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五更琉璃的堅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更琉璃皺眉說著:“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正如五更琉璃所言,對於小說,她有她自己的看法,就像是一開始和葉蘇說的話,她堅持著她的‘靈’。
在她看來,失去了靈的作品,充其量也只是匠味濃郁的拙作而已。
所以她不願意走那些套路的路子,她想要開創新的道路。然而這條路,註定是坎坷的。
在成功之前,她會遇到一次又一次失敗,就算最終,也不一定真的會成功。
杉木赤也自然也知道五更琉璃所追求的東西,她不願意放棄的部分,不願意和俗融入一起,只是這樣的話,難免不會受到市場的歡,除非五更琉璃真正寫出一本,能夠開創先的輕小說,否則連出版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大紅大火了。
輕小說的市場,本來就不是那麼景氣,出版的資格很嚴厲,然而出版了,也不是就一定會成功。
出版之後,所銷售的小說,只有百分之一能夠被人追捧,動畫化,漫畫化,甚至改編遊戲,廣播劇,等諸多渠道的開發,而其餘的小說,卻默默無聞,競爭頗為殘酷。可謂是大淘沙。想要成功,絕非那麼容易。
過了半晌,他忍不住嘆了一口氣說道:“然而你是寫給讀者看的啊。”五更琉璃咬牙無言,將稿子拿了回來,說著:“我知道了。”一時沉默,氣氛頗為尷尬。
杉木赤也看向葉蘇:“你也是過來投稿的嗎?歡,將稿子拿來給我看看吧。”葉蘇點了點頭,將手中的稿子遞了過去。
杉木赤也對於自己的侄女頗為無奈,她寫的小說,雖然剛開始很糟糕,但現在已經算是不錯,如果加上趣味,並且符合時下的題材以及套路,出版還是沒有什麼,只是…她太固執了。
帶著無奈,杉木赤也將葉蘇的小說翻開。
小說的名字叫《涼宮的憂鬱》。
很簡單的名字,也很不錯,引人的注意,涼宮,不是本書的主角就是女主了,她為什麼憂鬱呢?
杉木赤也,已經在腦子裡想到了一些劇情,然而當他翻看這本書之後,他卻發現,這本小說,和自己所想的劇情完全不同。
這是一本很奇特的小說。
葉蘇特地為這本小說寫了簡介。
“我對普通的一般人沒有興趣喔~如果你們其中有宇宙人,未來人,超能力者等,請到我這裡來找我!”在剛開學不久,就在大家面前撂下這麼一段奇特的自我介紹的,便是涼宮。
她在校內組成了一個sos團,但其實卻包涵了一個連本人也不知道的大秘密。
號稱校內第一怪人的涼宮,起初沒有人沒把她的胡言亂語當一回事,但她本人絕對是認真的。
當本書的第一人稱主角阿虛發現她並非胡謅時,自己的生活已經產生了驚人的變化。
這本奇特的小說,同樣很有趣,完全符合時下的,除此之外,還有更加引人的地方。
杉木赤也從不認為輕小說的定位就一定要是青少年。
所謂“輕”的概念更著重作者筆調風格和作品內容是否適合擁有現代思維的人來閱讀。
這部作品脫去商業的元素,文筆與立意,都有許多可取之處。
杉木赤也看得很認真,因為認真,難免從一目十行的速度上慢了下來,這是在所難免的。
五更琉璃看著杉木赤也認真的樣子,不由低頭看著自己的小說,忍不住思考著,自己的小說,和葉蘇的小說,到底有什麼樣的差距呢?
五更琉璃並不是那些剛開始寫小說的新手,狂妄自大而又不自知,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其他都是垃圾,編輯不讓自己過稿就是編輯沒眼光,無法暢銷就是讀者沒眼光,不能夠欣賞到這樣超前的作品,那些暢銷的小說,都沒自己的小說好看——這樣的中二奇葩思想,事實上,並不罕見,經常出現在新人作者的身上。
五更琉璃知道自己的短處在哪裡,也知道《涼宮的憂鬱》的確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可是,知道了是知道了,卻無濟於事。
不是知道了,就能夠寫出來的。
小說就是這樣的東西。
文筆,立意,人物塑造,劇情創造,主線鋪墊,伏筆,迂迴曲折,一波三折,想要一本小說變得彩,需要的東西,實在是很多,就算知道了,也很難以完善的寫出來。
杉木赤也看了很久,這才放下手中的稿子,認真的說道:“不知道,老師的名字?”卻是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態度,葉蘇見此,知道有戲,連忙說道:“我叫葉蘇。”
“好的,葉蘇老師是嗎。老師的這本小說,有資格在本社出版,然而關於出版的細節,我卻要和您商量一下。”杉木赤也笑著說道。
“有資格出版?”葉蘇愣了一下,沒有想到會這麼快。
旁邊的五更琉璃也愣住了:“不用複審嗎?”杉木赤也只是責任編輯,並沒有決定出版的資格,想要出版,還得讓主編複審,此時就這樣直接商量出版的事情,難免讓五更琉璃驚訝,這樣也行?
杉木赤也說道:“我做編輯這麼多年,基本的目光還是有的,這本小說,自然是有出版的資格。我想主編不會拒絕。”五更琉璃聽了這話,頓時無言。她也明白了,恐怕是杉木赤也害怕,葉蘇和其他出版社簽約,提前敲定出版的事情吧。
“這樣嗎,輕小說出版,有什麼需要商量的事情嗎?”葉蘇問道,他對於這方面,完全不知道。
杉木赤也見葉蘇這個表情,也是如此年輕,知道他是個純小白,耐心解釋說道:“小說出版,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出版文庫本,一種是出版單行本。”葉蘇愣了下,繼續問道:“單行本,和文庫本,有什麼區別?”旁邊的五更琉璃忍不住說道:“你連這個都不知道?這區別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