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紀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江州刺史陳伯之,目不識書,得文牒辭訟,惟作大諾而已。有事,典籤傳口語,與奪決於主者。豫章人鄧繕、永興人戴永忠有舊恩於伯之,伯之以繕為別駕,永忠為記室參軍。河南褚緭居建康,素薄行,仕宦不得志,頻造尚書範雲,雲不禮之。緭怒,私謂所親曰:“建武以後,草澤下族悉化成貴人,吾何罪而見棄!今天下草創,饑饉不已,喪亂未可知。陳全之擁強兵在江州,非主上舊臣,有自疑之意;且熒惑守南鬥,詎非為我出!今者一行事若無成,入魏不失作河南郡守。”遂投伯之,大見親狎。伯之又以鄉人硃龍符為長參軍,並乘伯之愚闇,恣為利。
上聞之,使陳虎牙私戒伯之,又遣人代鄧繕為別駕。伯之並不受命,表雲:“龍符驍勇,鄧繕有績效;臺所遣別駕,請以為治中。”繕於是夜說伯之雲:“臺家府藏空竭,復無器仗,三倉無米,東境飢,此萬世一時也,機不可失!”緭、永忠等共贊成之。伯之謂繕:“今啟卿,若復不得,即與卿共反。”上敕伯之以部內一郡處繕,於是伯之集府州僚佐謂曰:“奉齊建安王教,帥江北義勇十萬,已次六合,見使以江州見力運糧速下。我荷明帝厚恩,誓死以報。”即命纂嚴,使緭詐為蕭寶寅書以示僚佐,於聽事前為壇,歃血共盟。
緭說伯之曰:“今舉大事,宜引眾望。長史程元衝,不與人同心;臨川內史王觀,僧虔之孫,人身不惡,可召為長史以代元衝。”伯之從之,仍以緭為尋陽太守,永忠為輔義將軍,龍符為豫州刺史。觀不應命。豫章太守鄭伯倫起郡兵拒守。程元衝既失職,於家合帥數百人,乘伯之無備,突入至聽事前;伯之自出格鬥,元衝不勝,逃入廬山。伯之密遣信報虎牙兄弟,皆逃奔盱眙。
戊子,詔以領軍將軍王茂為徵南將軍、江州刺史,帥眾討之。
魏揚州小峴戍主黨法宗襲大峴戍,破之,虜龍驤將軍邾菩薩。
陳伯之聞王茂來,謂褚緭等曰:“王觀既不就命,鄭伯倫又不肯從,便應空手受困。今先平豫章,開通南路,多發丁力,益運資糧,然後席捲北向,以撲飢疲之眾,不憂不濟。”六月,留鄉人唐蓋人守城,引兵趣豫章,攻伯倫,不能下。王茂軍至,伯之表裡受敵,遂敗走,間道渡江,與虎牙等及褚緭俱奔魏。
上遣左右陳建孫送劉季連子弟三人入蜀,使諭旨勞。季連受命,飭還裝,益州刺史鄧元起始得之官。
初,季連為南郡太守,不禮於元起。都錄硃道琛有罪,季連殺之,逃匿得免。至是,道琛為元起典籤,說元起曰:“益州亂離已久,公私虛耗。劉益州臨歸,豈辦遠遣侯!道琛請先使檢校,緣路奉,不然,萬里資糧,未易可得。”元起許之。道琛既至,言語不恭,又歷造府州人士,見器物,輒奪之,有不獲者,語曰:“會當屬人,何須苦惜!”於是軍府大懼,謂元起至必誅季連,禍及黨與,競言之於季連。季連亦以為然,且懼昔之不禮於元起,乃召兵算之,有甲十萬,嘆曰:“據天險之地,握此強兵,進可以匡社稷,退不失作劉備,舍此安之?”遂召佐史,矯稱齊宣德太后令,聚兵復反,收硃道琛,殺之。召巴西太守硃士略及涪令李膺,並不受命。是月,元起至巴西,士略開門納之。
先是,蜀民多逃亡,聞元起至,爭出投附,皆稱起義兵應朝廷,軍士新故三萬餘人。元起在道久,糧食乏絕,或說之曰:“蜀土政慢,民多詐疾,若檢巴西一郡籍注,因而罰之,所獲必厚。”元起然之。李膺諫曰:“使君前有嚴敵,後無繼援,山民始附,於我觀德。若糾以刻薄,民必不堪;眾心一離,雖悔無及。何必起疾可以濟師!膺請出圖之,不患資糧不足也。”元起曰:“善。一以委卿!”膺退,帥富民上軍資米,得三萬斛。
秋,八月,丁未,命尚書刪定郎濟陽蔡法度損益王植之集註舊律,為《梁律》,仍命與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尚書僕沈約、吏部尚書範雲等九人同議定。
上素善鐘律,釐正雅樂,乃自制四器,名之為“通”每通施三絃,黃鐘弦用二百七十絲,長九尺,應鐘弦用一百四十二絲,長四尺七寸四分差強,中間十律,以是為差。因以通聲轉推月氣,悉無差違,而還得相中。又制十二笛,黃鐘笛長三尺八寸,應鐘笛長二尺三寸,中間十律以是為差,以寫通聲,飲古鐘玉律,並皆不差。於是被以八音,施以七聲,莫不和韻。先是,宮懸止有四鎛鍾,雜以編鐘、編磬、衡鍾凡十六虡。上始命設十二轤鍾,各有編種、編磬,凡三十六虡,而去衡鍾,四隅植建鼓。
魏高祖之前,前太傅平陽公丕自晉陽來赴,遂留洛陽。丕年八十餘,歷事六世,位極公輔,而還為庶人。魏主以其宗室耆舊,矜而禮之。乙卯,以丕為三老。
魏揚州刺史任城王澄表請攻鍾離,魏主使羽林監敦煌範紹詣壽陽,共量進止。澄曰:“當用兵十萬,往來百,乞朝廷速辦糧仗。”紹曰:“今秋已向末,方調發,兵仗可集,糧何由致!有兵無糧,何以克敵!”澄沉思良久,曰:“實如卿言”乃止。
九月,丁巳,魏主如鄴。冬,十月,庚子,還至懷。與宗室近侍遠,帝三百五十餘步,群臣刻銘以美之。甲辰,還洛陽。
十一月,己未,立小廟以祭太祖之母,每祭太廟畢,以一太牢祭之。
甲子,立皇子統為太子。
魏洛陽宮室始成。
十二月,將軍張囂之侵魏淮南,取木陵戍;魏任城王澄遣輔國將軍成興擊之,甲辰,囂之敗走,魏復取木陵。
劉季連遣其將李奉伯等拒鄧元起,元起與戰,互有勝負。久之,奉伯等敗,還成都,元起進屯西平。季連驅略居民,閉城固守。元起進屯蔣橋,去成都二十里,留輜重於郫。奉伯等間道襲郫,陷之,軍備盡沒。元起舍郫,徑圍州城;城局參軍江希之謀以城降,不克而死。
魏陳留公主寡居,僕高肇、秦州刺史張彝皆尚之,公主許彝而不許肇。肇怒,譖彝於魏主,彝坐沉廢累年。
是歲,江東大旱,米鬥五千,民多餓死。
◎天監二年癸未,公元五零三年,正月,乙卯,以尚書僕沈約為左僕,吏部尚書範云為右僕,尚書令王亮為左光祿大夫。丙辰,亮坐正旦詐疾不登殿,削爵,廢為庶人。
乙亥,魏主耕籍田。
魏梁州氐楊會叛,行梁州事楊椿等討之。
成都城中食盡,升米三千,人相食。劉季連食粥累月,計無所出。上遣主書趙景悅宣詔受季連降,季連袒請罪。鄧元起遷季連於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禮。季連謝曰:“早知如此,豈有前之事!”郫城亦降。元起誅李奉伯等,送季連詣建康。
初,元起在道,懼事不集,無以為賞,士之至者皆許以辟命,於是受別駕、治中檄者將二千人。
季連至建康,入東掖門,數步一稽顙,以至上前。上笑曰:“卿慕劉備,而曾不及公孫述,豈無臥龍之臣!”赦為庶人。
三月,己巳,魏皇后蠶於北郊。
庚辰,魏揚州刺史任城王澄遣長風戍主奇道顯入寇,取陰山、白稾二戍。
蕭寶寅伏於魏闕之下,請兵伐梁,雖暴風大雨,終不暫移;會陳伯之降魏,亦請兵自效。魏主乃引八坐、門下入定議。夏,四月,癸未朔,以寶寅為都督東揚等三州諸軍事、鎮東將軍、揚州刺史、丹陽公、齊王,禮賜甚厚,配兵一萬,令屯東城;以伯之為都督淮南諸軍事、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屯陽石,俟秋冬大舉。寶寅明當拜命,自夜慟哭至晨。魏人又聽寶寅募四方壯勇,得數千人,以顏文智、華文榮等六人皆為將軍、軍主。寶寅志雅重,過期猶絕酒,慘形悴,蔬食衣,未嘗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