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從追肥的難題,真的有效的解決了。楊子千樂呵呵的,楊子木更是把妹妹的話當金口玉言了。言必行,行必果,相當的雷靂風行。
不知不覺中,楊子千小朋友才嘆,好像自己是長了一歲了。聽娘說,自己和老三,是二月十六生的。九歲了,這會的自己,是九歲了!
九歲,在現代,還是撒嬌的年齡,在西宋,可容不得自己嬌縱。月娘偶爾還會念叨著纏腳,但不敢再付諸行動,她也是怕了這個閨女多昏幾次就醒不來。再有,就是不停的教著家裡的一些人情事故。
立了,也該做秧田了。
一提起這事,楊大年心下後悔了,自己做事,怎麼越來越急功近利呢。幾塊冬水田,將水全放幹了種小麥了,現在,又上哪家去借點田撒點秧呢。
唉,人啊,有時候,就是顧頭不顧尾,做事欠考慮!
“要不,還是找大伯家?”楊子木試探著問。
大哥倒無話可說,但大嫂?想著因拌桶遲借了幾天給她,在李家寨子裡,風言風語都有好多話從他和月娘的耳邊過了,而且,孩子們折騰的搬石塊換拌桶用的事,王花兒已經放出了“門牌高掛萬事不求人”這話了,自己再巴巴的上趕著去求她,好像,就是自討沒趣吧。
“找王三叔吧,他應該會同意的!”楊子千想著,不傷筋動骨,不影響栽種,更不影響收入,這些人,為什麼就看得這麼重呢。
“也只有試試了!”楊大年,每一次,都說試,但他試的每次結果都比較成功。
這不,一聽說這家人的請求,王三快答應了。
“楊二哥,我看你那田裡的麥子長勢很喜人,這樣看來,你們那主意正,今年種小時,我也跟著你們種!”事實擺在眼前,沒有看到收穫,現下,已經有幾分後悔了!
“呵呵,可以啊,只是,千萬別學我,連秧田都忘記了留!”自嘲的笑笑,對王三伸出手拉了一把很是。
“哈哈,那是肯定的,要不,我就把沱田留來做秧田,你明年也不用留,那麼大一塊田,夠我們兩家做了!”王三的腦子轉得快,這討好做人情的事,做起來毫不做作。
“呵呵,那敢情好!”楊大年嘆,王三,看起來,比親大嫂還親。
那肯定的呀,人腦子轉得快,跟著你楊二哥,不會挨飛刀。
楊子千對飯桌上自家老爹的嘆不以為然,這人啊,一旦跟利益掛上鉤,壞的也會變好。當然,前提是對方知道恩,將別人的付出和給予當成理所當然的就是例外了。
用王三的沱田做了秧田,秧子發芽,分叉,一天天長起來了。
小麥越長越喜人,看著穗,泛黃,接下來,就是收穫。
這一次,拌桶也派不上用場了。
老規矩,連麥杆一起割了打成捆,一挑挑的挑回壩子裡。後山土裡的,連著田裡的,在房前的空地上,堆成了小山。
這,才叫豐收!
每挑一挑回來,楊大年心裡就樂滋滋的。
搬到李家寨子以來,何曾有過如此盛況啊!
“嘖嘖嘖,楊老二折騰一回,倒真讓人眼紅了!”毫不掩飾自己的心理,路上,遇著鄰里,大家都在談論著。
“就是,沒想到,當真豐收了!今年點小,我也要這樣幹!”整一季,當兩季;這田,收了穀子收麥子,東家看了都會後悔少收了租子!
“整倒是好整,就怕他栽不下秧子,你看看,這秧水可不是一點半點能解決得了的。”
“管他的,看一看吧,至少,不能因小失大!”眼紅歸眼紅,卻還保留了幾分理智,多看,就能學到經驗。如果說,這秧水能解決,學的人中,肯定也有自己一份。
“你看看你養的都是些什麼賠錢貨?一樣是丫頭,楊家的就能下地幫忙,你的就當千金小姐。這是享誰的福呢?享我老太婆的福?享她爹的福?一個個的,吃了飯都是白瞎!”馮老太婆,指著門外,對馮大嫂母女罵了又罵。
這是眼紅隔壁的收得多,找不到地方發洩了吧。有本事,有本事讓你兒子也去整,抬一個狐狸回來,坐等抱兒子,連麥收都不積極,沒人做地裡的活,就罵自己母女三人。
馮大嫂心下憤怒,臉上卻不敢有半分的不滿,木頭一樣,立在她面前,任罵任罰。左耳進,右耳出,全當沒聽見。
她的心,早飛到了屋外。月娘將孩子搭在背上,一塊長長的布條捆幫揹著,正翻曬著麥子。
月娘家雖然窮是窮了點,上無公婆;更無小妾;累卻快樂著,有兒有女,不等不靠不要,一家大小修了三間房起來了,這子是越過越紅火。
反觀自己,卻越來越難,如果那女人當真給生個兒子,自己是不是連這個正的位置都得挪出來?這樣的折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明天把沙田的收回來就收完了,子木你帶著小的去割,我就開始挑水把田口絞了,鎖了田邊,蓄水準備栽秧子!”一家人,這幾天都累得不行,卻依舊興致的討論著這次的豐收,楊大年安排著明天的活計。
“嗯,放心吧,爹,老二老三老四割,我就挑,明天一天應該能收完。”沙田,是這幾年,楊家播下去後,唯一一次獲得了收割。
堆成小山的小麥杆杆,用連蓋打下小麥那是老爹的事。豐收的喜悅,讓楊子千有了幾分成就。
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給老爹留下了多麼大一個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