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十四章捅破窗紙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院子裡死一般的寂靜,眾人連個大氣都不敢出。沉片刻,貝雪道:“今之事,在沒有水落石出以前,誰也不許出去給本宮胡說。若讓本宮知道誰口風不嚴,透出去隻言片語,可別怪本宮心狠手辣!”殿內,貝雪捧著南瓜型白銅暖手爐,坐在椅子上沉思。寧遞過一杯熱茶,疑惑的問:“娘娘,為何要這樣大費周章的搜查,奴婢想定是珠兒沒錯,直接把她送到慎刑司嚴刑拷打,還怕撬不開她的嘴嗎?”貝雪分析道:“你說的沒錯,但你有沒有想過,她一個小小的宮女上哪裡能到麝香那麼名貴的香料,所以這背後定有主謀。”悠然的喝了一口熱茶,繼續道:“我們若沒有真憑實據便處置了她,人家會藉機發難,說本宮亂用私刑,皇上雖不至重責本宮,不過也犯不上落人口實?所以本宮要麼不做,要做便要讓人心服口服。”放下茶杯,左手漫不經心的敲擊著桌面,自信的揚起頭“本宮斷言,今晚她定會主動拿出麝香,所以不在這一時半刻。”見寧半信半疑的樣子,貝雪在她耳邊低言幾句,她的臉上慢慢綻出原來如此的笑意。

是夜,三更時分,寧一進門,便心悅誠服的喜道:“娘娘神算,她果然中計了。說著從袖子裡拿出一個紅布包裹的東西給貝雪,”打開紅布,見裡面是一隻普普通通的刻花銀鐲子。貝雪略的看看,也沒看出什麼,但她知道這鐲子肯定不一般。

這時寧接過,仔細觀察了一下,在鐲子上輕輕一擰“娘娘你看,玄機在這。”貝雪上眼一瞧,原來那鐲子是空心的,內側有米粒大小的眼兒。寧拿到桌子上輕輕晃動,便有好些粉末從裡面掉出來。

她沾了一點拿到鼻下嗅了嗅,失聲驚叫:“娘娘這果然是麝香,你快離遠點。”倒退了兩步,貝雪恍然大悟。原來那丫頭每次焚龍涏香的時候,都事先將鐲子上的機關開好,鐲子隨手晃動中,麝香便會神不知鬼不覺的自動掉入燻爐裡。能想出這樣妙絕倫的辦法,看來還真是用心良苦了。”深一口氣。貝雪坐到椅子上問道:“她把這東西藏哪了?”寧一邊用紅布包起鐲子。一邊說:“經過娘娘白天地一番恫嚇。做賊心虛地她怕被發現。便在三更天趁人睡地時候。悄悄將手鐲藏在了後花園地樹裡。”小狐狸終究逃不過獵人地手心。貝雪滿意地點頭:“很好。她沒發現你吧!”

“沒有”寧微微輕嘲。

“她還以為自己做地神不知鬼不覺呢。”次。紫雲宮裡地太監宮女們。聽說昨晚沒人去向娘娘領罪。擔心娘娘真如昨所言。將他們全部送到慎刑司。一個個嚇地如驚弓之鳥。慌恐不安。

用過早膳。力充沛地貝雪在殿中端然而坐。對寧道:“去把珠兒給本宮叫來。我倒要看她如何向本宮解釋。”稍傾,珠兒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跟寧進了殿。見貝雪神肅然,一副不怒自威的模樣,心頭不由一緊,急忙跪下叩首“奴婢給娘娘請安。”貝雪上下打量著她,見她面晦暗,眼袋發青,想必昨晚也是一夜沒睡好。此時跪在下面,雖然儘量保持著鎮定自若,但眼神裡還是透出些許不安。貝雪並沒叫她起來,而是突然問道:“珠兒,本宮平待你如何?”她頷首盯著面前的一小塊地面,恭敬道:“娘娘救過珠兒的命,待珠兒甚好。”小丫頭還真是會演戲,貝雪陡然發怒,直截了當的問:“那你為什麼要加害本宮?”

“娘娘奴婢冤枉啊,自從來到紫雲宮,奴婢就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做什麼都是盡心盡力,不敢有半點疏忽。”她邊說邊連連叩頭。

見她那副柔弱可憐的模樣,貝雪心裡就有氣,當初她就是靠這個博得了自己的同情,這次還想來這套嗎?冷冷的盯著她,貝雪譏誚道:“是盡心盡力謀害本宮的孩子吧?”珠兒神大變,伏地委屈道:“奴婢慌恐。”

“慌恐嗎?”貝雪擺出一副咄咄人的架勢“把麝香下到本宮的龍涏香裡,怎麼不見你慌恐呢?”此刻珠兒面如死灰,雙手死死的握在一起,極力否認道:“不知娘娘是聽誰說的,本沒有這回事。”她那抵死不認的態度,徹底怒了貝雪“好好好,我看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衝寧一使眼,寧從懷中取出一紅布包著的東西到珠兒懷裡,珠兒驚疑不定的打開,當看到裡面的銀鐲子,整個人如遭雷擊,僵在原地。

貝雪迫視著她,氣勢凌人的質問:“這可是你的鐲子,鐲子裡藏有麝香,你還有何話說?”珠兒臉煞白,手一鬆,鐲子落地,發出清亮的響聲,接著骨碌到了桌子下邊。知道大勢已去的她,慌亂過後,反而鎮定下來。抬頭直視著貝雪,也不自稱奴婢了,而是平靜道:“珠兒無話好說。”按說事情敗,她應該驚惶失措,應該緊張恐懼才對。如此平靜的姿態,倒令貝雪十分詫異。氣氛在一瞬間的凝滯過後,貝雪冷著臉,沉聲追問:“福妃到底給了你多少好處,會讓你冒死前來加害本宮?”

“原來你早就懷疑我了。”珠兒輕蔑的一笑:“她答應給我紋銀一百兩,不過我沒要,我想要的就是能來到你身邊,讓你失掉孩子,讓你過痛不生的子。”貝雪大愣,這弦外之音好像頗為怨恨自己。聯想到自己上次中毒,她也是在自己宮中,莫非…跟她有什麼關係嗎?想到這,貝雪不確定的問:“這麼說來,上次斷腸草的毒也是你下的?”反正自己也活不了了,珠兒也沒有任何顧慮,索一口承認:“不錯,是我下的,沒想到你命大活過來了。”