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也正是在這半月內,瘟疫徹底蔓延至大半個江南,數道急奏傳回來。
晏昭和從昭王府搬至宮內,宮燈徹夜長明,半夜都有官員進宮商討對策。
洵追坐在晏昭和身旁,他批閱一份奏摺,在一張紙上寫上自己的意見,然後傳給晏昭和,由晏昭和用硃紅的筆勾出不足的地方。
“陛下可知南方的青藤山莊?”晏昭和道。
洵追停下寫字的手,青藤山莊他自然知道。這個山莊起家是做藥材生意的,後來涉足絲綢布匹以美刺繡出名,他登基的龍袍便是青藤山莊所出,包括現在所穿的許多衣裳。
“青藤山莊莊主願意開放藥材庫治療瘟疫,名下的各大醫館也都開放免費診治病人。但十幾前,青藤山莊無端起了火,半數整理好要治療病人的藥材都被燒燬損失嚴重。”晏昭和從無數奏摺中找出一封信,洵追接過並未立即打開,信封很厚,正面什麼都沒寫,顯然是送信的人為了保險起見在裡頭又套了一個信封。這樣如果外頭的信被人打開,收到信的人便能知道這封信半路被人攔截過。
他出裡頭的信封——晏兄親啟。
第二十章信上晏兄二字,多上一層私人的意味,洵追拆信的動作一停。
“可以看。”晏昭和點頭。
晏昭和的人脈關係洵追只模糊知道個大概,他不會刻意去融入晏昭和的朋友圈,那對他來說太難,也與自身格不符。晏昭和在京城中的朋友很少,楚泱算一個,其餘的好像也點不出幾個。
但晏昭和京城外的朋友很多,一直有書信來往,洵追待在他身邊時,晏昭和無事便會給他的朋友回幾封信。
與青藤山莊莊主薄閻有私人來往,洵追倒是第一次知道。
他抬筆寫道:“你友範圍倒是廣。”晏昭和:“不算太。”洵追展開信紙,眼皮一跳,第一行字都沒看完。
今年新茶晏兄可還覺得適口。
“新茶?”洵追將目光慢慢挪到晏昭和身上,居然關係好到送茶這一層。
“前段子你喝的那盞苦茶。”晏昭和好心提醒。
洵追不可避免地回憶起前段時間受傷,早晨起小几上那苦得爹媽都不認的濃茶。他背後還沒痊癒的傷口瞬間又隱隱作痛,齒間的苦味似乎也格外清晰起來。
不管是新茶還是舊茶,品種好壞,實在是難以下嚥。
洵追沒回話,繼續看下去。
也就只有第一句話帶有問候,信也不長,短短四五行字,其中信息量算得上多。南方連綿陰雨,洪水沖垮多個村莊,難民朝著北方遷徙,但大多都被各地官府攔截在城內,只有少數一波逃出來。逃難途中路遇打劫山匪,抵抗時被殺死,或是體力不濟沒有錢財買食物而餓死。更有些人在城內染上瘟疫,瘟疫有潛伏期,逃出去一兩內並無異樣,三四後身體滾燙徹底失去行為能力,不及時治療很快便嘔血而亡。
屍體沒有好好埋葬,陳橫荒郊導致野狗撕咬食,疾病通過動物最好傳播,短短半月瘟疫便佔領大半個南方。
當地官府在水災發生時,沒有安置受災百姓,更沒有做好防疫措施,一昧隱藏瘟疫,等瘟疫真正爆發後束手無策。百姓天天去官府敲鼓罵喊,等來的只是衙役們的。
“朝廷派發下去的賑災款層層剝削,留在百姓手裡的很少,如果不從源頭管制,瘟疫很快就會傳到京城。”晏昭和道。
“死了很多人,有些人不是沒人收屍,而是全家人都死於水災。”洵追沉默,他的確想過水患的後果,可沒有想到會這麼嚴重。他第一次遇上這種自然災害,在自然的力量下,人顯得渺小而無助。
京城歌舞昇平,南方民不聊生,未免太諷刺。
“我沒上朝那,聽說你又從國庫裡撥了一批賑災款下去。”晏昭和問洵追,“你覺得這些發到百姓手裡的時候,又能比第一筆賑災款多多少?”蠟燭的燭太長,隨著窗外吹進來的涼風而晃動,黑煙順著燭升起,晏昭和用剪刀將一半燭挑斷。
“現在最缺的其實還不是糧食,官府受不了百姓暴動會稍微開倉放糧。藥物和大夫是治療瘟疫的唯一辦法,青藤山莊燒了一半藥材,先不說大夫夠不夠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補上缺失的這部分藥材。”
“從哪補?”洵追寫道。
“從太醫院撥出來一部分太醫去南方,和當地大夫一同研製治療瘟疫的藥,再從各個藥商手裡收購藥材,控制藥價增長。”洵追想了想寫道,“就用藥商手裡的藥材?”
“以朝廷的名義收購,他們不會讓價格膨脹。”晏昭和道,“幾年前我對藥物的定價做過調查,與眾位大臣規定了藥材的價格不得超過的限度,如果查到他們高價出售,立即將其販賣的藥材充歸國庫。”晏昭和說這些,洵追一概不知。
他聽得明白,但卻又覺得雲裡霧裡,晏昭和什麼時候下的令他本沒印象。按理來說,這麼重要的法規他應該知道。
“法規實行那幾陛下正好病重。”晏昭和為洵追倒一杯水,彷彿洵追不知道很正常。
小皇帝每年都要大病一場,通常也是洵追對外界格外牴觸的時候。不願意見任何人,連太醫和王公公都要小心伺候,有時還會對晏昭和發火。
洵追清晰記得自己衝晏昭和砸藥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