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九十八章自動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北在船頭躑躅,思考著軍校的事情,但一聲汽笛響起,打斷了他的思路。

充當通艇的“共和”號將季雨霖等人送上了岸,拉著汽笛又離開漢陽碼頭,向“海琛”號駛來,這表明又有客人要來拜訪總司令。

“共和”號靠了幫,幾個乘客順著舷梯爬到“海琛”號上,卻是漢陽兵工廠的督辦劉慶恩和幾名助手。

守在舷梯邊的衛兵將幾人攔下,雙方起了爭執。

趙北走了過去,示意衛兵放幾人上艦。

“國臣,你怎麼有閒心到我的司令部轉悠?”趙北笑著問道。

劉慶恩指指身後那幾個助手,又指指那幾個衛兵,說道:“總司令一直在催手雷的事,這不,今天剛剛制好,拿來給總司令過目,卻被這幾個衛兵攔住,不許上艦。”

“過來之前先打個電話嘛。這裡是軍事重地,衛兵們謹慎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沒有預約的話,他們肯定不會放人上艦。”趙北已明白對方來意,瞄了眼劉慶恩提在手裡的竹簍,說道:“外頭在下雪,走,咱們去海圖室說話。國臣,你來得正好,我打算設計一種新式手槍,不過在結構上一頭霧水,你是專家,咱們探討探討。”進了海圖室,劉慶恩取下斗笠,將那隻竹簍放在桌前,從裡頭拿出幾個拳頭大小的鐵疙瘩,放在了繪圖桌上。

“手雷彈殼鑄好了,這一次沒用泥模,沙眼沒了,刻槽更整齊,試炸了幾顆,每顆破片都超過五十片,殺傷力很不錯。另外,爆破筒的樣品已經制好,但尚未試炸。”趙北拿起雷殼掂了掂,讚道:“不錯,有勞諸位了。”這種手雷是與迫擊炮同時設計的,名為“1908式進攻型手雷”殼體為鑄鐵,上面刻有預製溝槽,以增加破片數量,同時也可充作防滑筋,考慮到製作方便,使用拉發引信,延遲時間六至七秒,由於缺少猛zha藥,彈殼裡裝填的是硝棉火藥,威力有限,但現在武器缺口較大,也講究不了那麼多。

由於兵工廠一直在趕製迫擊炮,沒有安排手雷生產計劃,所以這種手雷沒有得到實戰檢驗。至於劉慶恩說的“爆破筒”也是趙北設計,這種爆破工具可以有效對付碉堡、鐵絲網、雷區。

劉慶恩指著手雷說道:“總司令,咱們的硫磺和硝石快用完了,租界又不賣給咱們,就靠那點走私貨,本是杯水車薪,那些商更願意兜售舊槍,而不是兵工原料。咱們還得想想辦法,不然,連硝化棉都制不出來了。”

“我已派人乘洋船到東邊去了,看看能不能到外地購買這些原料。不過你們也不要光指望著我,自己也要多想想辦法,洋硝買不到,就熬土硝嘛,純度不高,可以慢慢提純,至於硫酸,可以想辦法回收那些廢酸嘛,活人總不能叫憋死,說起火藥,還是咱中國人發明的呢。”趙北將手雷放在桌上,抬起手指了指劉慶恩身後一人,問道:“這位背的是杆步槍?你什麼時候也僱起馬弁來了?”這倒不是趙北神經過,自從黎元洪被特批了兩杆“漢陽造”武裝自己的馬弁後,一些民政官員也有樣學樣,向軍政府請領步槍看家護院,考慮到現在時局較為混亂,軍政人物確實需要保護,所以趙北基本上滿足了這些官員的請求,每人發了兩杆步槍,由他們自行僱傭保鏢,但這只是臨時措施,一支專業警衛部隊目前正在組建,未來的政府官員將由他們負責保護。

劉慶恩那名助手背在肩後的步槍外頭裹著油布,看不出是什麼型號,不過從較短的槍身來看,不是“漢陽造”

“他不是我的馬弁,而且那也不是普通的步槍。”劉慶恩示意那人將肩後的步槍取下,平端著遞給趙北,一本正經的說道:“總司令見多識廣,鄙人想看看,總司令能否看出這杆步槍的奇特之處?”趙北接過步槍,放在桌上,拆了油布,拿起仔細端詳。

要說他這麼多年的兵器雜誌也不是白看的,只瞄了兩眼,他就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可拆卸式長彈匣、寬厚的機匣、怪異的槍栓,再加上那前部的一的導氣連桿,他脫口而出:“這是…自動步槍?還是半自動步槍?”抬起頭,卻見劉慶恩正衝著他挑起拇指。

“總司令果然好眼力,這正是杆自動槍,扣一下扳機就打一顆子彈,一口氣打出二十五顆子彈,其間不用拉槍栓,若是調一下連桿,還可以連續開火,火力之強,快趕上機關槍了。”

“哪國的?”趙北看了眼機匣,上頭寫著行洋文,但不是英文,不過那“1900”幾個數字還是認得的,不由更覺驚訝,他不知道自動步槍出現得這麼早,他一直以為自動步槍是二戰前後登上戰爭舞臺的,而且這杆步槍似乎還可以在“半自動”和“全自動”之間轉換,設計理念可以說相當先進。

“這杆自動槍是意大利的,學名‘裡格蒂自動槍’。甲午戰後,偽清朝廷要編練新軍,意大利商人就拿著這杆自動槍向清廷推薦,說可以取代馬克沁,可惜清廷不識貨,再加上當時這槍剛發明不久,能有些問題,結果咱們中國的軍隊與這自動槍失之臂。當年英國人跟布爾人在南非開戰,這槍就上過陣,布爾民團裝備,英國軍隊很吃了些苦頭,不過這槍裝備數量不多,名頭也不太響。”

“意大利的?”趙北更驚訝了。

“你從哪裡到的?”

“從一個美國船員手裡收來的,不過只有這一杆,派不上用場,我就做主扣下了,沒給部隊用。”趙北恍然,這幾天他正在向漢口租界的那些外國投機商做宣傳,聲稱共和軍將以優惠價格收購新舊槍械,一些軍火掮客聞風而動,已送來不少樣槍,其中不乏普法戰爭時期的破爛。

不過眼前這杆自動步槍顯然不屬於破爛,這倒是多多少少改善了一下意大利人在趙北心目中的形象。

“你不會是想仿製吧?”趙北揣測著劉慶恩的用意。

劉慶恩點了點頭,說道:“依我之見,若以此槍取代‘漢陽造’,步兵火力將增強數倍,機關槍都可以省了,一個兵抵得上敵方十個兵。”

“不妥。”趙北放下步槍,搖了搖頭。

“這槍好是好,但我們現在用不起。而且火力的換算也不能這麼算。”

“怎講?”劉慶恩問道。

“子彈不夠用。”趙北嘆了口氣。

“你沒上過戰場,沒領教過戰場上的那種緊張、恐懼。若是裝備‘漢陽造’,士兵開一槍即拉一下槍栓,擊速度慢,子彈自然用得慢,但若裝備這杆自動槍,士兵往往會因為戰場上的恐懼而扣動扳機不放,如此一來,固然可以打得敵人抬不起頭來,但打不了幾下就沒子彈了,這仗也不用打了,光是子彈的需求量就夠把咱們壓垮的。所以說啊,這自動槍是給富國用的,窮國用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