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喬錢兩人的勸說去他家織麻衣。這時候她們厚著臉皮請求去他家織麻衣,喬紀維來者不拒,畢竟多一個人多一分力量。
一時間村裡一半的婦人都湧進錢大永的家裡,院子裡走動不開,她們便到外面的樹蔭下織衣服。
喬紀維和錢大永走在村中的道上,有村裡漢子瞧見他們,便打趣道:“大永,你家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娘們兒,家裡也不砌個牆,讓別人瞧見了還以為你家讓她們站街呢。”錢大永聽了一撇嘴,“嘴裡越發沒個正形了。”但仔細一想也確實是這個理。便開始著手準備砌牆的事務。
勞動力都是現成的,那些織婦的丈夫都樂意幫忙。那時候勞動力短缺,每家有了大事村子裡另外的人家就去幫忙,也不收取額外的費用,不管是喜事還是喪事,主人家只需用飯菜招待他們就可以了,這叫住“幫工”。下一次另外的人家有了事,村子裡的男人又會到那一家。
就這樣,織婦們在院子裡織麻衣,清晨黃昏時候村子裡那些漢子便砌牆。裡裡外外忙得不亦樂乎。
有時候村裡的男人偷偷覷一眼院子裡自己的媳婦兒,若是被旁邊的人瞧見了,便會成為當眾的笑柄。
“喲!看了多少年了還看不夠。”飯菜上錢家自然不會虧待他們。燉了一鍋土豆雞,又炒了幾個小菜。菜裡都擱著豬
,這對以前的錢家是難以想象的。那時候錢家幾個月菜裡都不見葷腥。自從喬紀維被扔進麻袋裡送來,錢家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隔幾天就能吃到一次
。村裡的男人吃到土豆,都覺得這次幫工幫得值。他們之前也曾聽說土豆如何美味,但總是沒機會吃到,這次也說有所補償了。
不到十天的工夫,牆便被壘好,漢子們看到院子的四個小豬,又順便蓋了個豬圈。他們特意把豬圈蓋得大一些,以便四頭豬能自由行走。
喬紀維依勢把那四頭小豬放了進去。
漢子們砌牆的子裡那麻衣的名聲在縣裡越傳越響,一時間竟在坊間成了人們海侃的全部主題,這麻衣經過人們添油加醋的宣揚,漸漸變得高貴起來,一時竟能與絲綢媲美。
也有人打聽到這麻衣出自錢大永家所在的村子,便親自登門要買麻衣。但他們一個一個地都被喬紀維擋了回去。
麻衣一定是要到固定的子才能賣的,在此之前先讓麻衣
傳著吧。傳揚地越廣對他越有利。這叫飢餓營銷,曾經在現代他把這手段運用地如魚得水。
那幾個小姑娘見錢家一時來來往往那麼多人,一時竟著急起來,翠花也督促她們加快繡麻衣的速度。於是幾人氣昂昂,手上的動作陡然加快。喬紀維看出他們臉上的急切勁兒和手腳上利索的動作,連忙走上前,說話前調整角度,眾人看都覺得他在對她說話時嘴裡含著笑,:“你們慢點兒,慢工才能出細活嗎。”翠花臉上不免一絲憂慮:“但那麼多人來你家……”喬紀維眼角睫一動,“就讓他們來唄,這麻衣什麼時候賣是咱家說了算。”反正他走的也不是薄利多銷的路線,也沒那麼多財力,若是麻衣織得多了,到時候價格降下去吃虧,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時候錢大永一直到附近的村子收麻絲,價錢比其他商人給的高一點。
“大永,到時候織了麻衣記得給我們家一件。”賣麻衣的人知道錢大永是個實誠人,有了好東西別人要就會給他,便想著撈點好處。
錢大永憨笑不語。給誰麻衣可不是他說了算的,若有他說要送人麻衣,喬紀維一定會暴跳如雲雀,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一頓,就算喬紀維勉強同意,錢母也不會同意。
漢子們蓋好豬圈的第二天又到了賣麻衣的子。這一次喬紀維帶了三十幾件衣服去縣城裡。
這些衣服中有那些姑娘們心繡制的,價錢是二百文,沒得商量。也有隻是染了
的麻衣,不加任何雕飾,價錢對摺。還有的只是在其上繡了一朵小花或葉子,這種麻衣的價格在一百文和兩百文之間,可酌情減價。
由於縣城裡的人已期待了很久,待錢大永和喬紀維把這些麻衣襬到攤子上,不到一個時辰便被搶購一空。
那些中間價格的麻衣賣的價錢都比較高,因為這些買家不太敢跟喬紀維討價還價。畢竟這麻衣現在供不應求,如若討價他們中意的麻衣可能就被另一些人買走了。
沒買到麻衣的人臉上都出失望的神
,站在最前面的嘆了一口氣,跟喬紀維說話用了一種商量的語氣:“小哥,下次你們什麼時候來縣城?或者你告訴我你家在哪裡,做完第一件衣服就賣給我,花多少錢我都樂意。”喬紀維微微搖了搖頭,有了第一個訂單就會有第二個,他們村的人力也是有限的,訂單太多註定會應付不暇,喬紀維可不想開這個先河,於是只能婉拒:“這個不行,做好一件衣服需要一定的天數。衣服第一時間做完我們就拿到縣城來賣。”
“那大概要幾天?”
“七天的工夫吧。”喬紀維和錢大永收拾東西正要回去,遠處成衣店的郭掌櫃的向這邊投以惡毒的目光,目光如冷箭,恨不得穿透喬錢兩人的脊背。喬紀維隱隱覺得後背有些發涼,回頭一看,後面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人。
郭掌櫃自然也聽說這幾天染麻衣的風行,但這對別人是好消息,對他則是壞信息。其實嚴格來說兩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