著我們三個遠道而來的客人。廣場上各種功能不一的健身器材,昭示著這座小城已與現代化的大都市接軌。
車子拐了個彎,一條向南延伸的筆直的馬路映入眼簾,不幾分鐘,華北平原的大致輪廓便一覽無遺,自小生活在丘陵地區,見慣了一塊塊的井字田,突然看見大片大片如波瀾不興的海面一般的耕地,忍不住嘆起造山運動的神奇來。微風過處,成片的秋作物風起舞,似是向辛勤的農人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一驚一乍間,一個被各種蒼翠樹木掩映的村落隱隱約約地顯現出來,進入村落,一排排建築風格迥異於我所居住地的民房,又著實令我吃驚不小。每一座房屋高約三米,除了一面牆之外,其餘全部是平頂,他們之所以採用這種結構,我想大概與這裡的生態環境及農業生產有關吧。我好奇的目光四處打量著,偶一瞥正頻頻回頭與小女談的兄長,從其臉上漸濃的笑意,不難猜出這兒就是他長年生活的地方。不出所料,當車子戛然一聲停在一座大院前、兄長笑說“到家了”時,我知道此行的目的地終於到了。
進得院子,各種樹木花草充斥了院子的二分之一,一棵椿樹幾乎霸道地生長在院子中間,寬大的樹冠像一把撐開的巨傘,罩在院子的上空,因而院子顯得有些陰暗,聽兄長講之所以在院子裡栽這麼多樹木,是因為這裡夏天的氣候異常炎熱乾燥,而房屋建得如此之高,也是與這種氣候有關係的。
生活處處皆學問啊!
剛在北屋放好行李,一位慈眉善目、身體略微有些瘦削的老人走進屋子,不用介紹我也知道,這應該是兄長勞苦功高的母親了,我趕忙趨前,拉著老太太的手,發自心底地喊了一聲“媽媽”老人動地連連點頭。緊接著,一個身材高大體態有些發胖的俊俏女人走了進來,從年齡上判斷,她必是嫂子無疑了。嫂子熱情健談,不一會兒我們就絡起來。
小女興奮得裡裡外外跑著,不一會兒就把兩個侄子——兵兵與彖彖也驚動起來。當兩個英氣人的小夥子站在兄長面前,怯生生地喊我一聲“姑姑”時,我一邊忙不迭地地應承著,一邊卻忍不住啞言失笑起來,兩個孩子已明顯高出兄長許多,稚的臉上寫滿青的朝氣,與背已有些駝且臉上佈滿滄桑的兄長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孩子們的嬉笑聲中,在一陣悅耳的鍋碗瓢盆響曲中,一桌可口的飯菜已經端了上來,一家人圍坐在茶几旁,笑聲穿過深宅大院,飄向蔚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