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186章北極圈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雪野茫茫,寒風凜冽。

放眼望去,那滿山遍野白茫茫一片,積雪壓枝,冰天雪地,無論是山還是河谷,都已被覆蓋在這隆冬時節的嚴寒中。

雪後初晴,天空中已可以看見太陽的輪廓,但是並不溫暖,實際上,氣溫很低,零下二十攝氏度,這還是在正午時的氣溫,到了晚上,這裡的氣溫那隻能用“徹骨奇寒”來形容。

畢竟,這裡是西伯利亞,還是西伯利亞地區的北部,而且就在北極圈裡,這緯度那確實也是不低的,具體的講,這處冰天雪地的曠野位於伊加爾卡北部,----閒,而且這裡實際上也是遠東共和國當時最西部的邊境。

起初,蘇俄、蘇聯政府並不承認這裡是遠東共和國的領土,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後,蘇聯的局面穩定下來,蘇聯軍隊終於進駐伊加爾卡附近,並利用短暫的夏季與遠東共和國的邊防軍進行一些零星的武裝衝突,這種斷斷續續的武裝衝突局面一直持續到四十年代,最終是依靠一場“高加索戰爭”終結,當“亞洲聯盟”與蘇聯政府正式簽定《亞盟與蘇聯關於結束戰爭狀態並恢復正常關係的和平條約》之後,伊加爾卡的國防前哨地位才隨之動搖,按照這份又被稱為《烏拉爾條約》的和平條約,蘇聯撤走了它駐紮在中西伯利亞地區的全部軍隊,之後,這些地區實際上就成為了遠東共和國的“法定領土”當然,對於這種稱呼,蘇聯政府是一直持“不評論”立場的,畢竟,條約對此也規定的相當模糊。

無論蘇聯政府是否承認,事實就是,現在,蘇聯與遠東共和國的陸上邊境線已經遷移到了鄂畢河域,蘇聯已經不再是一個擁有太平洋海岸線的國家,它的所有出海口都已限制在歐洲方向,而同時,遠東共和國的陸上領土總面積已經超過了蘇聯。

雖然陸上領土面積很遼闊,但是遠東共和國的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仍然非常有限,原因也不復雜,就是氣候惡劣,這個“亞洲國家”的大部分領土都位於寒冷的西伯利亞,夏天固然氣候溫和涼,但是冬天卻是徹骨的寒冷,這樣的氣候不僅不適合進行農業生產,也同樣不適合進行工業建設,就連建築房屋、修築公路也必須考慮到那無處不在的氣候影響和凍土層。

這樣一個國家,其人口自然不可能很多,雖然有來自中國、本、朝鮮等國的移民補充,但是遠東共和國的總人口仍舊沒有超過兩千萬人,其中外國移民居然佔了一半毫無疑問,現在的遠東共和國就是一個真正的“移民國家”與美國有些相似,但又有些區別,美國的歷史相對較長,而遠東共和國的歷史卻很短,不過二十多年的建國曆史,這樣一來,遠東共和國就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和信仰體系,白俄居民依舊信奉著東正教,來自中國、本、朝鮮的居民則信奉著他們家鄉的宗教或者信仰,而那些部落民則依舊信仰著原始的宗教,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情況並不利於遠東共和國的長期穩定,再加上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強烈差異,遠東共和國的局勢一直有些動盪,幸好有一位強人總統進行著鐵腕統治,所有潛在的威脅都被這位鐵腕總統扼殺於無形,有的威脅被徹底的消滅了,有的威脅則被“冰凍”於集中營,而伊加爾卡就是一座曾經的“冰箱”

“冰箱”這其實就是集中營的代號,那位鐵腕總統契恰科夫非常喜歡將一些犯了輕微罪行的犯人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就像當年的沙俄一樣,所以,從國防前哨時代開始,伊加爾卡就一直充當著放營的角,即使這裡的邊防部隊全部西調,伊加爾卡依舊是集中放犯最多的一處集中營,如果不是遠東共和國的局勢突然發生變化的話,或許伊加爾卡的這種放營角會繼續扮演下去。

“鐵腕總統”依靠鐵腕統治遠東共和國,而且維持了二十多年統治,這使這位軍政強人過於信鐵腕,並試圖加強這種鐵腕統治,但是問題在於,鐵腕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本之道,隨著人們耐心的逐漸失去,以及青年一代的成長,遠東共和國的人民越來越希望看到變化,於是變化隨即也出現了。

就在去年夏天,也就是1942年夏天,蘇德戰爭爆發一週年的時候,遠東共和國的首都海參崴發生了一場軍事政變,鐵腕總統契恰科夫被推翻,隨即被政變軍人放到堪察加半島的集中營,之後,政變集團宣佈實行憲政,為了取悅人民,新政府同時宣佈大赦,於是,伊加爾卡放營迅速釋放了多數犯人,現在的伊加爾卡,已經不再被新政府視為“冰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新的移民城市的崛起,政府號召人民移民西伯利亞,以此緩解一直以來讓人頭疼的濱海地區犯罪問題,濱海地區氣候相對溫暖,集中了太多人口,這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生存競爭,導致了各種犯罪問題,或許疏散濱海地區城市人口是一個從本上緩解矛盾的辦法,遠東共和國新政府正在這麼做,而且也得到了盟國的大力支持,準確的講,是得到了來自中國政府的財政支持。

雖然伊加爾卡位置太靠北,實在不是移民們願意去的地方,沒有多少新移民願意去北極圈裡放牧馴鹿,但是,從去年夏天開始,伊加爾卡的城市擴張計劃還是開始實施了,在中國工程隊的幫助下,城市的建設進行得非常順利,雖然冬季停工了一段時間,但是中國工程隊並沒有撤離,而是繼續留在城市裡過冬,並且按照中國的傳統準備在這裡過節,實際上,在城市建設工程結束之後,許多來自中國的移民將定居在這裡,畢竟,遠東共和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移民政策非常寬鬆,尤其是新政府上臺之後,更是大力引進東亞各國移民,或許不久的將來,這裡會成為一座帶有濃厚中國彩的北方城市。

雖然夏季的工期非常短暫,但是伊加爾卡還是變了模樣,而直到這時,伊加爾卡的居民們才發現,中國工程隊修建的所有設施中就以那條鐵路最惹眼,要知道,伊加爾卡可是在北極圈裡,這裡到處都是永久凍土層,而且冬天地面冰雪很厚,鐵路的修築和養護成本相當高,而且考慮到這裡沒有什麼礦藏,那麼伊加爾卡居民們的疑問也隨之而來,這條凍土帶鐵路是用來做什麼的?運送移民麼?顯然不太可能,就連白俄居民也認為這裡是寒冷的地獄,那些來自溫暖國家的新移民怎麼可能到這裡定居呢?即使少數移民願意過來,飛機似乎比鐵路更為經濟。

不過很快,一些聰明的當地居民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原來,伊加爾卡並不是這條鐵路的終點站,實際上,這條西伯利亞鐵路的支線還將繼續向北延伸,據猜測,這條鐵路的終點站很可能就在北冰洋的喀拉海海岸邊上,中國人為什麼要把鐵路線修到海岸邊去,那原因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知道這條鐵路線為什麼要修到北極圈裡的人確實不多,而工程兵中將熊秉坤正好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他現在就在伊加爾卡,實際上,這支修築鐵路的工程隊就是他率領的,穿著便衣,但是其實是軍隊。

這個工程代號“北極光1號工程”這實際上是一個國防工程,而這條永久凍土帶上的鐵路其實只是這個工程計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真正的重頭戲還沒開始呢,對於這一點,身為工程總指揮的熊秉坤非常清楚,而且他也很清楚,這個工程計劃任務非常緊,能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說句實話,他心裡也沒有底,畢竟,這裡可是北極圈啊,而且還是外國的領土,中國軍隊是利用亞洲聯盟的共同防衛義務來到這裡的,名義上是協助遠東共和國加強戰備,但是實際上卻是為中國軍事基地建設服務。

這個國防工程是在中國三軍總參謀部的主持下展開的,如果順利完工,那麼在喀拉海的岸邊將出現一座中國的軍事基地,而這座軍事基地也將成為中國整個國防體系中位置最靠北的軍事基地,實際上,由於緯度太高,這座軍事基地不僅要忍受嚴寒,而且要度過漫長的北極極夜,有半年的時間會看不到完整的太陽。

說句實話,熊秉坤也不太清楚這項工程為什麼會被批准,按照他的理解,就以現在的中國國防需要來看,似乎沒有必要在北極圈裡修建軍事基地,他也不清楚這座軍事基地會用來做什麼,但是有一點熊秉坤倒是非常清楚,從工程開始之後,不僅三軍總參謀部經常會詢問工程進度情況,就連總統也是隔三岔五的拍電報詢問熊秉坤工程進度情況,由此可見,這項工程非同小可,或許本就是出自總統的策劃,而且據種種蛛絲馬跡來看,北極圈的軍事基地恐怕不止喀拉海那一處,或許“北極光”工程是一系列的工程。

也正因此,雖然現在是北半球的冬季,北極圈裡氣溫極低,本不是進行工程的季節,也無法進行什麼象樣的工程,但是,熊秉坤還是選擇率領工程隊在伊加爾卡過冬,好在他們在夏天就做了準備,修築起了堅固結實的營房,而且準備了大量木柴,所以,即使外頭寒風呼嘯,這營房裡頭卻依舊是暖意融融。

現在,當屋外寒風呼嘯的時候,熊秉坤卻坐在營房裡,享受著壁爐的溫暖,並處理著一些公務,作為中國國防軍所有現役將領中位置最靠北的將軍,熊秉坤很享受現在這種北極圈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