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沅水,又稱沅江,有南北兩源,南源為龍頭江,發源於黔南雲霧山,北源為黔北平越大山,而後一路北上錦延2000裡,至庭湖匯入長江。
入夏後較為頻繁的降雨,讓沅水的水位一直居高不下,河面比之平要寬上七、八丈。,雖然手握十數萬大竿,絞盡腦汁的孟獲,卻仍是不知該怎樣才能征服這條寬逾五十丈的大河。
搭建浮轎?在這樣遼闊的河面上,本是一種妄想;涉水強渡?就算對面沒有荊州軍把守,也沒有幾個人有這能耐泅渡過去;最可行的辦法,只能是搭載舟船排筏。事實上,孟獲也正是這樣做的,十數萬大軍一齊動手,成片成片的樹林最終化為數千條排筏。
然而,接下來的渡河,卻成了蠻軍的噩夢:面對濟水校尉張德及其副手舟船都尉洪雲統領的錦帆水軍兩百餘艘大小戰船,南中蠻軍的渡河勢力幾乎就是如同自殺一般。
配備霹靂、弩的樓船鬥艦,以如雨的投石勁弩傾瀉向幾乎沒有防衛能力渡河蠻軍;船體蒙覆牛皮、船首加裝撞角的蒙衝戰船更是橫行無忌地直接撞擊,將簡陋的排筏撞成一堆堆碎木。小型的走舸戰船則專門負責獵殺落水的蠻兵。
僅在渡河的第一天,就有3000餘蠻兵葬身魚腹。
隨後的九天裡,孟獲嘗試了各種辦法——無論是將上千艘排筏於某一處集中渡河,還是分散在幾處渡河,亦或是採取聲東擊西地辦法。
辦法不同,結果卻是相同的。
損失了幾千艘排筏,上萬名蠻兵後。孟獲仍然被阻擋在水以西。
久戰無功,必然引起軍心的渙散。與此同時,十數萬大軍每的糧草更是大到驚人的地步。更讓孟獲恨得牙癢癢的是,一支潛伏在武陵、群澗郡邊境的荊州軍,採取各種各樣“無恥卑鄙”的手段騷擾著蠻軍——截擊糧草輜重隊伍,偷襲一些零散地蠻軍…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
糧草見減少,前方渡河卻看不到一點希望,簡直要將年輕的孟獲到發瘋境地。
孟獲不是沒有想到過停止進攻。但他也就只能停留在“想”這一步上了。
進擊荊南,合南中蠻部、蠻部五滇(五滇蠻部主要分佈在荊南的武陵、桂陽郡)的土地、人力,建立一個蠻人之園。這不僅僅是孟獲一直以來的夢想,更是這位年輕的南中蠻部大首領提升自己威望,鞏固地位的一種手段。
打到如今地地步,孟獲已是騎虎難下了——一旦放棄進攻,努力積累起來的威望勢必將喪失一盡。到那時。大首領的位置恐怕也就坐不下去了。
在如此被動無奈的情形下,迤西銀冶主楊靜的一條奏報,卻讓孟獲地處境柳暗花明起來——楊鋒麾下的兵斥候在上游百餘里處,發現了一處容易渡河的地點。那裡恰好是河道轉彎之處,河水速緩慢。更為難得的是。那一段的河中心有幾片河洲,就等於將寬闊的大河分解成了幾條小河。
這樣的地形,對於沒有強力戰船的蠻軍而言,簡直是天賜地渡河妙地。而同時,錦帆水軍地威脅也將因為地形原因被限制到最低點。
這條消息,簡直有如久旱的甘霖一般,讓孟獲心情振奮到了極點,直稱天神詩惹庇佑。
在得到楊鋒最為肯定的答覆後。孟獲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大軍即刻動身。前住那處地點渡河。
為了矇蔽了河上的錦帆水軍,以及河對岸的敵軍,孟獲留下了五萬人和完整的大寨來虛張聲勢,還特別囑咐每都必須做渡河佯攻。。穿林越山兩後,孟獲率領大軍抵達了目的地。
沒有做半點休息,孟獲當即領人探察了地形,結果簡直令人欣喜若狂。
楊鋒的稟報沒有半點誇張的地方,這裡的河段被四片河洲分割成五瓣,其中最寬闊地一瓣也不過六、七丈而已,使用簡單的排筏完全可以施渡。就算在渡河過程中被對方水軍發現。也不至會束手無策——六、七丈寬的河面,大型戰船本無法施展開來,小型戰船則可以用弓箭進行壓制。
更讓孟獲高興的是,河水兩岸都是樹木繁茂,極利大軍潛形。如果能安然渡過河去,完全可以藉助地形之利,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半盞茶的工夫後,孟獲就下定了決心。
當然,也有部首領就此提出異議,認為這樣容易渡河的地點,敵方怎麼可能沒有戒備。
孟獲對此不以為然——此地與兩軍先首對峙之處相隔百餘里,對方沒有這麼一個地點也實屬正常。
當楊鋒主動派人先行渡河確認了無人防守的情況後,僅存不多的疑慮也被消除了。。是夜,南風大盛,雲逐月。
乘著月,蠻軍搭乘排筏大舉渡河。
如孟獲猜測的一般,敵軍對這裡毫無防備,渡河的行動極其順利,至翌凌晨寅時左古時,已有三萬餘人渡河成功。
望著絡繹不絕的渡河兵卒,孟獲拍著楊鋒的肩頭,哈哈大笑不已——束縛手腳十餘的大河,終於被征服,這種暢快的覺簡直無以復加。
但是,孟獲的暢快並沒有能持續多久。。剛剛攜自己的親衛渡過河去,孟獲就突然聽到了一個類似信號的尖銳呼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