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決一死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基督教軍隊敗退城中後,從城上眼望城外,只見穆斯林大軍旌旗招展。殺聲震天。鬥志昂揚,這使得他們一個個膽戰心驚,軍心渙散,叫苦不迭,不想再戰。
國王阿布利德和國王哈爾達布都雄心,不甘心坐以待斃。於是他們親自出面,對部隊進行動員。鼓舞士氣。兩個國王擔任左右翼的指揮,派名將勒偉亞作中鋒,為主力部隊的統帥,擺開陣勢,準備與敵人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蘇爾克和馬康也商討了對策,調兵遣將,誓與敵人周旋到底。蘇爾克說:"看情況,敵人是不甘心失敗的,他們絕對不會在城中坐以待亡。這也好,因為我們已嚴陣以待。我看可以把作戰英勇。有攻城經驗的將士佈置在最前線,施用適當的戰略戰術,攻其弱點,以智取勝。"馬康說:"我也這樣想,那麼,你打算如何調度呢?"蘇爾克說:"我想,由我帶領先鋒隊跟敵軍主力對壘;你和宰相丹東分任左右翼的指揮,率軍進;大將白赫拉姆和魯斯突各帶一支隊伍,任左右翼的後衛,從左右側擊,這就可以形成強大的包圍圈。這種佈局的優點是進可攻,退可守,勝券在握。你是三軍的主帥,除安拉之外,你就是惟一的靠山。柱石,隨時都要與帥旗在一起,穩穩當當地坐鎮三軍,所有的指令,都得由你發出,軍令如山倒,全軍都要無條件地服從於你的統一指揮。"馬康對蘇爾克的大度。果斷和體貼,深為
動,同意他的作戰部署,並據此發號施令,調動三軍將士。一切安排就緒。基督教軍中突然殺出一個騎士,徑直向穆斯林軍奔來,此人身穿白
的鎧甲,白髮飄動,神氣活現,他騎的騾子背上佩著一副白絲綢裝潢的鞍轡,鞍下鋪著一
克什米爾產的
毯。只聽他高聲喊道:"我是我們基督教軍派來的使者,請你們不要動武!"蘇爾克說:"你過來吧,不用怕,我們從不殺來使。"老者跑到蘇爾克面前,氣
吁吁地說:"我們國王說了,他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戰士們的生命,他希望單槍匹馬地與你們穆斯林國王對陣,看看誰勝誰負。如果他敗了,戰死疆場,那麼他的人馬就一個也不留在這裡;假如你們的國王敗了,那麼穆斯林軍隊也應該全部撤走。這就是我們國王的建議,不知陛下意見如何?"蘇爾克對他說:"這樣的建議也算是公正無私的,我沒有理由反對。我本人也願意親自出馬,跟你們國王面對面地較量一番。如果他把我殺了,就算是你們勝利了,我們的軍隊就撤走。比武的時間可以定在明天。請你回去轉告吧。"基督教軍的使臣滿心歡喜地回去轉答蘇爾克的態度。國王阿布利德聽了,自然很高興,心想:"誰都承認蘇爾克是穆斯林軍中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最勇敢善戰的首領。假如我當場把他殺死,那就從
本上挫傷了他們軍中的元氣,那麼我們就會大獲全勝了。"阿布利德
有成竹,因為他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戰將,
通各種武藝,尤其是在拋石。投鏢。舞鐵
方面技壓群芳,而且他向來勇猛過人,不把他人放在眼裡。他過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聽說蘇爾克答應了他的條件,暗暗高興,認為取勝的時機已經到來。
第二天清晨,兩軍擺開陣勢,氣氛異常緊張嚴肅。國王阿布利德身穿堅固的鐵甲,手執鐵,一馬當先,首先叫陣:"我是阿布利德,請蘇爾克出來
戰吧!"蘇爾克
身而出,只見他身穿鑲著珠寶玉石的鎧甲,手握無堅不摧的印度寶劍,跨著金鞍銀轡的栗
戰馬,來到阿布利德面前。阿布利德衝他叫罵道:"你還真有膽量出來送死!你不要以為我是等閒之輩!"蘇爾克並不答理他,舉起印度寶劍就殺將過去,兩個首領頓時廝殺在一起。只見他倆刀
相加,迸出火花,忽分忽合。忽遠忽近,兩個英雄好漢,勢均力敵,難分勝負。兩軍陣中的千萬將士,都伸長脖子,屏息觀戰。蘇爾克和阿布利德都使出渾身解數,互不相讓,都想置對手於死地,他們施展的招數。武藝使人看得眼花繚亂,人們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他倆從清晨打到中午,從中午又打到傍晚,戰場被戰馬攪得昏天黑地,彼此仍不分勝負。
老巨猾的阿布利德眼看打不敗蘇爾克,靈機一動,突然用起了攻心戰術,在廝殺中衝蘇爾克大叫起來:"你的這些招數充其量只是一種魯莽漢的打法,
本算不上什麼正統武藝。你得換馬易劍才行,你看,你的部下已經為你牽來駿馬。提來長槍,讓你輪
使用呢!"蘇爾克聽了他的話,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心中十分惱火,真以為部下在後面為他牽來駿馬。提來長槍呢,不由自主地回頭看去。可是他並沒有看到有什麼人上來,才知中了阿布利德的攻心
計了。他這一失神,卻造成了大錯,待他迴轉身來時,阿布利德拋出的尺鏢已經貼近他的身體,他來不及躲閃,飛鏢已刺中他的
膛!他大叫一聲,險些滾下馬來。
馬康眼見蘇爾克中了阿布利德的飛鏢,急忙指揮部下前去搭救。
阿布利德見自己拋出去的飛鏢擊中蘇爾克的要害,以為勝券在握,怡然自得地調轉馬頭,揚長而去。基督教軍中騰起一片歡呼聲,他們見蘇爾克戰敗,頓時士氣大振,吶喊著舉舞槍地殺向穆斯林軍,企圖乘勝殲滅敵人。
穆斯林大軍將士們見自己的首領蘇爾克中了阿布利德的計,身負重傷,群情義憤,要報仇雪恥,個個爭先,奮勇殺敵。
兩軍將士混戰一起,殺成一團,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方才收兵回營,戰場上留下無數屍體,血成河。
阿布利德國王智勝蘇爾克,沾沾自喜地回到城中,大搖大擺地走進王宮,喜笑顏開地坐到王位上。國王哈爾達布奉承他道:"你真了不起!上帝保佑你取得決定的勝利!我媽替你所作的祈禱,上帝都應諾了。蘇爾克一死,穆斯林大軍就沒什麼指望了。"阿布利德國王怡然自得地說:"還不能這麼說,他們的馬康國王還沒有消滅掉,他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明天我要與他打,也得用智謀戰勝他,到那時,穆斯林軍就能不攻自破,全線崩潰了。"馬康。宰相丹東等人對於蘇爾克這樣不可多得的英雄豪傑不幸遭到對手的暗算,既惱怒又傷心,他們商量急救措施,徹夜地守護著他,對他關懷備至。當夜五更時分,老太婆達娃什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他們的帳篷裡,她似乎哭得很傷心,拉著蘇爾克的手,撫摸著他的傷口,口中喃喃地朗誦《古蘭經》,懇求安拉保佑蘇爾克。她賴在那兒不走,一直緊盯著蘇爾克,悉心地觀察著他的動靜。凌晨,蘇爾克神奇地從昏
中甦醒過來了,他睜開眼睛,用微弱的聲音說道:"
謝安拉,我
覺自己好多了。阿布利德這個卑鄙。陰險的小人!他用計謀暗算於我,若不是我有所躲閃,肯定當場就沒命了。哦,我們的穆斯林大軍怎麼樣了?"馬康看到哥哥初步脫離了生命危險,高興得熱淚縱橫,勸蘇爾克少說話,多休息。達娃什乘機趨前,對蘇爾克說:"我的好孩子啊,你耐心地忍受吧,你的代價,安拉會替你償還的。"天亮後,穆斯林和羅馬大軍的人馬,又擺好了對壘的陣勢,雙方將士怒目相視,劍拔弩張,準備再拼殺一番。這回,馬康出馬了,他決心打敗阿布利德,替蘇爾克報仇雪恥。宰相丹東。侍從武官和大將白赫拉姆奉勸他道:"我等誓死捍衛正教,願代替陛下出戰殺敵,何必由陛下親自出馬呢?"
"不,"馬康毅然決然地說,"我今天一定要親自出馬,我要親手消滅那個妖魔,才能解除心頭之恨!"馬康橫下決心,策馬奔馳到敵陣前,他手握寶劍,衝著敵陣叫道:"怎麼不見阿布利德老兒出來,快讓他過來受死吧!"阿布利德國王聽到馬康在陣前叫罵,氣得渾身發抖,他想衝出去與馬康較量一番,可是一想到前一天只是用計謀取勝蘇爾克,這回馬康肯定不會上他的當,而且還會更加英勇奮戰,替他哥哥報仇的,因此心中有些害怕,遲疑不前。哈爾達布國王看出了他的心事,便對他說:"你不要出去戰了,昨天你和蘇爾克打了一整天,實在是太辛苦了。今天該我上陣了,我也不能自甘示弱。坐享其成呀!"他不等阿布利德國王答話,便自告奮勇,躍上戰馬,舉起長槍,飛快地跑到陣前,不由分說,對著馬康,舉槍就刺。馬康一個急閃身,讓他撲了個空,繼而又揮舞寶劍,朝他殺去。哈爾達布忙轉回來,用長槍撥開寶劍。兩個英雄混戰一處,殺得天昏地暗,兩軍戰士都高呼口號,吶喊助威。馬康
神為之大振,想到哥哥的不幸,殺敵之心更為迫切。他揮劍如閃電,使對手難以招架,正當哈爾達布國王左躲右閃之時,馬康猛然一劍劈去,將哈爾達布國王的腦袋砍了下來,當即落馬身亡。
哈爾達布慘死戰場,引起基督教軍中一片譁然。震驚,他們不顧一切,齊刷刷地衝上前來,圍攻馬康。與此同時,宰相丹東振臂一呼,對穆斯林軍將士們高聲喊道:"將士們,為先王努爾曼和太子蘇爾克報仇的時刻到了,大家衝呀,殺呀!"穆斯林將士們在宰相丹東的鼓動下,群情振奮,勇猛殺敵,衝進敵陣,狠命衝殺,直殺得敵人屍積如山,血成河。敵人節節敗退,穆斯林大軍取得輝煌勝利。馬康帶領將士們回到帳中,見蘇爾克的傷勢明顯好轉,十分高興地向他報喜。
蘇爾克指著老太婆達娃什,說道:"咱們取得了勝利,還得歸功於這位虔誠的信士呢!是她始終在這兒為穆斯林大軍祈禱勝利。我聽到了你們的歡呼聲,知道咱們打贏了,心裡高興,傷情也大為好轉了。好弟弟,你們是怎樣打敗敵人的?"馬康把他和哈爾達布國王手,將他殺死的驚險場面告訴了蘇爾克。蘇爾克聽了連連叫好,熱情地祝賀馬康,為自己軍隊的勝利而欣喜若狂。
老太婆達娃什在一旁緊張地聽著,當她聽到兒子哈爾達布竟慘死在戰場。基督教軍大敗而回時,臉變得煞白,渾身發抖,眼淚奪眶而出。但是這隻老
巨猾的老狐狸很快就穩住自己內心深處極度傷心的情緒,儘量不讓別人發現她
情上的變化,反而裝作是為穆斯林軍獲勝高興得
淚的樣子。她想:可憐我兒被穆斯林殺死了,他死得太慘了!我要為兒子報仇,我非要設法
死他們的首領蘇爾克不可!否則,我活在這個世上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馬康。宰相丹東和侍從武官在帳中繼續無微不至地照料蘇爾克,為他端湯送藥,見他逐漸好轉,無不到欣
。
蘇爾克經過眾人的悉心治療。服侍後,覺得自己可以活動了,他信心百倍地期待著早重新跨上駿馬,馳騁疆場,參加圍城決戰。夜深了,他擔心弟弟馬康和宰相丹東等人過於勞頓,不利於明天再戰,便力勸他們都回自己的帳篷中去休息。他們依依不捨地與他告別,只留下幾個僕人和達娃什繼續照料他。不久,蘇爾克便睡著了,那幾個僕人見沒什麼事了,也都安心
睡過去。
可是,老太婆達娃什卻沒有睡。她一點兒睡意也沒有,她清醒得很,她的心中翻江倒海般地不平靜,她的心中充滿了仇恨,她的腦海中不斷湧現各種陰謀詭計。她躡手躡腳地站起身來,像一隻貪婪的母熊,又如同一條全身佈滿花斑的毒蛇。她走向睡中的蘇爾克,猛然從
間
出一把鋒利的匕首,在他喉頭上用力一拉,殺死了蘇爾克。她一不做。二不休,接著把那幾個睡得像爛泥似的僕人,一個一個地都殺死了。她從帳篷中溜出來,跑到馬康的帳篷前,見護衛站崗放哨,不敢輕舉妄動,便又溜到宰相丹東的帳前,從縫隙中看到他正在朗誦《古蘭經》,她想殺他,可是卻無機可乘,她又不甘心,正遲疑間,宰相丹東發覺帳篷外面有動靜,便問道:"是誰在帳外呀?想進來就進來好了。"達娃什知道自己的行蹤被人發覺了,只好壯著膽子說道:"是我呀,我到這兒來,是因為聽到朗誦《古蘭經》的聲音,同時我聽到了啟示(啟示是指穆罕默德的啟示。穆斯林認為,由安拉通過穆罕默德降示的啟示,組成了一部"誦讀的經典"
…
《古蘭經》。《古蘭經》是安拉的語言,源自保存在第七層天上的"天經原本",不僅《古蘭經》的意義是啟示的,就連每個詞。每個字也都是啟示的。穆罕默德認為啟示是通過"聖靈"和"忠實的神"降世的。)的聲音,所以前來尋找,現在我要隨著聲音接受默示去了。"達娃什說完,拔腳就跑。她這種鬼鬼祟祟的行為,引起了宰相丹東的警覺。他想,此人如此神秘,不知在搞什麼陰謀詭計,我得跟蹤她,非把她的本來面目搞清楚不可!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走出帳篷,暗地裡密切地跟蹤著這個行動可疑的老太婆,決心要查她個水落石出。達娃什作惡心虛,走一步一回頭,終於發覺宰相丹東在後面跟蹤她。她想,這個老傢伙果然不是好惹的,我得騙他一騙,否則我乾的事,就暴
了,我也就沒什麼活路了。想到此,她乾脆停下腳步,回過頭,衝著宰相丹東說道:"我當是什麼人在後面跟著我呢?原來是相爺呀!你幹嗎要跟著我呢?"宰相丹東見她先發制人,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他含糊其辭地嘟囔了幾句,便反身回去了。他走進帳內,想睡覺,可是怎麼也睡不著,心中好像有什麼事情攪得他心煩意亂,身上猶如被一座大山壓著,
不過氣來。他想,我去看看蘇爾克,跟他聊聊天吧,反正也睡不著。他這麼想著,便起身走出帳篷,來到蘇爾克的帳前,通稟自己來了,希望允許他進去。可是蘇爾克帳裡無人應聲,他便走了進去。突然他被眼前悲慘的景象驚呆了:血
滿地,蘇爾克和僕人們都被殺死了!他驚訝得大叫不好!人們從睡夢中醒來,慌里慌張地跑來,都看著屍體和鮮血痛哭
涕。有人飛快地跑去報告馬康。聽到哥哥被害的消息,馬康一下子昏了過去。過了一會兒,他甦醒過來,立即跑到蘇爾克的帳內,看到哥哥慘死的情景,他撲到屍體上,哭得死去活來,帳內哭聲震天,令人撕心裂肺。馬康痛定思痛,要追查兇手,他說:"究竟是什麼人在我們這裡下此毒手?這肯定不是一般人所為。那個虔誠的信士哪兒去了,她剛才不是還在這兒嗎?"宰相丹東邊哭邊說:"這件慘案一定是一個偽君子一手製造出來的。說老實話,我從一開始就不相信那個老太婆的話,對她的言行一直是懷疑的。她打著宗教的招牌沽名釣譽,是別有用心的!我剛才還看到她鬼鬼祟祟地從我的帳前走過,行跡十分可疑!"將士們聽了宰相丹東的分析,都覺得那個老太婆不是個好東西,她是這件慘案的重大嫌疑人,都咬牙切齒地表示要逮住她。查她個水落石出,將她碎屍萬段!眾人化悲痛為力量,懷著極大的痛苦,將蘇爾克的屍體抬到山中,併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之後,穆斯林大軍義憤填膺,重兵圍攻君士坦丁城,誓為蘇爾克報仇雪恨。但是,基督教軍卻像吃了秤砣鐵了心,緊閉城門不出,對他們的搖旗吶喊不理不睬,也不應戰,城上連一個人影兒也看不見。穆斯林將士覺得很奇怪,不知道基督教軍葫蘆裡究竟裝著什麼藥?馬康求戰心切,一定要為哥哥報仇雪恨,否則他決不心甘。他說:"我一定要攻下君士坦丁城,一定要把基督教軍殺得片甲不留,否則就不能報這殺父殺兄的血海深仇!我決心堅持圍攻君士坦丁城,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他表達了自己的堅強信心,把奪來的錢財分給將士們,犒賞三軍。然後他從每支隊伍中選出300名騎士,對他們說:"為了替父兄報仇。為國家雪恥,我準備在這裡長期駐紮下去,即使呆到老死在這裡也心甘情願,我要堅持到把敵人消滅乾淨!現在我命令你們把將士們分到的錢財先帶回國去,
給他們的家屬吧。你們告訴家屬們,他們的子弟在這裡都
好的,不用掛念他們。你們要對家屬們說清楚,我們要在這兒長期駐紮下去,什麼時候打下君士坦丁城,什麼時候再回去。"他又對宰相丹東說:"你給我姐姐宰曼寫一封信,把我們在這兒堅持戰鬥的情況告訴她,請她好好照顧我的
子,她快要分娩了,等孩子生下來了,馬上給我報個信。"馬康囑咐完了,親自歡送回國人員。然後他讓宰相丹東下令圍攻敵人,一直攻打了三天,可是城門怎麼也攻不開。馬康為此憂心忡忡。
那麼,基督教軍為什麼閉門不出。銷聲匿跡了呢?原來,那天夜裡老太婆達娃什狠毒地暗殺了蘇爾克之後,慌忙逃到君士坦丁城下,用信號讓城上的人放下一繩子,把她吊進城去。她忙不迭地跑到王宮裡去,對阿布利德國王說:"我從穆斯林軍那裡聽說我兒哈爾達佈陣亡了,果真有此事吧?"
"是的,"阿布利德國王對她直言不諱地說,"令郎犧牲了。"
"我那命苦的孩子呀,你死得可真慘呀!"達娃什得到兒子死了的準信,頓時嚎啕大哭起來,她哭了好大一會兒,才止住哭聲。接著她把如何乘機暗殺蘇爾克和他的僕人的情況述說一遍。阿布利德國王聽了,對她大加讚揚,並衷心地她,又勸她節哀順變。她怒氣衝衝地說:"一個卑鄙下賤的穆斯林的
命是難於跟我們一位頂天立地的國王相比的。我恨不得立即把他們的國王馬康。宰相丹東。侍從武官。大將白赫拉姆。魯斯突都殺死,把穆斯林軍隊消滅掉!我要設壇追悼我兒哈爾達布,我要為他守靈!"阿布利德國王說:"你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吧。即使你守靈守上幾年也無妨,因為穆斯林軍想攻破君士坦丁城,那只是痴心妄想。"達娃什忍著極大的悲痛,邊為哈爾達布守靈,邊處心積慮地琢磨著如何報仇的事兒。她想給穆斯林軍寫一封信,出出心頭的惡氣。她寫道:穆斯林將士們: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我喬裝改扮,混到你們的王宮,親手毒死了你們的國王努爾曼;我在混戰中挑撥離間,使你們很多將士死在我的計策中;我又乘機殺死了蘇爾克和他的僕人。值得慶幸的是,我一直被你們誤認為是一個聖賢君子!我的願望達到了,你們也知道了我的厲害,如果你們不想有更多的傷亡,我倒願意奉勸你們儘快撤走圍城人馬,否則你們就只有等死了!
她把寫好的信封好,捏在手中,走進祭室,在裡面靜坐了三天,追悼哈爾達布國王。第四天,她把信給大主教,讓他將信綁在箭頭上,
到穆斯林的軍營中。然後她又走進教堂,為哈爾達布祈禱,超度他的亡靈。她一想到兒子慘死,就忍不住大哭起來,發狠地說:"哈爾達布死了,又有誰能繼承他的王位呢?該死的馬康。可惡的穆斯林軍,我一定要設法把他們斬盡殺絕,方能解我心頭之恨!"穆斯林軍將君士坦丁城圍得水洩不通,可就是不見敵人的蹤跡,覺得十分奇怪。這一天,城樓上突然出現一個人影,匆忙地朝他們放了一箭,又很快地縮回去了。士兵把落在地上的箭送到國王馬康的帳中,馬康讓宰相丹東把箭上的信取下來,他讀了信,氣得渾身發抖,把老太婆達娃什恨得牙
癢癢的,恨不得立刻抓到她,將她碎屍萬段!這個老太婆真是詭計多端。
猾透頂呀!她設計把國王努爾曼害死了,又暗殺了蘇爾克,真是罪惡滔天!待我把她抓來後,要用她的頭髮綁住她,把她吊死在君士坦丁城下!
馬康這麼想著,動得淚水止不住地往下
。宰相丹東見國王馬康過度傷
,吃不好飯。睡不好覺,面容憔悴了許多,身體
益虛弱,便勸
他,說道:"說實在的,那個老妖婆,我們從一開始就不該信任她,結果讓她鑽了空子!不過,事情已然發生了,後悔藥是吃不得的。先王和蘇爾克的不幸犧牲,也是生前註定了的,非人力可以挽救。因此,我們再悲傷也是沒有用的。陛下與我們不同,您肩負著關乎國家命運前程的重任,眼下應該節哀。保重,振奮
神,鼓舞三軍,英勇殺敵,以奪得最後的勝利。"馬康抹著淚水說:"愛卿,你說得很有道理。我內心深處充滿了仇恨和痛苦,先父和家兄都死於非命,這種切膚之痛,沒齒難忘!同時我們離鄉背井,久居異地,與國內親友音訊隔絕,遙望雲天,懷鄉之情令人
不住悲從心來呀!"馬康的這一席話,宰相丹東和眾將領聽了,勾起他們對親人的懷念,無不黯然落淚。馬康和宰相丹東抹乾眼淚,把將領們集中起來,再三地鼓舞他們的鬥志,許諾攻下城後,將分給他們大量的財物,讓他們做好士兵們的工作,要以大局為重,從長遠著想。這樣,軍心得到了穩定,士氣受到了鼓舞。
不久,巴格達的信使到了,帶來了宰曼給馬康的信,說他夫人生下一個男孩,她已給孩子取名叫孔馬康,說她相信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同時她還說她已號召學者和傳教士替前方的將士們祈禱,祝他們取得勝利;說宮裡的人都平安無事,請他們勿念。
馬康從信中獲悉自己得了兒子孔馬康,心中十分高興,同時也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了。他對宰相丹東說:"接到家書,真是令人歡喜!我要振奮起來,從悲哀中解脫出來。我想為蘇爾克舉行追悼會,以盡手足之情。"宰相丹東贊同他的想法,馬康便在蘇爾克的墓前支起帳篷,挑選一些人朗誦《古蘭經》開會追悼蘇爾克。馬康。宰相丹東。侍從武官和各位將領都在蘇爾克的墓前沉痛追悼他。馬康追悼了兄長蘇爾克,心中充滿了悲哀,情緒低落。好心的宰相便給他講故事,為他解寬心。
馬康傳位給孔馬康馬康對宰相丹東的為人十分敬佩,認為他這人心眼好,為人厚道,關心他人的疾苦,對他十分讚賞。
就這樣,馬康和宰相丹東互相勉勵。彼此協作,在君士坦丁城下堅持圍城,共同度過了四個年頭。在這四年內,穆斯林大軍苦苦圍城,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結果得人困馬乏。人心不定。馬康看到這種情況,覺得應該扭轉這種局面。於是他召集了宰相丹東和幾個主要將領,一起商議對策。他對大家說:"各位,我們率領穆斯林大軍,不遠千里,遠征至此。可是我們在此圍城,不覺已過數年,不僅破城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平添了不少的苦惱。我們最初高舉義旗前來為先王努爾曼報仇來的,卻不成想在轉戰中反而失去了家兄蘇爾克,這就使我們更加苦悶。悲哀了。使我們如此被動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善於用詭計。耍陰謀的萬惡的老太婆!她處心積慮地用計謀害死了先王努爾曼。帶走了索菲婭公主,又混進我們領導層中,花言巧語地矇騙我們,趁我們對她放鬆了警惕的時候,暗殺了家兄蘇爾克,其陰謀之詭詐。其手段之險惡,都是無與倫比的,她是我們的死敵!正因為如此,我曾發誓要堅持圍攻君士坦丁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今,我們對此久攻不下,隨著時
的推遲,如此下去會產生更多的消極因素。現在我向各位表明苦衷,想徵求你們的意見,希望各位廣開思路,發表自己的高見,最後找出一個好辦法吧。"馬康分析了形勢,闡明瞭利弊,眾人聽了,引起了無限
慨,一時卻又難以啟口,便低頭不語。大家都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在兩朝元老宰相丹東身上,認為他是最有發言權的。宰相丹東是個明白事理的人,他
身而出,打破沉默,推心置腹地說:"啟奏國王陛下,我穆斯林大軍自從揮師進攻君士坦丁城以來,將士們捨生忘死,奮勇殺敵,無不爭先恐後。視死如歸,到如今身經百戰,為時已四載。可恨那基督教軍堅守城門,對我們不予理睬。他們以守為攻,跟我們打消耗戰,致使我軍損兵折將,人困馬乏。如果這樣圍攻下去,對我軍來說則弊多利少,前景不堪設想。依臣之見,倒不如暫時撤離陣地,班師回國,讓將士們好好休整一下。以後再伺機發動總攻,到那時消滅他們,報仇雪恨,為時也不晚。"
"好吧,"馬康同意宰相丹東的意見,說道,"宰相的見解是很有道理的。情況確實如此,我軍遠征至此,年深久,不僅部下思鄉之情
益迫切,就連找自己也時常懷念家中的
兒和侄女斐康而心緒不寧,尤其是侄女斐康遠在大馬士革,我難以瞭解她的真實情況,令人懸念有加。所以,我很贊同宰相丹東的高見,權且放棄陣地,暫時撤離人馬吧。"將領們也對此一致表示贊同,馬康即下令開始著手準備,三天後撤兵回國。士兵們思鄉心切,歸心似箭,聽到這個消息後,無不歡呼雀躍,都衷心
謝宰相丹東英明高見,開始著手做回國的準備。一切準備就緒,馬康下令撤退,宰相丹東統率軍隊,領先開道,國王馬康居中,侍從武官在身邊保駕。穆斯林大軍全線撤退,連續跋涉了數
,平安地回到巴格達城。人們聽到大軍班師回朝,都扶老攜幼出城
接,向他們歡呼。將士們與家人久別重逢,共敘天倫之樂,無不歡欣鼓舞,個個喜笑顏開。
馬康回到宮中,與王后和王子孔馬康相見,分外親切。這時孔馬康年已七歲,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他這時已開始習武,練習騎。馬康見了,非常高興,心想,後繼有人了!他帶孔馬康到澡堂洗澡,給他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英俊威武,人見人誇。
馬康上朝,重理國事,一切就緒後,他念念不忘恩人澡堂火夫,便吩咐人,讓他來見。火夫遵旨上朝,面見國王,馬康起身接,親熱地讓他坐到身邊。宰相丹東和眾大臣都知道火夫和國王是患難知己,都對他另眼相待。格外尊重他。
這個火夫自從來到巴格達後,受到上賓般地優待,終不是吃喝,就是酣睡,因此養得白白胖胖的,胖得都找不到脖子了,渾身像海豚似的圓鼓鼓的。尤其是在這四年間,馬康遠征在外,他無所事事,更是貪吃貪睡,終
昏昏沉沉的,腦筋都有點不好使了。他似乎記不起自己和國王之間的那段
情。馬康笑著問他:"你怎麼連我都記不起來了?"火夫盡力睜開睡眼,仔細地看了馬康半天,思慮了好久,這才說:"原來是你呀,你怎麼成了國王了?"馬康見狀,不
捧腹大笑起來。宰相丹東忙上來打圓場,說道:"以前,他是你的兄弟和朋友,他現在當上國王了,依然是你的朋友。他向來敬重你,不忘昔
的大恩,因此要重賞你,他要封賞你,你最好不要客氣。"火夫閉上眼睛,懶懶地說道:"我倒希望他能封賞我呢,只怕他不答應,或者無能為力呢!"宰相丹東繼續開導他說:"這你就別擔心了,無論你提出什麼要求,他都會滿足你的。"火夫聽了宰相的話,認真地想了想,果然認清身邊之人是一國之君,便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來,肅立一旁。他顯得拘束不安。彷徨不知所措。馬康見狀,示意讓他還坐到自己身邊,他無論如何也不敢坐了,說道:"陛下,我以前可以與你平起平坐,可如今你成了國王,我不能如此放肆地坐在你身邊了。"
"不,"馬康說道,"情況儘管有所變化,但是朋友之間的情是不應該變的,我不能成為忘恩負義之人。正如宰相所說,你所提出的任何要求,我都會滿足你的。"火夫戰戰兢兢地說:"我想求你一件事,只怕你不答應。"馬康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你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即使你要我給你一半國土,我都願意。你說吧,你要什麼?"火夫不好意思地說:"如果你允許的話,我斗膽求你給我寫張委任狀,封我為耶路撒冷城中的火夫頭吧!"馬康聽了,笑得眼淚都要
出來了,他連忙擺手說:"不像話,這個職位太小了,你另選別的爵位吧!"火夫一聽,說:"你看看,我不是說了嗎,我怕就怕你辦不到嘛!"這時,宰相丹東在一旁聽著,只有乾著急的份兒,瞅著機會就用腳輕輕地踢幾下火夫,一再暗示他。可是宰相每次踢他,他只是嘟囔著說:"我。我要求…"馬康一再催促他道:"你總說"我要求…,你究竟要求什麼,怎麼不痛痛快快地說個明白呢?"火夫說:"我要求派我到耶路撒冷去做清道夫的領班,如果到耶路撒冷不成,那就到大馬士革去也行啊!"火夫這麼一說,惹得滿朝文武鬨堂大笑,人們笑得前仰後合。痛痛快快。可是宰相丹東卻氣不打一處來,心想,這個人真是蠢到家了,他氣得舉起拳頭朝火夫猛擊一拳,藉此出口氣。火夫捱了打,覺得莫名其妙,反而質問宰相道:"你這個人是怎麼啦?我站在這兒,礙著你什麼事了?你一會兒用腳踢我,一會兒用拳頭打我?我犯了什麼罪,要受你的刑法?再說啦,不是你讓我要求個好職位的嗎?你們這樣對待我,我還不如回家去算了!我什麼也不想幹了。"馬康好言相勸道:"老朋友,你先彆著急上火的,你是有大功的人,應該要求一個與我的地位差不多的職位才對呀。"火夫鼓足勇氣說:"那好吧,我想請陛下派我去坐鎮大馬士革,接替令兄的職位。"
"好吧,"馬康當即拍板,決定派他去大馬士革當國王,並寫下委任狀。隨後他吩咐宰相丹東說:"他去大馬士革上任,你去為他送行是最好不過的了。你到那裡替他安排好了以後,就把蘇爾克的遺孤斐康帶回來吧。"宰相丹東遵從國王的決定,去準備執行任務去了。馬康親自關心此事,安排為火夫預備嶄新的寶座,名貴的。特大號的宮服和成群的奴婢,還為他改名為祖布魯克國王,外號為勇士,同時,他還號召文武官員慷慨解囊,每人送給他一件禮品。
一個月後,宰相丹東送祖布魯克國王去大馬士革上任。他們向馬康國王辭行。馬康與祖布魯克國王熱烈擁抱,教導他上任後要兢兢業業。大公無私,要認真練兵馬,以期兩年後出征。文武百官都來為他送行,把各種名貴的禮品送給他,其中有5000多名奴婢。
國王祖布魯克和宰相丹東,率領人馬,風塵僕僕地上路,向大馬士革進發。事先信鴿已送去上任的信息,全城的男女老少齊出動,把城市打掃。裝飾一新,都來歡新國王上任。國王祖布魯克神氣活現地率領人馬進城,來到王宮,坐在寶座上,接見文武官員。宰相丹東將官員們逐一向新國王作了介紹,百官順序謁見新國王,吻他的手,向他三呼萬歲。從此,火夫一躍而成為大馬士革的新國王,正式執掌大權,處處小心謹慎地按照馬康國王的旨令辦事。
宰相丹東完成了陪送新國王赴任的任務,就準備回京差。國王祖布魯克對他十分
謝,並替蘇爾克的遺孤斐康準備行裝,用絲綢做成一頂轎子供她乘坐。他要送宰相丹東一大批財物,但是宰相丹東卻婉言謝絕了,說道:"你初次上任伊始,要置辦的東西是很多的,這要花很多的錢。而且以後每年國家都要增加軍費和賦稅,我們屆時還要派人前來徵調稅款,因此,你需要把這些財物積累起來,以備
後急需呢。"國王祖布魯克覺得宰相丹東的話在理,也就接受了他的勸告,他送宰相回京,並扶斐康上轎,派十個婢女專門侍候她。
宰相丹東辦妥了在大馬士革的事情,陪著斐康,整整走了一個月,才到達拉赫巴城。他們稍事休息,又繼續趕路,快到巴格達城時,才派人快馬加鞭地前去報信。
馬康聽說宰相丹東一行回京的消息,心中大喜,親自出馬到城外去接,與宰相丹東會面。他打聽祖布魯克國王上任的情況,並看望了斐康,見一切都如人意,心中更加高興。
回到宮中後,馬康與斐康敘談起來。這時的斐康只有八歲,長得十分漂亮。她雖年幼,但自治能力較強,馬康非常喜歡她,將他視為自己的女兒一般。馬康賞她許多的好衣服和名貴首飾,讓她跟孔馬康一起玩。斐康和孔馬康雖然年齡相仿,但是格卻有不同,斐康
情沉穩,遇事不慌,有遠見卓識和判斷能力,善於估計事物的利害。成敗;而孔馬康則忠厚慷慨。有進取探索
神,顧大局而不拘小節。倆人玩在一起,學習在一處,到了滿十歲時,開始全面習武,年滿12歲時,他倆的武功已不同凡響,成為當時文武雙全的知名人物。
國王馬康雖然已班師回朝,但是他報仇雪恥的決心卻從未泯滅過。他殫竭慮,整軍練武,以圖東山再起。到了孔馬康年滿12歲時,其武功的
湛得到各方一致認可。馬康見孩子已經培養成
,人馬和武器也都準備齊全,他便與宰相丹東商量道:"愛卿,你要知道,我對先王努爾曼和先兄蘇爾克被害之事,一直耿耿於懷,為他們報仇雪恨之心
益增強。現在孔馬康已長大了,我想把王位傳給他,由他來執掌政權,讓我騰出時間和
力來,率領人馬重新遠征,以達到消滅敵人。報仇雪恨的目的,不知意下如何?"宰相丹東聽了國王馬康的話,忙跪倒在地,推心置腹地說:"啟奏陛下,陛下的決心固然令人可欽可敬,但是若依臣下之見,實施起來卻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首先,王子孔馬康儘管才華橫溢。武藝高強,但是他究竟年齡尚小,還不到法定的登基年齡;其次,從歷代君王的經驗中可以得知,生前傳位者的壽命往往難以長久。因此,臣敢請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啊。"馬康堅持說道:"你說王子還不到登基的法定年齡,這不要緊,可以讓侍從武官替他攝政嘛,因為侍從武官娶了我的姐姐為
,已同王室水
融,同為一體,而且我與他轉戰南北,情同手足,因此讓他代為攝政,我是非常放心的。"宰相丹東見國王馬康主意已定,難以改變,也只得贊同他的決定,自己只好惟君命是從了。國王馬康見宰相丹東也同意了,便召集侍從武官和文臣武將們,當面宣佈說:"王子孔馬康現已長大,武藝高強,非同輩中人可以匹敵比擬的。現在我決定,把王位讓給他,由他來做你們的國王,執掌軍政大權。處理國家大事,我委託他的姑父侍從武官代他攝政。輔佐他治理國家!"侍從武官聽了國王馬康的決定,喜出望外,忙對國王馬康表態說:"臣是在王室一手栽培下成長起來的,為了
謝王室的浩蕩龍恩,只要是陛下所囑託之事,臣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國王馬康點點頭,又說:"愛卿,你知道王子孔馬康和朕的侄女斐康是叔伯姐弟,倆小無猜,情投意合。我早就想讓他倆將來結為夫
,這樣就可以親上加親(阿拉伯人向來有近親聯姻的習俗。)了。我今天當面向諸位說明此事,以期眾所周知。"就這樣,國王馬康當著宰相丹東和文武百官之面宣告讓位,立王子孔馬康為王。他把大批私有財產也一併移在孔馬康的名下,由他全權處理。辦完了此事後,他立馬覺得自己一身輕鬆。他到姐姐宰曼面前,把立孔馬康為王的決定和經過敘述一番。宰曼聽了,對弟弟說:"孔馬康和斐康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樣的子女,我會對他們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這一點就請你儘管放心吧。我衷心地祈望安拉延長你的壽數。賞你長命百歲,以便能親眼看到孔馬康和斐康的幸福美滿和對國家的巨大貢獻呢。"馬康說:"姐姐,我要做的事情,我都儘量去做了。對於孔馬康的未來,我是充滿信心的,我也沒有什麼牽掛和顧慮的了。當然,不管怎麼說,他現在還很小,諸事離不開他姑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國王馬康跟宰曼和侍從武官促膝談心,傾訴國事和家常,把孔馬康和斐康的未來都寄託在她們夫
身上。孔馬康和斐康姐弟二人依然無拘無束地在一起玩耍。聊天,彼此切磋武藝,互相幫助,不分你我,難捨難分,十分親熱。
可是,不久國王馬康由於勞過度,終於積勞成疾,臥
不起,他驚愕地
覺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便把宰相丹東召來,對兒子孔馬康說道:"孩子,我恐怕不行了!我死後,宰相就如同你的生身父親。我這人在這個世界上,一向以國事為重,一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對國家,對親人,毫無遺憾。只是有一件事還未能如願以償,那就是敵人殺害你祖父和伯父的血債尚未算清。因此,你今後一定要繼往開來,繼承先輩的遺業,牢記這刻骨的仇恨!"孔馬康眼含熱淚,問道:"父王,您內心裡的遺恨是什麼?"馬康說:"孩子,我內心裡的遺恨就是在我活著的時候,未能替你祖父努爾曼和你伯父蘇爾克報仇。他們都是死於一個名叫達娃什的老妖婆之手。將來你待時機成
。穩
勝券時,一定要為他們報仇,討還血債。我說的那個老妖婆達娃什,是個老
巨猾。詭計多端。善於裝扮的老東西,你對她要格外小心,避免再慘遭她的毒手。老宰相丹東是個德高望重。善於思考。深謀遠慮之人,凡事你都要跟他商量。聽他的指點啊!"
"父王,"孔馬康對父王說,"您老人家就放心吧,您說的話,我全都牢記在心。"馬康當著宰相丹東之面,再三囑咐王子如何更好地繼承父業,保守江山,再創輝煌。他說得很動,不
百
集,淚
滿面。他的病情
重一
,終
臥
,國家大事都由侍從武官來攝政處理。孔馬康則每天苦練武藝,騎
和劍法都達到了
益求
。令人讚歎的程度。斐康與孔馬康每天在一起,如影隨形,倆人共同苦練武功。每天在外面
練回來,孔馬康都看見母親為父王送藥端湯,坐在病
上含悲哭泣。他見母親老多了,不忍心讓她如此
心勞苦,便搶著替母親照料重病中的父親,還不斷地好言安
母親,讓她在心理上得到安
。有時他整個晚上都不離開父親的病榻,無微不至地看護他,別人勸他休息,他仍堅持照料,通宵達旦。第二天一早,他又照常去練功。如此這般,
復一
。年復一年,他都是這樣,不覺四年過去了。馬康一直躺在病
上,自覺體力已逐漸消耗乾淨,將不久於人世了。一天他在夢中見到一人對他說道:"你儘管放心地去吧,你的兒子孔馬康已長大成人,能文能武,智勇雙全,他一定能繼承你未竟之事業,將國家治理得好好的,國富民強。社會安定。前景光明。"他聽了那個人的話,心中一陣高興,臉上現出笑容,最終欣
地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了。
馬康國王駕崩的噩耗傳出後,人們十分悲哀,同時也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有不少人認為,馬康身為國王在後期並未執政,國家大事都是由侍從武官攝政治理,繼承王位的孔馬康雖為國王,但並不掌握實權,形同傀儡。這樣時間一長,馬康一家就被世人淡忘了,孔馬康在民眾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從宮中文武百官到民間庶民百姓,都對他表示冷淡。這樣他的家族也就越來越孤立了,過著與世隔絕般的子。孔馬康的母親對這一切,看在眼裡,愁在心中,撫今追昔,不勝
慨。她決心找侍從武官理論一番。她來到侍從武官家中,遇見宰曼,對她訴苦道:"我今天前來見你,還是下了決心的。你說這個世道可真是的,人一走,茶就涼了,人們都把先人的恩德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連親戚朋友之間也是如此。願你們在安拉的護佑下,萬事如意,前程似錦!願你們在臺上能長期執掌政權。統治下去,願你們秉公執法,使國泰民安!以前我們當權時,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現如今,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我們活該倒黴,過著眾叛親離的
子,受命運的欺凌,
得我們無法生存下去。我們已走投無路,只好來向你乞求憐憫。馬康一過世,我們寡母孤兒就孤苦無靠了,不得不卑躬屈膝,仰人鼻息,才變得如此下賤。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