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紀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洪寇荊南,高季昌遣其將倪可福擊敗之。詔馬步都指揮使陳暉將兵會荊南兵討洪。
蜀主以御史中丞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陳暉軍至襄州,李洪逆戰,大敗,王求死。九月,丁酉,拔其城,斬叛兵千人,執李洪、楊虔等送洛陽,斬之。
丁未,以保義節度使王檀為潞州東面行營招討使。
劉守光奏遣其子中軍兵馬使繼威安撫滄州吏民。戊申,以繼威為義昌留後。
辛亥,侍中韓建罷守太保,左僕、同平章事楊涉罷守本官。以太常卿趙光逢為中書侍郎,翰林奉旨工部侍郎杜曉為戶部侍郎,並同平章事。曉,讓能之子也。
淮南遣使者張知遠修好於福建,知遠倨慢,閩王審知斬之,表上其書,始與淮南絕。審知儉約,常躡麻屨,府舍卑陋,未嘗營葺。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歲自海道登、萊入貢,沒溺者什四五。
冬,十月,甲子,蜀司天監胡秀林獻《永昌歷》,行之。
湖州刺史高澧兇忍,嘗召州吏議曰:“吾
盡殺百姓,可乎?”吏曰:“如此,則租賦何從出?當擇可殺者殺之耳。”時澧糾民為兵,有言其諮怨者,澧悉集民兵於開元寺,紿雲犒享,入則殺之,死者逾半;在外者覺之,縱火作亂。澧閉城大索,凡殺三千人。吳越王鏐
誅之,戊辰,澧以州叛附於淮南,舉兵焚義和臨平鎮,鏐命指揮使錢鏢討之。
十一月,甲午,帝告謝於圜丘;戊戌,大赦。
鄴王羅紹威得風痺病,上表稱:“魏故大鎮,多外兵,願得有功重臣鎮之,臣乞骸骨歸第。”帝聞之,撫案動容。己亥,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節度副使,知府事。謂使者曰:“亟歸語而主:為我強飯!如有不可諱,當世世貴爾子孫以相報也。今使周翰領軍府,尚冀爾復愈耳。”岐王取靈州以處劉知俊,且以為牧馬之地,使知俊自將兵攻之。朔方節度使韓遜遣使告急;詔鎮國節度使康懷貞、
化節度使寇彥卿將兵攻邠寧以救之。懷貞等所向皆捷,克寧、衍二州,拔慶州南城,刺史李彥廣出降。遊兵侵掠及涇州之境,劉知俊聞之,十二月,己丑,解靈州圍,引兵還。帝急召懷貞等還,遣兵
援於三原青谷。懷貞等還,至三水,知俊遣兵據險邀之,左龍驤軍使壽張王彥章力戰,懷貞等乃得過。懷貞與裨將李德遇、許從實、王審權分道而行,皆與援兵不相值,至昇平,劉知俊伏兵山口,懷貞大敗,僅以身免,德遇等軍皆沒。岐王以知俊為彰義節度使,鎮涇州。
王彥章驍勇絕倫,每戰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時人謂之“王鐵槍”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稱疾,罷歸成都,杜門不出。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檢校太保,固辭不受,謂人曰:“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豈可求進不已乎!”蜀主嘉其志而許之,賜與有加。
劉守光圍滄州久不下,執劉守文至城下示之,猶固守。城中食盡,民食堇泥,軍士食人,驢馬相啖尾。呂兗選男女羸弱者,飼以麴面而烹之,以給軍食,謂之宰殺務。
◎開平四年庚午,公元九一零年,正月,乙未,劉延祚力盡出降。時劉繼威尚幼,守光使大將張萬進、周知裕輔之鎮滄州,以延祚及其將佐歸幽州,族呂兗而釋孫鶴。兗子琦,年十五,門下客趙玉紿監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殺。”監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負之,變姓名,乞食於路,僅而得免。琦
家門殄滅,力學自立,晉王聞其名,署代州判官。
辛丑,以盧光稠為鎮南留後。
劉守光為其父仁恭請致仕,丙午,以仁恭為太師,致仕。守光尋使人潛殺其兄守文,歸罪於殺者而誅之。
二月,萬全自岐歸廣陵,岐王承製加弘農王兼中書令,嗣吳王,於是吳王赦其境內。
高澧求救於吳,吳常州刺史李簡等將兵應之,湖州將盛師友、沈行思閉城不內;澧帥麾下五千人奔吳。三月,癸巳,吳越王鏐巡湖州,以錢鏢為刺史。
蜀太子宗懿驕暴,好陵傲舊臣。內樞密使唐道襲,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屢謔之於朝,由是有隙,互相訴於蜀主。蜀主恐其惡,以道襲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道襲薦宣徽北院使鄭頊為內樞密使,頊受命之
,即
按道襲昆弟盜用內庫金
。道襲懼,奏項褊急,不可大任,丙午,出頊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為內樞密使。
夏州都指揮使高宗益作亂,殺節度使李彝昌。將吏共誅宗益,推彝昌族父蕃漢都指揮使李仁福為帥,癸丑,仁福以聞。夏,四月,甲子,以仁福為定難節度使。
丁卯,宋州節度使衡王友諒獻瑞麥,一莖三穗,帝曰:“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詔除本縣令名,遣使詰責友諒,以兗海留後惠王友能代為宋州留後。友諒、友能,皆全昱子也。
帝以晉州刺史下邑華溫琪拒晉兵有功,賞之,會護國節度使冀王友謙上言晉、絳邊河東,乞別建節鎮,壬申,以晉、絳、沁三州為定昌軍,以溫琪為節度使。
左金吾大將軍寇彥卿入朝,至天津橋,有民不避道,投諸欄外而死。彥卿自首於帝。帝以彥卿才幹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財遺死者家以贖罪。御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殺人闕下,請論如法。”帝命彥卿分析。彥卿對:“令從者舉置欄外,不意誤死。”帝以過失論,沂奏:“在法,以勢使令為首,下手為從,不得歸罪從者;不鬥而故毆傷人,加傷罪一等,不得為過失。”辛巳,責授彥卿遊擊將軍、左衛中郎將。彥卿揚言:“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沂以白帝,帝使人謂彥卿:“崔沂有毫髮傷,我當族汝!”時功臣驕橫,由是稍肅,沂,沆之弟也。
五月,吳徐溫母周氏卒,將吏致祭,為偶人,高數尺,衣以羅錦,溫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於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貧者。”未幾,起復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領潤州觀察使。
岐王屢求貨於蜀,蜀主皆與之。又求巴、劍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貞,勤亦至矣;若與之地,是棄民也,寧多與之貨。”乃復以絲、茶、布、七萬遺之。
己亥,以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癸丑,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莊王羅紹威卒。詔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留後。
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疾篤,表請代者。許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權餘黨,帝深以為憂。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學士李珽馳往視行襲病,曰:“善諭朕意,勿使亂我近鎮。”珽至許州,謂將吏曰:“天子握百萬兵,去此數舍耳;馮公忠純,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國,何憂不富貴!”由是眾莫敢異議。行襲使人代受詔,珽曰:“東首加朝服,禮也。”乃即臥內宣詔,謂行襲曰:“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行襲泣謝,遂解兩使印授珽,使代掌軍府。帝聞之曰:“予固知珽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襲卒。甲申,以李珽權知匡國留後,悉以行襲兵分隸諸校,冒馮姓者皆還宗。
楚王殷求為天策上將,詔加天策上將軍。殷始開天策府,以弟賓為左相,存為右相。殷遣將侵荊南,軍於油口。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逐北至白田而還。
吳水軍指揮使敖駢圍吉州刺史彭玕弟瑊於赤石,楚兵救瑊,虜駢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