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柳氏的小心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劉媽媽走後,柳氏很是沉默,坐下來一動不動,也不說話,黃麗娘問她幾句,她也不願意說,便嘆口氣隨她去了。頂點小說更新最快吃完了晚飯之後,她便拉著鄒晨去了東院,長吁短嘆的把事情說完,鄒晨卻笑了。
“二嬸,你怎麼就不和劉媽媽說,咱家的家產不是隻分長子,而是幾個兒子均分,你把這話放出去,還怕沒人做你的兒fu?”柳氏聽了這話一靈,是啊,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件事呢?看向鄒晨的目光便更加的親切。
“我六哥的親事,您愁甚?等到他參加貢舉中了以後,說不定別人還要榜下捉婿呢。”鄒晨又打趣道。
柳氏聽完了之後大笑:“還是我乖閨女會說話,你這一說我心裡就亮亮敞敞的。對呀,我怕甚?只要六郎有出息,將來她們準踩破咱鄒家的門檻來求著嫁給六郎。”
“對!”鄒晨猛點頭,“到時也輪到咱們挑她們了,不好看的不要,個子低的不要,太胖了不要,太瘦了不要…”一席話說得柳氏心花怒放,連聲稱是。
過完了正月的元宵節,家裡人又坐在一起商議解試名額的事情。
去年十月的時候,聖人下了詔將嘉佑五年的解試名額增加,鄒晨便和丁先生商量了貢舉的事情。
所謂解試,便是指在每年秋天舉行的鄉試試考中取得舉人名次的人,然後將這些人由州府派人解送到京城去參加第二年天,三月舉行的貢舉,去考取進士的資格。考中了進士資格後,去參加殿試由皇帝欽點三甲。每年解送的名額都是比較少,整個大宋朝‘進士以三百人為額,明經諸科不得過進士之數’,所以競爭非常的
烈,可是今年卻增加了一百三十五名。
鄒晨便看到了曙光,所以想讓哥哥們參加明年(嘉佑六年)秋季的貢舉。
鄒正達和鄒正業對貢舉一竅不通,所以便樂呵呵的聽著兒子們討論。
由於事關全家的事情,所以不論男女老少,就連劉成和公孫季父子也把他們請來坐在一旁聽著。
並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資格去參加鄉試的,首先要求不能服喪,再要求品德要好,本人要身家清白,家中五服之內的親戚如果是罪犯也不能應舉,以及身體要健康。以前是工商不能應舉,後來漸漸的就寬了,如皇祐元年(1049)連中三元的馮京,就是一個商人之子。
所以一個家庭一旦決定讓子弟去參加貢舉之後,就要分外的小心,不能沾染上官司,家裡不能有人去世,兄弟姊妹們不能招惹麻煩。
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這個考生就極有可能會喪失了貢舉的資格,只能等下次的大比。
家裡討論了一番後,便同意了鄒晨的提議,兄弟幾人一起參加明年的貢舉。
既然都同意了這個決策,便要通報全族,以免得族裡的人因為不知道子弟要參加貢舉而無意中沾染了麻煩。
所以,古代真的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宗族都是舉族之力在供養著一個學子。
學子當了官,就有義務去回報全族對他的供養。
而這個官員,如果當了官之後,拒絕回報宗族,那麼極有可能皇帝知道後會一怒之下革了他的功名,讓他回家去賣紅薯去。
和後世的風俗大不相同,後世會把這些舉族之力供出來的學子稱為鳳凰男。
鞭完牛之後,兄弟幾個一起將五郎送到了洛陽,又去給文彥博拜了年,然後才把丁賢之接了過來。
丁賢之回來之後,鄒晨便把自己過年時寫的字拿給他看,請他指點。
丁賢之看了之後便和善的說道:“讀書和寫字都急不得,須得循序漸進,每天讀半個時辰的書,寫半個時辰的字,慢慢的把心靜下來你的字才會寫得好。”這卻是在說她的字實在不好,鄒晨聽了不由得臉紅。
小七也湊趣,拿了自己的字請先生品評,丁賢之捏著鬍子臉se嚴峻,和剛才對鄒晨說話大不相同,厲聲道:“這寫的甚?吾平教你的,全忘了?須得剛柔相濟方可…看看你這一撇?挑的如此高,且又軟弱無力,…”把小七訓的又是眼淚汪汪,鄒晨聽得心裡直犯酸,這是給自己請的先生啊?教起弟弟來比自己還用心呢。
唉,罷了,罷了!誰讓自己是女子呢?只要求字寫得好就行了。
酸溜溜的安了自己一番。
陳琦知道了先生回來,立刻提了禮物來拜見,先拜了年後才把自己的功課取出來讓先生品評。
丁賢之的態度又是不同,“字寫的不錯,頗有長進。只是你似有滿腹的心思?這字裡行間,卻帶了怨氣,須得注意…”陳琦便受教了。
隔了幾天,陳家的林大娘子下了貼子,請鄒晨在二月二之後去陳家在城外的花園裡踏青。
鄒晨本不想去,可是杜昭勸她,你雖然是因為作坊和廠子裡忙碌才不去,但是別人可不知道。萬一別人以為你沒教養,連陳家伯母的邀請都敢拒絕,對名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