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78章拜師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朝會議雪?”楊悅看了看尉遲洪道的苦笑,心中咯噔一下“難道說連朝**的議論也要將矛頭指向尉遲洪道?”二人正說間,卻見李愔氣急敗壞的一路快馬過來。一定出問題了,楊悅心中一驚,忙跑過去問情況。

李愔顧不上多說,只簡略的大致介紹了一下朝會的情況。

李世民原本組織朝會,商議如何抵抗雪災之事。沒想到有人卻提出“下雪與尉遲洪道有關”雖然有不少人認為是無稽之談,結果大部分朝臣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現在要傳尉遲洪道晉見,看來聖上要親自勸尉遲洪道為僧。

“這種無稽之談,聖上也會相信?”楊悅有點不可思議地說道“當今聖上可是千古明君,怎麼會相信這種妖言。”

“父皇不一定真相信這種言論,不過眾人如果都這樣想,只怕是為了安定人心,父皇也不得不勸洪道為僧。”李愔見楊悅氣惱,怕她情急之下當眾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顧不上仔細琢磨她的話,忙解釋道。楊悅說的“千古明君”只能是後世人才會這麼評價。這個時候李世民還沒有經歷千古。

“可是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強人所難啊。”楊悅氣惱歸氣惱,卻也知道在古代說這些等於白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忠”字是臣民最基本的品質。

當前最要緊的是,如何才能讓尉遲洪道倖免於難。楊悅冷靜下來,低頭沉。看到尉遲興道一臉絳紫,氣得說不出話來。安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洪道先別急,現在最重要的是想法子逃過一怯。”見楊悅沒有發怒,反而出乎李愔的意料。望著楊悅點了點頭,拍了拍尉遲洪道的肩膀,鼓勵道:“對,越是此時越要保持冷靜。看看還有什麼對策沒有。”

“我去找玄奘法師,他已答應了除非洪道自願,否則不會收洪道為徒,不能說話不算。”楊悅說著邊往蜀王府馬廄跑去。

李愔拉住她說道:“只怕玄奘法師這會兒,也往大內去了。朝會已散,父皇傳召玄奘法師與洪道一起到兩儀殿晉見。”

“那到兩儀殿門前去攔截玄奘法師,至少提醒他要說話算數…”李愔見攔不住她,只好由她去。

等到楊悅取來馬,三人一齊往大內走去。

一邊走,楊悅一邊向尉遲洪道出謀劃策:“萬一聖上非要你為僧,你不能正面否定,但可以多提些條件,讓他們覺得不能辦到,不得不放棄…”李愔搖頭,看她的想法跟孩子一樣胡鬧,有點苦笑不得。尉遲洪道聽了卻大大的點頭:“好。可是提什麼條件?”

“比如,吃喝酒之類,”楊悅看了一眼李愔,又道“還有女人…反正和尚不能做的事兒,你都要求做便是。”李愔見到楊悅看自己的眼神,知道她是捎帶著取笑自己,更是苦笑不得,不過此時也無心理會。無奈地說道:“父皇也是不得已才會勸你為僧,沒準備聽了你的條件,不會再強人所難…”可惜三人到承天門時,玄奘法師已進了內朝。尉遲洪道有傳召,李愔有進出大內的魚符銅牌,楊悅卻是即無傳召也無魚符,無法入內,只好等在門外…

承天門前的橫街上平練的方隊,不知到哪裡去了。楊悅信步走在這個足足有三百步寬的橫街上。三百步有多遠?唐代的步是以李世民的一步為距離。一舉足為硅,兩舉足為步。一步五尺,唐代一尺大約相當於現代的三十點七釐米,三百步大約便是四百六十米。這條橫街,寬四百六十米,長大約二千八百多米,也就是說長五里多,寬近一里。

更確切一點說這是一個廣場,一個空蕩蕩地大廣場,一片風雪飄飛的空蕩蕩地大廣場,一個人獨自在走在上面,渺小…孤寂…茫然…

望著風雪籠罩的承天門,這座威武的宮門,朱門紅牆的身後是大內,一道門將內外隔開。多少人為了走進這道門,成為這裡的主人,而暗湧動?戰亂征伐?

曾有多少皇帝在這裡變換?

楊悅知道,這是一座年輕的宮殿。隋唐的長安城並非漢代的長安城,它是隋文帝時建成的新長安。原來的長安城因為緊挨著渭水,因渭水之患以及益膨脹的人口和戰亂的破敗,使隋文帝下決心建了這座新城。這座新城叫做大興城,這座宮殿叫做大興宮,以後它還會改稱為太極宮。不過現在更多的長安人還是習慣叫它“大內”為什麼?楊悅猜測大概是說它是“大家”的內宮之意吧“大家”是人們對聖上的暱稱。

這座宮殿裡曾入主過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隋恭帝楊侑、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人入主。

便是東宮也是血雨腥風,楊廣與楊勇的太子之爭,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太子之爭,李承乾的謀逆與李泰的迫…便是現在平靜的大興宮就十分平靜麼?

在楊悅的歷史書中,太子李治繼位成功。但並不說明,這個過程十分順利。否則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在終南山去世後,秘而不宣,直到太子李治秘密回到長安,才公開消息。說明了什麼?楊悅看著眼前這座籠照在滿天的風雪之中的皇宮,卻聞到一絲血雨醒風的味道…

自己想要武照進宮,想要武照走上女皇之路。然而別人便沒有這種想法麼?

三天前,弘福寺裡李愔與玄奘的對話,漸漸地清晰起來。玄奘的故事很顯然十分荒謬,很顯然是有人想要尉遲洪道出家。尉遲洪道為什麼會有人想要他出家?玄奘在和誰合謀?為什麼玄奘會說尉遲洪道是李愔的人?難道李愔與尉遲洪道有什麼圖謀?而自己也被打上是李愔的人的烙印,李愔難道真的有什麼密謀?

站在歷史的高度,楊悅不難猜測得出,如果李愔真有所謀,那他所圖謀的頂多不過是太子之位。至於他是為自己還是他在為吳王李恪圖謀,不得而知。而除了他們之外,還會有誰在窺覦那個寶座?魏王李泰死心了麼?柴令武一眾人等不象甘心服輸的人。而且歷史記載,柴令武等人直到李治登極之後還在謀反。即使除了這些人,還有多少人在暗中搗鼓?據楊悅所知,永徽四年,李世民選的這個“仁弱”的太子,以為能保全自己兒子們命的太子,很不客氣的將自己的政敵清除。其中一個是吳王,這個太子之位最大的競爭者,連李世民都褒將其英果最象自己的兒子,在一場不沾邊的謀逆中死去…而另一個是什麼王?楊悅有點記不清了,似是李世民的一個弟弟,房遺則的老丈人,也參與了謀逆…打聽一下他是誰,應該不是難事兒,楊悅默默地想。

血雨醒風啊…站在風雪中,望著這座宮殿,楊悅靜靜地思索著,忘記了時間,天地一片蒼茫…

自己為什麼要幫尉遲洪道?只是因為洪道是自己的朋友,他自己不願意的事兒不應有人強迫?為什麼與李愔走在一起,因為楊貴妃?因為要利用李愔?因為將他視為朋友?

而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武照?武則天?

楊悅突然覺得有點好笑。原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圖謀…

突然,一支手拍了拍她的肩頭:“想什麼?”楊悅猛然驚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