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分卷閱讀4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此刻氣氛驀然有幾分古怪,姬洛在山中數月,不知這兩人間的變故,只能幹愣在一旁。

“後來我從王府跑出來,一路向西去,途經洛陽,我仍念念不忘尋你。”慕容琇幽幽開口,反正剛才已失態,她心中沒了顧慮,一字一句,竟刻骨銘心,“你既要我死心,為何不如實相告?你來燕國,除了尋找八風令,究竟還要做什麼,吳王慕容垂奔逃秦國的事情是否與你有關?”

“阿彌陀佛。”施佛槿垂眸,眼中明滅,“你是如何知道的。”慕容琇慘然一笑,道:“我不知道,都是我猜的。我以八風令為誘餌,你都不願意同我離開洛陽去鄴城,一直盤桓此地,說明你心裡還有更重要的事。”施佛槿默然不言,長風入戶他彷彿入定般巋然不動。

慕容琇憤然扭頭,叫上姬洛離開這裡,姬洛看在眼裡,悄悄轉到了石縫後面。慕容琇往姬洛躲開的方向瞪了一眼,自己提著裙裾要往石階下走。

這時,施佛槿突然說話了。

“興寧三年,慕容恪同慕容垂大軍包圍洛陽,洛陽糧盡無援,冠軍將軍陳祐率軍東逃,留長史沈勁及五百兵卒,死守孤城。三月料峭寒,新雨如長天作淚,我趕之不及,洛陽城破,沈勁被俘遇難時,城外的槿花正開得好。”施佛槿抬頭仰面,手指作拈花狀,輕輕一笑,明明字字沉痛,可眼中卻無悲無喜:“你知道木槿花還有個別稱嗎?”慕容琇駐足回眸,問:“什麼?”

“朝開暮落花。”

“我聽父王提起過洛陽一役,父王曾想招安,奈何沈勁此人風骨不屈,只能忍痛斬草除。聽說他祖上謀逆受到株連,一心想證忠義,也算求仁得仁。”慕容琇嘆了口氣,她雖沒親歷戰爭,但一門為將,也知戰爭的殘酷。

不過,眼下施佛槿提起此事,恐怕不止是因為她是慕容恪之女,於是忙問:“大和尚,你同他是什麼關係?”施佛槿道:“我幼時曾是孤兒,為沈將軍所救,後無法隨軍出入,便跟著師父習道論佛。”

“所以慕容垂被追殺……”慕容琇臉同紙白,她垂眸擺首,話說一半又自個兒推翻,“不,吳王……吳王不是已經逃到秦國了嗎,若你想報仇,又為何不動手。”施佛槿未答,慕容琇知晉人最重禮法,這樣想,沈勁至少也算他義父,如此說來,他倆豈非有仇?

原來大和尚同她不親近是因為還有這層原因嗎?慕容琇心中覺得天意人,終於忍不住掩面而泣:“那你早就知道我是誰了?那你殺了我吧,父債女償!”

“不,我不知道。”施佛槿轉過臉去,道:“敦煌城外實屬偶遇,你只是燕琇,而我只是施佛槿。慕容恪已死,你我本該了無干係。”可慕容琇畢竟是位郡主,心脾氣耿直,施佛槿越是這麼說,她越想越氣不過,遂又脫口而出:“千秋霸業下誰不是無法控命運的蜉蝣?若我父王是劊子手,那你們晉人朝廷也是磨刀者,你為何不質問他們,洛陽能救為何不救!”洛陽能救為何不救?

“你說得對,以殺止殺,終不是仁道。”施佛槿眼中掠過一道明光,佛珠驀然墜地,他長嘆一聲,“救一人不得,救眾生不得,許是我修行尚淺,還不能參悟紅塵。”作者有話要說:在這裡跟大家解釋一下:加了句話稍稍改了一下,前半部分是小郡主回憶在鄴城的事情,也就是姬洛在山裡的那段時間,解釋上一章小郡主是如何發現問題;後半部分是接主線,在山中遇到姬洛後一起去找大和尚。大和尚也不算完全單純…這大概是無巧不成書吧…

待劇情完整應該會好很多,都能圓回來噠,暗線不是白埋的喲…

全文基本都是採用正敘,如有回憶,我會盡量標示區分開…大家有疑問都可以留言,我也好知道是不是哪裡紕漏出現了上帝視角。

這本書確實下了心血,真的非常謝大家的支持!!

ps:小洛兒掐指一算,此事絕不簡單,作為一個沒cp的主角,我不知道你們在說什麼,溜了溜了……

注:興寧三年是365年,現在故事線在369年冬真的很佩服古人死守孤城的勇氣和氣節看文愉快,小可愛們~第21章那一年,長亭外。

沈勁披著蓑衣,在朦朧煙雨裡同施佛槿作別:“聽說你要出西域去天竺修行,我且以茶代酒,同你踐行。”

“沈叔您且保重。”施佛槿接過茶杯,一口飲盡。

飽經風霜的將軍在亭中聽雨,眼裡滿是滄桑。他猶疑了一下,忽然開口:“聽說佛經裡倡議不殺生,但若不手染鮮血,又如何驅逐胡人,還我河山?”

“佛說眾生平等,當心懷大愛,普度眾生。因此,消弭兵戈,鑄劍習以為農器,千歲無戰鬥之患。(注1)”施佛槿彼時尚幼,張口便答。

懷得是仁義,想的是鑄劍為犁。

沈勁聽著他妄圖包容化眾生的大道理,忽然笑了,不置可否道:“傻孩子,戰爭雖然不是個好東西,但唯有戰爭,才能換來盛世太平長寧。”

“可是……兩軍戰,百姓何其無辜?士卒又何其無辜?”沈勁有一腔熱血,恨不得戰死沙場忠義報國,而施佛槿卻心有慈悲,兩個人身處立場不同,怎麼也無法相互說通。於是沈勁只能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