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們做錯了什麼?
他們難道不是心懷慈悲嗎?
“可是……”勒米神父心中酸澀,他還想說什麼。
“聖主在上。”安尼爾院長在口輕輕地點了幾次,輕輕地搖頭制止了他的話。
他不是不知道這一次來薔薇王宮的兇險,但他無法因為兇險而避之不來,那些年輕的虔誠者,不該無辜死去,他想向國王陳述一些東西,想向國王請求一些東西。如果這真的是一場赴死之徒,那也請先從他開始。
這是他們的罪,他無怨無悔。
內務總管從王宮中走出來。
他請安尼爾神父單獨進去。………………王宮,國王的書房。
國王正在翻閱著所有關於葬禮儀式的記載。
聖廷在世俗中地位的重要,很大的一部分來源於他們神職人員的中介地位。在聖廷的理念之中,信徒離神國甚遠,主教,神父手中握著“神國之門”的鑰匙。葬禮,則是這種地位的一個顯著體現,核心觀點就是“煉獄說”。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承認神職人員的這種中介地位。
正是因為一直以來,有神學家持有不同的意見,聖廷為此在1411年的聖靈灣聖會上特地做出了正式的規定:煉獄是人死後直至“末審判”之前,靈魂被放逐和受難的地方,在這裡,靈魂將受到煉獄之火的淨化,直到救贖完畢。[3]國王也聽說了自己將血洗所有修道院與教堂的傳言,某種程度上,他還對言的傳播暗中推了一把力。
不過,國王並不打算真的那麼做。
一個原因:早在一千年的時間裡,人們的常生活已經與信仰融為一體。可以說,信仰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如果想要直接清除它,只會對現有的制度造成衝擊,甚至很有可能讓現有的體系崩解。
國王不否認,這種信仰,早已經成為如今的羅格朗的一部分。
他的目標不是信仰本身,而是作為信仰機構的聖廷。
回到羅格朗之後,國王得到了一些關於萊西王國的情報:在查理王子加冕的典禮之上,他履行了“克里莫五世的饋贈”,將整個低地領土和王國西部的世俗統治權拱手奉給了教皇。
但是聖廷的行動也並非一帆風順。如果他們僅僅只是侷限於此,那麼就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但如果他們想真正獲得對世俗政治經濟上的控制權,勢必會與地方上的舊有利益者產生一些矛盾。
聖廷的力投注在萊西,這是羅格朗的機會。
他要建立,羅格朗自己的教會。
內務總管叩門。
“進來。”國王合上了手中的檔案,那是一份關於1411年聖靈灣會議的記錄。
這份記錄裡,有一位神父抗議了教皇對《懺悔典》的解讀,他否定了“煉獄說”和“神國之門”的鑰匙觀。
那位神父,叫做:安尼爾。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家裡有點忙,晚上沒有第二更。
[1]在中世紀,葬禮中“朋友”幾乎和親人一樣重要。
“……友情是一種在痛苦中突然出現且來勢洶湧的情”。另外就是葬禮中的守夜屬於家庭義務範圍中的內部事務,歷史上有幾任教皇甚至拒絕將它安排在宗教規劃之中。這邊國王保留守夜儀式同樣屬於中世紀裡教會與家庭影響力鬥爭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在中世紀,葬禮一直都是教會與家庭之間影響力鬥爭的結果。如果對中世紀的死亡文化興趣的可以閱讀達尼埃爾·亞歷山大-比東的《中世紀有關死亡的生活13-16世紀》[2]中世紀有身份的貴族下葬的時候,會穿成騎士的樣子,將劍放在身邊。
[3]煉獄觀與“原罪”有著緊密聯繫,在宗教改革前,永生觀念深入人心,因此煉獄學說普遍傳播。救贖靈魂有著代禱、彌撒,慈善捐贈等幾種方式,贖罪券也與此相關,後面的改革時期,人們對此提出新的死亡觀念。
部分參考論文如下:[1]任樂萍.論19世紀英國喪葬改革[d].南京大學,2014.
[2]宋娟.宗教改革與英國的死亡觀念及其體現[d].曲阜師範大學,2016.(第3處引用出自這裡)[3]石慶海.基督教死亡文化的演變:1~17世紀[d].華東師範大學,2004.
第100章喪鐘敲響國王審視著面前的老神父。
安尼爾院長一身樸素的黑袍,除了脖子上掛著的十字架再無其他裝飾,眼睛深邃。與資料中記載的相比,他已經老了很多,在二十多年離開聖靈灣的時候,安尼爾神父還是聖廷的神學天才,希望之星,可以說是風華正茂。但是北地無情的寒風和荒寂已經將他的頭髮染白。
他與聖威斯大主教簡直是截然相反的兩種形象。
要知道,紅酒與美食將聖威斯大主教的肚子填得無比圓潤。單就體型而言,那位聖威斯大主教肥碩的身軀頂得上兩位安尼爾神父。
安尼爾院長同樣在看著國王,想找出他是否如傳言中說的一樣,即將在暴怒之下血洗國內的所有神院。國王坐在高背椅上,因為白金漢公爵的死,他穿著深黑的喪服,就他的身份而言沒有什麼比得上這一身喪服更能顯示他對叔父之間的敬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