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照妖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天後,鏡行便在皇家票號旁邊開業,不過先期出售的只有銀鏡。透鏡全部製作瞭望遠鏡,裝備了即將出徵的軍隊。
雖然只有一樣貨物,但是鏡行的生意卻是十分火爆,只是半ri,鏡行中的大小銀鏡便銷售一空。
鏡行開業並沒有和各大酒樓新酒上市一樣披紅掛綵遊街做廣告,只是前兩ri邸報上有一個鏡行的小小廣告,還不是直接宣傳鏡行的。而是朝廷宣佈太子又發明瞭望遠鏡,可以讓人看到遠處的東西,既是軍國利器,又為朝廷開闢財源。順口提了一下銀鏡、眼鏡、放大鏡和即將開業的鏡行。
雖然城中小報早已開始出售廣告,但是邸報作為朝廷官報,卻是一直拒絕廣告的,即使皇家票號已經開了先例。
如果鏡行銷售的不是太子發明的東西,即使鏡行是官辦的生意,邸報也絕不會提一個字。
負責邸報的進奏院上下對太子親近,並不單是因為晁勇威名,而是上次晁勇攻打遼國時,讓邸報宣揚抗戰之事,各地敢戰士招募超出預期,進奏院上下都如願獲得了軍功。
投桃報李,進奏院上下自然對太子的事情樂於效勞。
邸報一出,負責鏡行的王靖馬上就在戶部撥的店面掛起鏡行的匾額來,雖然店裡還在裝修,但是鏡行匾額一掛,一傳十十傳百,城中人很快便都知道這是出售太子發明的新事物的地方了。
侯健飛天還沒幾ri,百姓對晁勇發明的新事物正是最好奇的時候,尤其邸報上描述的望遠鏡更是和傳說的千里眼一般。有錢的大戶紛紛準備錢財準備買一個回來做傳家寶,普通百姓雖然覺得自己買不起太子發明的仙物,但是他們也想先睹為快。
鏡行匾額掛起的當天,外面就有人開始守候,有等著搶購的,也有想先睹為快的。
開封府聽得御街有人聚眾,慌忙派公人來查看,聽得是準備搶購鏡行商品的人,開封府上下這才放了心。為了防止這些人造成御街的擁堵,開封府只能派了幾名公人在鏡行前維持秩序。
許多人在門口盤桓,讓隔壁皇家票號的守衛都加強了許多。
為了趕在太子出征前開業,證明自己的能力,王靖並沒花心思裝飾鏡行,只是讓人拆了屋中所有擺設。然後擺上明亮的鏡子,便宣佈開業了。甚至只有屋中陳列的樣品裝了鏡框,店中銷售的鏡子還都是赤luo的鏡子。
開業前一天,王靖便讓人在鏡行門柱上掛了兩塊雪白的銀鏡,並宣佈開業前五天只出售銀鏡,之後才會開始銷售眼鏡、放大鏡、望遠鏡,同時也貼出了銀鏡的價格。
最小的銀鏡兩寸,售價一貫。隨著尺寸增大,價格便翻著倍的往上漲了,巴掌大的十貫,一尺大小的五十貫。
五十貫可以買十畝上好的農田或者兩匹來自寧夏路的好馬。掃滅西夏後,中原的馬價便降低了一些,馬市中也不時可見一些好馬,而不再是以前常見的駑馬。
銀鏡剛剛掛上,城中很多人便專程趕來觀看太子發明的神物。
很多人第一次從雪亮的鏡子中看到自己都被嚇了一跳,以為是天間的“照妖鏡”照一下便把人的魂魄都奪到鏡子裡了,不然怎麼會那麼清晰。
在鏡行的夥計解釋下,百姓才知道這只是太子發明來替代銅鏡的東西。百姓消除了對銀鏡的恐懼,驚懼過後,高昂的價格就被他們無視了。
大戶是準備大小都要買,大的可以擺在家中,小的可以隨身攜帶,檢查自己的衣冠妝容。
普通百姓想的則是巴掌大的鏡子,這樣大的鏡子也勉強可以擺在家中,做梳妝鏡了。囊中羞澀的也準備買一個最小的銀鏡,好歹要把太子發明的神物請回家。雖然小了一些,但比銅鏡也要好用的多。
觀看銀鏡的人讓御街的通都開始堵,若不是後面的人不斷擠著,恐怕前面的人都不會從鏡子跟前讓開。
開封府派人疏通了幾次人,時文彬便下令開封府八成公人,明ri大早便要去御街維持秩序,以免百姓踩踏出現死傷,或者堵御街。
百姓群體傷亡已不罕見,勾欄瓦肆等聚集的人多的地方便不時出現死傷,幾十人的死傷足以讓開封府上下都被問罪。而且文武百官上朝都是走御道,即使沒有出現傷亡,堵了御道,導致官員無法上朝,開封府也少不了被問責。
不得不說時文彬是謹慎的,但是第二ri御街的人還是險些失控。
鏡行兩邊,每隔丈餘便站著一個公人維持秩序,足足排出了一百多丈,但是拎著錢袋來買銀鏡的人卻是一眼望不到頭。
有公人的地方,所有購買銀鏡的人都被約束在鏡行門前一丈範圍內,一丈之外留給路人通行,但是沒有公人的路段,卻是完全沒有秩序,很多人為了搶佔先機,本不管哪裡是一丈範圍,都擠在御街上。
就和現代一樣,有欄杆約束的地方,還能勉強排成一隊。一旦隊伍超出欄杆範圍,沒有欄杆的地方一定是人擠人,一列隊伍可能變成五列、十列。彷彿長蛇突然了一隻大象進肚子一般,肚子大幅鼓脹起來。
親自坐鎮的開封府少尹看御道被堵,慌忙請軍巡鋪和望火樓的將士來幫忙維持秩序。
東京城中人口眾多,房屋擁擠,為了防止火災擴大,東京城中駐紮了許多專門滅火的人。每隔三百步便設有一個軍巡鋪,鋪兵五人,又在高處用磚砌望火樓,下有房屋駐兵百人,軍巡鋪和望火樓都有滅火器械,一旦發現火頭,就會馬上出兵滅火,防止火勢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